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网站-诗歌新闻 
 
一个西北藏区的“小镇诗人”——访藏族青年诗人王小忠
文章来源:诗歌报 作者:孙文涛 发布时间:2014-10-21 10:37:46 点击数:



                      一个西北藏区的“小镇诗人”
                             ——访(甘肃,临潭)藏族青年诗人王小忠
 

  “那时候我从心灵深处体悟到作为人的孤独和脆弱,以及时间之手收割生命的速度之快,一次次我在心灵里写下了对它们的感受。孤独,寂寞,忧伤”


  “作为一个草原诗人的使命,就是在作为客体的草原与诗人自身的生存方式与心理依归之间完成一种转换”


  “小镇的安静恬淡里,我就几乎没有任何预谋,决定写点真诚的文字,为你,为他,更多自己活着的理想和实在”(王小忠)


  时间:2011年秋 


  
诗人背景:

  我于70年代末期生于青藏高原一个偏远的乡下(这里特别说明一下:上初中的时候辍学两年,随父亲学木匠,常在牧区出没。后由于身体不支,故返校就读。高考期间偷偷改了出生日期,跻身于80后。想起来惭愧,占了80后众兄弟光焰),90年代读完中学,2004年毕业于合作民族师专(现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汉语系。童年布满苦难,青年时代郁郁寡欢,大学时代好好学习。2004年在玛曲县中学任教。2004年10月曾有一段时间流浪四川,2005年4月又赴一偏远乡下任教,从此开始教书育人生涯。


  准确的说我的文学创作始于2000年,我刚步入大学。合作师专被喻为阳光(没有暖气,靠太阳能采暖)学府,也被称作草原学府,这里有两位闻名遐迩的诗人:阿信和桑子。我们这一批人(仅指从合作师专毕业的,比如李继宗,阿垅,瘦水,嘎代才让,雪山魂等)都在他们的影响和鼓动下开始喜欢文学创作的。


  甘南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这里有世界上最好的天然草原,也有名副其实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拉卜楞寺,这一切无形当中给了我一种神秘而神圣的探寻念想。

 

  从学校毕业以后,我只身去了玛曲草原支教,那里天高地阔,草场丰美,人烟稀少,在支教一年的时间里,我写下了大量的草原诗。草原的寂寞和空旷,以及首区黄河的轰鸣与流逝给予了我无尽的灵感。一片一片无尽绵延的草原上我曾孤独的行走过,也曾在寒冷的夜晚里抱着薄被彻夜和昏暗的灯光对视。那时候我从心灵深处体悟到作为人的孤独和脆弱,以及时间之手收割生命的速度之快,一次次我在心灵里写下了对它们的感受。孤独,寂寞,忧伤,忧郁和对时间的感叹构成我早期诗歌的核心,其源头大致始于玛曲草原的支教生活。这期间的草原诗大多在《诗刊》、《星星》、《民族文学》、《北京文学》、《西北军事文学》、《飞天》、《绿风》等刊刊出,后来我把所有的草原诗结集为我的第一本诗集《甘南草原》。它们的刊发和出版让我在匆忙而琐细的生活中找到了安稳和幸福。


  七年前的冬天,我来到一个小镇上。可我无法阻拦时间这辆大车,它一点一点运走我的青春,留下一地干涩的回忆。离开草原这么多年来我的思想和青春似乎还滞留在草原上。我对草原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这种情怀一直萦绕着我,让我走过一季又一季。一季又一季的岁月深处,我记录着属于自己走过的路途,以及路途中的念想和回忆。


  小镇是一个风景优美的自然保护区,常住人口不多,虽然少了几份城市的吵闹,而却多了许多安静和舒适。小镇的安静恬淡里,我就几乎没有任何预谋,决定写点真诚的文字,为你,为他,更多自己活着的理想和实在。


  我放下了对草原的抒写,从此开始了小镇生活的描募,开始关照个体生命在红尘世界里的存在,开始回味往昔的美丽和错失,开始关爱孩子和油盐酱醋。作品中多出了叙事和陈述,无法遏制,多了生活气息而少了诗性。于是我被迫自己放下诗歌写作,而开始了散文和小说的尝试。小镇上的日子及感受全收录在我的第二本诗集《小镇上》,其大多作品在《诗刊》、《星星》、《长江文艺》、《山花》、《绿风》、《飞天》、《诗潮》、《山东文学》、《扬子江》、《青海湖》等刊发表过,散文和小说也陆续在《散文》、《青年文学》、《大家》、《西藏文学》、《散文百家》、《岁月》等刊发表。


