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当代华语网络诗歌之见证 欢迎进入诗歌报论坛和全球华语诗人在线交流! 诗歌报新闻中心——做最好的网络诗歌新闻!
  返回首页 ←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4-09-27 13:43:45 点击数:

最新诗歌理论
论坛精华帖子


  以1986年《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联合举办“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为标志,中国现代诗运动终于形成全国大势,一大批有锐气有才华的青年诗人脱颖而出,中国新诗从此进入以现代诗为主的多元格局。

  从一开始,社会上对“大展”就褒贬不一,看法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不争的事实是,从那时起至今,从全国范围来看,无论专业的诗歌报刊,还是其他类型的文学期刊和报纸副刊,现代诗均已成为诗歌主流。

  而“大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近年来也日漸显现,不正视这些问题,对中国现代诗发展将会起阻碍作用。本文试图以八十年代后登上诗壇的青年诗人俞强的诗歌创作研究为切入点,论述和揭示当前现代诗运动中几个带根本性的问题。

  “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中国新诗的发展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强调作为语言艺术的诗歌的本体地位,诗质受到普遍重视,使诗回到她本身的位置,具有了现代品位,现代诗终于成为诗歌多元格局中主要的一元。

  但无须讳言,由于种种认识上的原因和诗界的无序状态,以及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大展也为现代诗的发展,留下了不幸的种子,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其一是,因“大展”以群体出现,故后来不少青年诗作者纷纷步其后尘,动輙以“流派”“主义自称,其实质上与文学史上所称的流派并不相同,因而走入了误区;其二是,一些青年诗作者,以为不断PASS别人,就可以取代别人登上诗壇,于是“60年代诗人”“70年代诗人”“80年代诗人”这些不科学的提法也出现了,这种不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提法,反映出当前诗壇的浮躁和理论上的无力;其三是,形而上学猖獗,以为只有新的才是好的,一些以“原创性”标榜的作品,其实不是诗,以至“非诗”“伪诗”泛滥,混淆了诗与非诗的界线。文学艺术的创新不能离开传统的基础,新的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旧的中有不好的也有好的,并非新的一切都好,旧的一切都不好。马克思早就说过,文学艺术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不成正比例,人类历史上有些艺术具有永恒的魅力,永远无法超过。那种以年代划分诗人,不断PASS别人的做法,恰恰证明其无知,是与文学艺术发展规律不相符的;其四是,导致相当数量的青年诗作者不深入社会生活,把诗变成缺乏社会基础的形式游戏,甚而有些人专用来宣泄不健康的情绪,意识。凡此种种,已严重制约着现代诗的健康发展。

  俞强诗歌创作恰恰从另一角度印证了上面所述的几个带根本性的问题。

  俞强1966年5月出生于浙江省慈溪市的龙山,他一直在浙东的这个小城市生活,当过棉纺厂的辅助工,保全工,厂俱乐部的管理人员,后来担任地方报纸的副刊编辑。近二十年的诗歌道路,走得艰难而平稳。在八十年代风起云涌的现代诗潮中,他没有参加任何“流派”,未树过什么“旗帜”,只潜心创作现代诗,以四本质量颇高的诗集,2002年中国作家协会接受其为年轻的会员。他的诗集《食指和拇指》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后,“九叶诗派”的重要诗人,中国现代诗有影响的理论家袁可嘉,写了专文评介,《文艺报》全文刊出,引起诗壇广泛的关注。

  俞强的现代诗创作被当代诗壇普遍认可,恰好是对“大展”负面影响作出了事实的注释。

  艺术流派是文艺家们在艺术的实践活动中自然形成的,它是客观存在的,是既成事实,既不是诗人艺术家自封的,也不是理论家们编造出来的。
  
  “大展”出现众多的诗派:四方盒子,三脚猫,撒娇派,呼吸诗,病房意识,等等,其实,后来实践证明,其中绝大多数不能称为流派。我们赞赏青年诗人们创新的勇气,但他们显然与艺术规律不符与事实不符的做法,我们不能认同。俞强作为这一时期脱颖而出的青年诗人,自始至终坚持自己的诗学追求和独立的写作,其作品的现代诗的品格,受到专家的重视和诗界的认同,这事实本身便证明现代诗不是“靠旗”号打出来的,而是靠诗人们用自己的作品创造出来的。

