返回首页
←
香港《当代诗坛》(47-48)出刊预告
文章来源:
本站消息
作者:
BDT
发布时间:
2007-07-06 01:09:58
点击数:
最新诗歌理论
论坛精华帖子
→进入论坛
诗歌报网站新闻中心(记者包打听)2007年7月5日据当代诗坛邮件消息报道:
汉英双语版《当代诗坛》(47-48合刊)即将在香港出版。该刊由香港诗人/出版人傅天虹先生创办于1987年,2003年底改为双语出版。《当代诗坛》为季刊,32开本,艺术纸,版式精美,印刷高档,逢3月、6月、9月、12月15日由香港银河出版社出版,欢迎投稿,欢迎征订,联络地址:香港九龙中央邮局71554信箱《当代诗坛》编辑部,E-mail: worldpoetsfu@hotmail.com
大陆投稿、征订事宜联络E-mail: haianli@yahoo.com.cn
卷头语
2007年3月9日至11日,在广东珠海举行了“两岸中生代诗学高层论坛暨简政珍诗歌作品研讨会”,会议由北师大珠海分校国际华文文学发展研究所、首都师大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当代诗学会联合主办,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中心、台湾亚洲大学文理学院、暨南大学现代文学研究中心、珠海作家协会、韶关五月诗社等单位协办。与会代表来自两岸四地四十余所大学及科研机构,会上,学者和诗人们对“中生代”命名问题及与“中生代”有联系的诗学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深入的探讨,对简政珍的诗歌作品进行了学术研究和讨论。
代际划分是文学史叙述的必要课题。任何文学(诗歌)现象的出现都有它的代际基础。在这之前,对中国当代新诗的代际现象出现过“中生代”、“新生代”、“第三代”、“中间代”等不同命名。这些命名的出现都是为了准确地划分不同世代的诗歌现象及认识这种诗歌现象与其他诗歌现象之间的区别与差异,为文学(诗歌)史的准确叙说提供依据。在上述各种命名中,“中生代”的命名似乎已获得多数诗人与学者的共识。它是指出生于20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到七十年代初期的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的诗人群体。他们的年龄差距在1/4世纪之间。这些诗人是活跃在中国两岸四地当代诗坛的中坚力量。
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我们研讨“中生代”的命名,是为了探求历史言说的接近准确性,但无意获取话语霸权,也不谋求整齐划一,这原是不可能的。老子说:“名可名,非常名。”就是说,在“名”与“实”之间不可能划恒等号。我们的目的只是求取这种命名探讨的推进。
这次研讨会成果丰硕,高质量的论文就提交了四十多篇。本期集中推出一个专辑,既是为了促进当代诗学研究和新诗创作的交流发展,也是为了纪念中国新诗诞生90周年,因篇幅关系,未能刊出的论文稿将陆续刊出。
屠岸、傅天虹
2007年7月
《当代诗坛》(47-48)
顾问:袁可嘉、余光中 叶维廉
名誉社长:洛夫 社长:犁青
主编:屠岸 傅天虹
编辑主任:海岸 李清联
目录CONTENTS
特别推荐
6 张默的诗/三草 英译
屠岸 校译
SPECIAL RECOMMENDATION
Poems of Zhang Mo
实力方阵
26 沙 白的诗/陈玉麟 英译
30 张国军的诗/陈玉麟 英译
37 一地雪的诗/陈玉麟 英译
42 艺 辛的诗/陈玉麟 英译
48 路 羽的诗/陈玉麟 英译
52 梅花落的诗/海 岸 英译
56 郭永秀的诗/陈玉麟 英译
59 吴 岸的诗/陈玉麟 英译
STRENGTH MATRIX
Poems of Sha Bai
Poems of Zhang Guojun
Poems of Yi Dixue
Poems of Yi Xing
Poems of Lu Yu
Poems of Mei Hualuo
Poems of Guo Yongxiu
Poems of Wu An
两岸中生代诗学高层论坛暨简政珍作品研讨会论文专辑
62 论中生代诗人的历史使命——张铭远
64 当下诗歌的代际划分与“中生代”命名——吴思敬
69 中生代诗人的群体焦虑与诗性自觉——朱寿桐
76 关于中国新诗“中生代”命名的思考——屠岸
80 桥或渡——姜耕玉
82 两岸四地对“中生代”诗人的年龄界定——傅天虹
85 中生代诗人 新诗发展的中坚力量——吴开晋
87 “中间代”的“代”——张桃洲
93 凭文本支撑的精神鸣唱:“中间代”诗歌论——罗振亚
99 诗歌的代际划分与“中生代”命名的思考——盼耕
103 重庆诗坛的中年写作——吕进
107 “代”与“中间代”或“中生代”:诗人自我意识的一种方法——子张
112 诗人何为?生命意识:隐;使命意识:秀——王珂
123 断裂的中生代——杨矿
125“中生代”与中年写作——龙彼德
128 台湾“中生代”网络诗及诗学初识——孙基林
132 全球化语境下“中生代”诗歌的译介问题——杨虚
136 中生代诗观:诗歌写作十二条——钱志富
142 在两岸三地发现诗意——杨洪承
147 “中间代”:一种集合性的诗歌命名——郭海军
151 新诗的红土性——温阜敏
158 知天命而不惑、思人生而彻悟——宋剑华
161 落实人间的意象美学——简政珍
169 龙种自与常人殊——向明
176 “意象的姿容”与“现实的身影”——沈奇
181 简政珍的诗歌观念——章亚昕
187 简政珍:沉思者的诗艺探索——蒋登科
194 简政珍诗歌印象——谢镇泽
198 诗说与诗写互为辩证——陈仲义
208 伦理视野下的当代“城市写作”——杨四平
212 “追求感觉的智慧”——古远清
215 诗人的澄澈和投影——汪启疆
224 玄学传统与简政珍诗歌中的反讽精神——谭桂林
227 现实的隐喻与生命的哲思——熊国华
231 介入与抽离——白灵
244 简政珍诗中后现代精神的正面导向——陈建民
256 西方美学与台湾诗坛之连结——翁文娴
264 台湾后现代主义诗学的评议和演练——陈大为
270 现实与想象——郑慧如
287 暴力与现代社会:解读苇鸣——余丽文
简讯
25 第二届东南亚华文诗人大会将在中国韶关举行
102 杰曼诗歌研讨会在沪举行
141 邵燕祥诗歌创作研讨会举行
150 洛夫应邀访问北师大珠海分校
175 傅天虹应邀赴台湾亚洲大学讲演
223 简政珍与澳门诗人相晤甚欢
295 余光中应邀访问北师大珠海分校
责任编辑:
admin
相关文章:
方方炮轰某诗人跑奖,对方狡辩
(05/26/2014 19:53)
宝鸡文学网“5·23”正式上线
(05/24/2014 00:03)
《中国网络诗歌年鉴》2013卷,母亲节首发
(05/13/2014 12:41)
美丽岛-中国桂冠诗歌奖揭晓
(05/05/2014 23:20)
做最好的自己,共创辉煌-----诗歌报建站十三周年致辞
(05/04/2014 16:21)
Copyright © 2001-2014
shigebao.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