  校园诗一个诗意的世界,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世界!在这里我能找到昔日的风采。一切悄然来临,犹如正午地假寐,幻化我的心灵,让年轻的思维依附着希望的翅膀,让纯情的诗意自由生长。当每一天新的阳光从东方破晓而出时,你又会想些什么呢?我对自己说,拿起笔吧,写写内心的感受,记记心灵里的故事,然后活着,爱着,做一个幸福的人,让每天新的阳光洒在我身上,让有生之年的每一天都是温暖的。对一个人短暂的一生来说,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这或许是活着的真正含义。


  个人代表作、艺术特色、写作成就等:
  
  诗歌:《甘南草原》系列。 艺术特色:低声的倾诉,沉郁的叙述,淡淡的抒情,简单的描募构成王小忠草原诗的主要特色。他的诗歌与农业文化背景下和都市背景下的诗歌迥然不同,纯净,浪漫,哀沉,隽永,字里行间充溢着一种顽强的生命张力和粗犷、隐忍的沉郁之风。


  散文:《温暖的阳光》系列. 艺术特色:甘南藏汉区斑驳交杂的成长履历,使他的散文流溢着浓郁独特的甘南色彩,却又绝不仅仅是那个封闭、狭窄的“小地域”展览。他的散文,艺术境界辽远开阔,情感天地真诚炽烈,蓬勃着昂扬的生命格调,彰显着高贵的人文尊严。(史小溪)


  已出版诗集《甘南草原》《小镇上》两部,散文集《红尘往事》。作品入选《中国年度诗歌》、《中国年度散文诗》、《中国校园文学作品精选》、《飞天60年典藏·诗歌卷》、《散文精选集》、《新时期甘肃文学作品选》,两次入围“华文青年诗人”奖,获得十九届“文化杯”鲁藜诗歌奖、二十届“文化杯”梁斌小说奖、甘肃少数民族文学奖、全国首届校园文学奖等。
 


  现状自述:

  现居甘南野林关小镇,认真教书,仔细做人。
 


  您以为诗歌写作的意义?

  写作至于我而言,最大的意义就是抒发情感,表达我对生存和活着的感受。写诗的时间不长,也不短,算起来刚好10年。我总以为,写作应该和做人一样,坦然点,平静点,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不要刻意而为,身体力行是对的。还有,从文学的本源来说,我觉得更多的应该是教化——真、善、美。发掘真善美的东西,使自己的心灵不断趋于完美,甚至高尚。
 


  在既往的写作岁月,碰到那些困难,如何克服?

  为诗文的岁月对我而言才刚刚开始,但在前行的路上遇到的困难自然很多。早年我集中精力写草原,写我在草原上放牧的心灵和感受,然而,它却让我的思想和眼前的道路趋于无限的窄狭。回过头来,我发现了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重复着自我。那些我惯用的词语似乎在我的诗中形成了特定的“磁场”一样,我有意与无意的靠近它们,最终导致了我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穷词现象。


  我得承认自己诗歌的抒情,不是说抒情不好,我以为,诗的本质应该是抒情。而一味强调抒情,或者是过于浓烈的抒情反而会降低诗的诗性。当我注意到自己这一点的时候已经发现陷入很深。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放弃了写诗,认真去读,去思考,去体悟。这些困难对我而言,还没有做到彻底的克服。但是我想,我一定会解决好这些困难的。


 
  
简述一下您出生的故乡:

  我出生在甘南藏区,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中国甘肃省南部,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境内海拔1100—4900米,大部分地区在3000米以上。这里有“安多地区藏族政治、经济、宗教以及文化之中心”的拉卜楞寺,有水草丰美的草原和牧场,有茂密的森林和赤壁峡谷,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在这里交织繁衍,生生不息。


  
作为藏族的青年诗人,两种语言,(藏语、汉语)对你写作的影响与帮助:

  说到语言,尤其是母语,我深表惭愧。因为我从小接受的是汉语,我所居住的小城不具备学习母语的环境,加之我的母亲是汉族。祖母的家族和寺院有种无法说清的关系,在很早以前,他们也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被逼迫忘记了自己的语言。所以,母语对我的写作没有带来多大的影响。尽管我的一些作品被翻译成藏语和其他语言,而我却看不懂翻译后的作品。刻意地说影响的话,更多的影响应该是地域的独特性和宗教的虔敬让我的作品带有了温暖与光明。


  甘南作为多民族地区,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对你的影响?