  俞强二十岁步入诗壇,现已近不惑之年,近二十年的诗歌创作,他的诗艺日臻成熟,说明一个诗人的成长也是随着年岁的推移日渐成熟的,一个诗人的诗歌创作,可以按艺术追求的不同时期划为不同的阶段。现在,以诗作者出生年代来划分诗人群体,恰好是某些急于成名的青年诗作者一种浮躁的表现,甚至有人以“某某年代诗人”的“发明权”属于自己,就以为自己可以上文学史了!实际上,就常识来说,这种提法本身就经不住时间和事实检验,因而只能是其一己浅陋的想法而已。

    诗歌建造的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

  现代诗由于采用断裂,变形,隐喻等现代表现技法,主张客观物象“主体化”与主体心灵“客观化”,着重表现现代人的内心[精神]世界,与传统诗歌从内容到表现形式都有一定的距离,以至使现代诗与读者产生欣赏习惯上的阻隔,这本可以理解,而这也使一些人产生误解,以为现代诗就是“看不懂”“读不懂”的诗。其实,现代诗应是看得懂读得懂的诗,只不是一题一解式的诗,而常为一语双关或一语多指,因而给读者以更大联想和想象的空间。由于上述误解,导致一些根本不是诗的分行文字,即“非诗”“伪诗”,也以原创先锋探索的名目招摇于诗壇,以其新而泛滥,更有些精神垃圾,丑恶污秽的东西,也以现代诗的面目出现,给现代诗抹黑,使现代诗创作误入歧途。

  俞强以近二十年的时间,坚持诗歌创作,从未离开过自己生活的土壤,没有离开过人民群众,没有离开过诗歌的美学原则,为营造纯净的诗歌家园,而默默地劳作着,追寻着。他的诗歌内容和形式相统一,他不搞“怪诞”,不弄“玄虚”,这与当下不少“扮酷”的现代诗人很不一样,这也正好说明,现代诗完全可以写得品高质优,出类拔萃,那些“非诗”“伪诗”“颓废诗”“色情诗”,有的不是诗,有的是现代诗运动中的败笔,玷污了诗歌这块净土。早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穆旦就把现代诗用来反映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写出《赞美》那样思想性艺术性都达到相当高度的诗篇。今天,使现代诗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地发展,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俞强出版的四本诗集中,有不少作品是现代诗的优秀之作,如《网与女人》《最后一根火柴》《热爱这场雪》《陶瓷与麦穗》《虾人》《把一种岩石搬进诗歌》《采石者》,等等,他的诗,让我们感受到时代和生活的脉搏,又使我们看见了一种精神的高度和艺术上的闪闪的光芒。给予读者的人生感受,是诗意的,是现实的和历史的。既然现代诗的创作,存在着健康向上的和不健康的甚至没落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我们就应当毫不犹豫地选择正确的。

  俞强在现代诗创作上的收获,给我们从事现代诗创作和现代诗研究的人们以许多有益的启示。1986年“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快二十年了,认真地总结这段时间的创作实践和理论建设的经验教训,把握住正确的方向,使现代诗运动更加波澜壮阔地前进,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当代的现代诗运动中,有一大批勇于探索勇于开拓的辛勤耕耘者,默默的奉献者,现代诗创作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实绩,我们坚信,只要有正确的理论导引,只要我们有毅力,有决心,有勇气,有眼光,经过百折不挠的艰苦努力,就一定会迎来现代诗的更加光辉的成熟期!


~~~~~~~~~~~~~~~~~~~~~~~~~~~~~~~~~~~~~~~~~~~~~~~~~~~~~~~~~~~~~~~~~~~~~~~

作者通联:
地址:230001合肥市大钟楼同济大厦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电话:0551-2860656(办) 0551-2819812(宅)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 铁舞短诗的奇巧构思 (07/18/2014 10:39)
  • 阅读子川:敏感高地与他的 “凹地”意识 (03/13/2014 10:41)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读《中国诗歌三十年》 (01/24/2014 22:06)
  • 心灵叩问历史——读唐德亮长诗《惊蛰雷》 (12/18/2013 15:46)
  • 永葆一颗赤子之心——读张瑞箫诗集《木头比我更长久》 (10/08/2013 21:51)
  •  
    Copyright © 2001-2014 shigebao.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