  甘南草原之所以在众多诗人的心目中有永远神奇的魅力,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个地理概念,不仅仅是指青藏高原东北部面积约四万多平方公里的一片辽阔土地上壮丽的自然景观,而是因为“甘南草原”实际上是一个文化概念。这一概念包容着自然的、生态的、人文的、社会的、宗教的、民俗的、历史的、现实的,乃至心理的等诸多现象与内容,内涵十分丰富。


  因此,诗歌中的“甘南草原”,绝不仅仅是一种物态的存在或一种外在于我们自身的对象,而是指包括我们自身在内的一种精神现象,一种生命的存在方式。而对于“甘南草原”的表述实际上就是对我们自己的生命形式和现实生活的一种新的“发现”和新的“命名”。“甘南草原”是即使穷尽一个人的一生也写不完的一个文化表征系统。那么诗人应该如何去为自己的“发现”进行“命名”?“语言是存在的家园”,诗歌的作用就是建立“存在”的意义,使人类的生活变成“在大地上诗意的栖居”。德国诗人里尔克认为,诗人的使命就是成为大地的转换者,把陷入历史谜误和困顿的大地转换成诗意的大地,使这个嬴弱、短暂的大地“在我们的心中再一次不可见地苏生”。


  因此,作为一个草原诗人的使命,就是在作为客体的草原与诗人自身的生存方式与心理依归之间完成一种转换,使草原成为“诗意的大地”,使一个人在草原上的漫游成为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永久追寻。



  你生活的小镇情况?

  小镇的名字叫“冶力关”,是古代关隘名、地名,位于中国甘肃省南部临潭县境内,古代是进入藏区的重要门户、藏族地区和甘肃地区茶马交易的重要通道。得名于公元3-7世纪吐谷浑国统治的冶力七部区划名。该地区保存了较好的自然植被和水源条件,及丰富的多民族文化,21世纪初,当地开始在治力关进行旅游开发。2006年升级为冶力关国家AAAA级风景区。2011年“冶力关杯”中国拔河公开赛暨第三届甘肃·临潭洮州拔河节在该地举行。“冶力关”的称谓历史,可追溯到公元400—432年前后(东晋南北朝时期)。距今约1560年前,这里曾是吐谷浑(246-317)之孙冶利部落的领地。冶利之兄冶延即位后,封其弟冶利为搏虏将军,其帐下部落驻扎在白石山一带游牧狩猎,后逐渐定居于此。
 


  您今日周边的诗歌及文化氛围,您认为环境与诗歌的关系:
 
  在冶力关一住就是十年,冶力关是个多民族杂居地,藏汉文化交融,形成了这里独特的民俗民情。这里的村民民风淳朴,热情豪爽,慷慨好客,家中来人,大块敬肉,大碗劝酒,醉饱方休。走入特区藏包,草原月夜,环围牛粪篝火,听悠悠羌笛,看胡舞婆娑,奶茶羊肉,把酒高歌,值民族节日,观跑马、射箭、摔跤,场面紧张激烈。


  冶力关民间庙会繁多,而以庙会上的“花儿”会最具特色。“洮州花儿”嘹亮激越,豪情奔放,野味浓郁,特色鲜明,极富生活气息和地方风昧。这里是“花儿”的故乡,也是“花儿”的海洋,境内男女老幼,皆好歌善唱,山岗河谷,田间草原,一年四季都能听见优美的“花儿”之声,或曲调平稳,或旋律跌宕,或明快刚劲,或高亢宏亮,曲调内容丰富多彩。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至六月初六,境内先后在6个不同的地方要举行6次“花儿”会,四面八方观者如潮,场面壮观,人数最多时一次可达3万之众。 此外,冶力关镇的根雕、奇石等民间艺术品在甘肃省内颇具影响。这些奇异的人文景观与静寂的山林、草原交织辉映,构成了冶力关具有浓郁民族历史文化的大观园。在这样的环境里写诗为文,常常会使你哑然失语而词穷无几。
 


  您最近5年阅读过的书籍,以前对您影响深的书籍:
 
  最近几年来我读的大都是小说,我特别喜欢杨争光的小说,他的小说能让我找到他所写到的情节和人物就在我身边。除此之外,我也读诗和散文,说到对我诗歌有影响的书的话,怕是只有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了。


  你既写诗歌、也写散文诗(我认为你将来也可写诗人随笔等),你以为多面写作对一个青年诗人的重要性?
 
  多方面写作到底对一个青年诗人有着怎样重要的意义我现在不好说,因为我还没有得到某种深刻地体验。或许我将来会写其他文体,但是我觉得杂不是一件坏事情,关键是要杂中要精,不要杂乱无章。
 


  是否愿意谈谈您的家庭与工作:
 
  爱人是我的同学,中学,大学都在一起,毕业后来小镇当教书匠,一年后结婚生子,一家三人于小镇上过着平静而淡然的日子。
 


  您有未来3年或5年——10年的写作、生活蓝图吗?

  有。但主要是散文。我已经拟好了大的题目——《我的小镇笔记》,是一本书稿,我想可以的话在3年内完成,找机会出版。


  您日常的一天?
 
  上班教书,下班做饭,闲时间找朋友打牌聊天。晚上抽空想想雪,写写雪,因为我的生命中与雪有种无法割舍的情缘。


  在真实的生活中我其实是寡言的。我所生活的小镇是个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热闹纷杂,在这里生活的人们都似乎带着巨大的心事,有时候的确很忧郁很沉闷,但却找不出根源。
 


  您对青年一代写诗的看法、希望?

  可能是处于一种功力的目的,或者是做作、虚伪,我总觉得现代青年诗人的诗难懂,不知所云。自觉。言之有物。明亮而不艰涩,厚实而不虚无。再现其个人对生活的真实想法和关照。这是我对自己的希望,也是对同一代年青人的希望。
 

  简述您一生的理想:

  当个编辑。

 
  
附 王小忠诗歌欣赏
 

  
《静坐 》
 
  我静下心来,好好回忆走过的路程 
  还有年轻时代画在掌心的圆圈 
  那些远去的旧梦时刻进入我内心 
  令我交出生活的虚幻和空白 
  失足的少年在时间那端静坐 
  我同样是喜欢怀旧的人 
     
  多年前草原上落满了雪 
  落满了我对生活的无限渴求 
  我对雪无法释怀 
  也不会忘记它留给的伤痛 
     
  这个距草原遥远的小镇 
  已没有香甜的青草气息 
  冬日阳光多么温暖 
  我独自静坐 
  并思索一些早年失散的语言 
  其实我和你一样 
  对生活有着炽烈的热爱  
 

 
 《11月,草原上的一场雪》
 
  我极目远处一片被雪覆盖的草原,
  想象它们积郁内心的那片火焰,它们融血于根部,
  蓄意来年的春暖花开
  然后用尽肺腑唱出生命绚丽之歌——
 
  这个冬日,我一直抱着火炉怀旧。
  夜晚寒风的呼唤让我记起挂在屋顶的那盏橘红灯笼
  和一片来自深夜劳归的幸福或温暖

  而草原上的一场雪更让我接近生活本真。
  一些完整的声音不断轻吻我的胸口,
  像轻柔风的脚步,像甜蜜雪的私语。

  我想不停地赶行,赶向我所寄宿的草原深处
  赶向我所怀念的灯笼顶端。
  然后让一些幸福和温暖扑下来,
  让一些陈旧的记忆美女样平静的走过
  像这场雪在草原上沉稳的思索……


 
  
《怀念一个人》
 
  街景陈旧了许多
  春天踏着烂漫还是来了
  纵使我伸开矜持许久的双臂和心怀
  你依然不在身边
  我从尘世跌入疼痛的万丈深渊
 
  我宁愿忘却自己和所有一切
  而我的笑容却如此窘迫
  铅灰色的暮霭,潮湿清凉的云雾
  一样满山盛开的洁白花朵下
  我只想把自己交给泥土
  ——那片幸福的墓地
 
  所有的年龄都是美好的
  我的苍老是否有点快
  草原上传唱的情歌多么悠远
  而我却不能像往昔那样去聆听
  我现在走出草原
  在一个不知名的小镇上
  端起一杯开水
  内心满是沉重的怀念和泪水 


  
《杏花落了一地》
   
  轻轻地我来到院子里
  卸去一夜疲惫
  杏花落了一地
  红色的,粉色的
  这些落地的杏花
  让我捡拾时间的珍贵
  并为它们写下干净的墓志铭
  
  母亲已经老了
  她带着乙儿漫步在红色和粉色深处
  静静回忆年轻时的美丽
  怎么的感伤呀
  它载着岁月的艰难和甜密
  
  时间之上的白雪
  落在心头无法释怀的白雪
  像这些红色和粉色杏花的飘落
  月光般干净的来到大地上
  叫醒我长久浅搁的心思
  
  我写在纸上的母亲呀
  和杏花一样的母亲
  让我把春天的阳光栓到你身旁
  感怀一地杏花深处的温暖

 
 
  
《经年》
 
  许多年之前,桑多河边马兰花刚刚开放
  白云飘动着,风缓缓吹着
  草原青青一片。我们相约的激动流水样清澈
  帐房里传来的歌声那么悠远
  你笑着说,这是我们的世界,平静而祥和
  今生来世都要相爱,把彼此放在最温暖的心怀
  生出宽广的大海,生出蓝天的深刻
 
  许多年之后,我们在小镇生活
  墙壁一年一年的暗淡着,门框也在不经意间开始松动
  从兰州运来的白兰瓜途经风霜
  从四川运来的柑橘也有点枯皱
  这些都是我最喜欢的。每次赶集你总是带点回来
  它们被你浸在水里,生出隐隐晶莹
  生出我心中无言的痛,感动与幸福
 
  我们的鬓间又多出了几条花纹
  梳子上的乱发也越来越多
  脸盆里的影子日渐消瘦
  孩子奔跑着,他在阳光下的身影越来越长
  叶子青了又黄,这些健康的成熟和凋落
  生出我心中隐忍的酸涩,生出深藏衰老背后
  那些不易被人发现的笑容


  
《困顿》
 
  又一次陷入困顿。镜子里我开始衰老
  寂静的思念早已潜藏在生活的夹缝中
  一些细碎的光芒,一些微小的灰尘
  它们缓慢而优雅,带着爱的痛和棉花的温暖
  像箭矢,留下细微而无法缝合的伤口
  找不到伤痕,余悸,冰冷和热烈
 
  我听到一个来自遥远的声音在低回
  我看到被涂黑的纸张在生命中暧昧而清晰
  这些虚幻的构想日益加重。我在小镇上
  怕是厌倦了无穷无尽单调重复的日子
  而那些莫名其妙的爱使我困顿
  仿佛一朵云,只与天空低语 

 
  《简单生活》
 
  天已经完全黑了
  窗外依然凉风习习
  拉开棉被
  看不见的温暖是唯一的感激
 
  妻子和乙儿都睡了
  他们的鼾声均匀甜蜜
  我拥有世上最美丽而幸福的声音
 
  仿佛已进午夜
  屋檐下的鸽子嘀咕
  爱的无限和久远
  如此简洁宁谧


责任编辑:
admin


相关文章:
  • 诗人刘畅、秦菲应邀出席第三届墨西哥国际诗歌节 (11/14/2014 15:00)
  • 美学博士、诗人陈忠村国画再登上海艺博会 (11/11/2014 10:19)
  • 余怒新诗集《主与客》出版 (11/10/2014 16:47)
  • 纪念王乙宴诗歌朗诵聚会在沪举办 (11/08/2014 21:37)
  • 【活动预告】纪念王乙宴诗歌朗诵会6号晚举办 (11/04/2014 14:11)

  •  
         
    Copyright © 2001-2014 shigebao.com All Right Reserved.
    诗歌报网站 保留所有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