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当代华语网络诗歌之见证 欢迎进入诗歌报论坛和全球华语诗人在线交流! 诗歌报新闻中心——做最好的网络诗歌新闻!
  返回首页 ← 
宝鸡新诗60年
文章来源:综合整理 作者:白麟 发布时间:2013-09-21 19:31:36 点击数:

最新诗歌理论
论坛精华帖子


.   “膴膴周原,堇荼如饴”。2500多年前,这片故土曾刻录过敲响木铎到民间听风的采诗官的跫音,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由此暗香浮动,被誉为青铜盛世的周秦王朝由此勃然诞生!

    辉煌历史八千年,盛世物华三百里。宝鸡,古称陈仓,三秦大地的西陲,又有西府、西秦别称,被誉为炎帝故里、周秦王朝发祥地,是名扬天下的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和民间工艺美术之乡;是周公“制礼作乐”的地方、孔子崇仰的“文明之邦”。

    秦岭的父亲山带给诗人以精神依傍和心灵启迪,渭水的母亲河又滋养了诗人的心灵和诗歌的品质。壮丽山水让《诗经》、《周易》、《周礼》等这些影响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基因的鸿篇巨制,在这里生根发芽,所以说这是一块生长史诗的厚土,更是哺育中国诗歌的乐土,被誉为“唐诗的西海岸”(孙晓杰语)。

    从宝鸡石鼓山出土的陈仓石鼓文到扶风满门文豪的班固班昭兄妹的诗赋,从前秦扶风才女苏惠(苏若兰)的织锦回文诗《璇玑图》到初仕凤翔4年的苏轼留诗一百多首,从在前线大散关抗金9年的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千古绝唱“铁马秋风大散关”,到清代文学家方玉润在陇州作官17年呕心沥血研究《诗经》的权威著作《诗经原始》,从抗战时期作家老舍由川北上途经宝鸡写下的长诗《双石铺——宝鸡》《宝鸡车站》到诗人王亚平和索开在宝鸡一起主编《西北工合》杂志留下许多抗战诗篇,诗歌在这方沃土薪火相传。这便是宝鸡诗歌创作源远流长的文化血脉。

    上世纪 30年代,从这块土地上走出去的扶风籍抗战诗人侯唯动,就以其代表作《斗争就有胜利》以及《血债》《黄土高原变成金的日子》等在中国诗坛上产生过广泛影响;“七月派”诗人胡征1963年写下长诗《鸡声赋》,想不到“文革”时期下放劳改就被发配到宝鸡这个“鸡窝”,这或许就是这个“老鲁艺”的宿命。还有和他一起流寓到此的著名老八路诗人魏钢焰,又不失时机地为这块充满激情的热土再次点燃了诗歌的火种。而上世纪 50至 70年代来自全国各地支援三线建设的精英以及数以万计的下乡知青,是形成宝鸡当代诗歌潮流的重要社会基础。宝鸡诗歌由此进入萌芽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宝鸡的文学样式主要是一些宣传时事政策的快板诗和短诗。1950年3月,宝鸡专区召开第一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1958年那场全民皆诗的中国民歌大运动中,宝鸡也不例外——尽管当年4月市文化局召开大跃进誓师大会,在群众文化方面提出了“人人学绘画、人人学唱歌、人人学写诗”的奋斗目标,次年12月市人民委员会又在虢镇公社有礼村大队召开“群众文艺创作现场会”,社员即席赋诗歌颂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及至1960年全市共涌现文艺创作组404个,出刊有《金台诗选》5期、《虢镇文艺》4期、《太白诗歌选》4期、《坪头诗歌选》4期、《益门诗歌选》3期、《斗鸡诗选》1期……但这一阶段宝鸡的新诗创作早已无籍可考。因此本文追溯宝鸡诗歌(不含古体诗)60年的漫漫历程,不妨从1960年代开始吧——



●宝鸡诗歌的萌芽阶段



    1960年代到“文革”前期,宝鸡诗歌创作即很活跃。写诗最早且较有影响的是何执权(后改名何大愚)、郭应文、王伟培、李晨、顾甫涛、祁念曾等。王伟培最早在《西安工人文艺》发表的顺口溜诗《我跟你学不好》和另外2首诗歌,64年遭到《人民文学》的点名批评,认为其诗中不革命的爱情观没有政治含量,甚至还被市上的创作组长叫去谈话。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市文化馆(地址在今金台文化馆)文学创作专干李晨光既创作又辅导,并请省上作家、诗人高敏夫、姜炳泰、高少峰等来宝辅导文学创作。当时的诗歌作者有杨学义、刘郁、何大愚、郭应文等。当时发表的阵地就是文化馆临街的橱窗《百花诗窗》,以毛笔大楷书写,配以图画,醒目动人,受到好评。这些诗人当时已分别在《宝鸡市报》、《延河》、《陕西日报》副刊等开始发表诗作了。时在国营212厂(即宝成仪表厂)的何大愚和792厂(即群力无线电厂)的游铁民还一同光荣出席全国青年作家大会,轰动一时。

    1979年8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由西北大学中文系编辑的《陕西新诗选(1949-1979)》,该诗集在岐山的国营523厂印刷,由胡采作序,是为建国30周年大庆专门编选的,也包含有检阅30年来陕西地区新诗创作成果的意味。全书收录了68位诗人的152首诗作,多有诗的战斗传统、革命风格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诗集里最早发表诗歌的是眉县教师李正身。他的诗歌处女作、严格说是歌词的《摆渡歌》1960年代初发表在《陕西文艺》上,诗作明显带着那个火热年代的革命热情和时代印记。李正身1964年写的《春晨》和1974年创作的《女拖拉机手》二首收入《陕西新诗选(1949-1979)》。后诗人转型主攻歌词,出版有歌词集《寻找成熟的星》等。

    “啊,我们亲爱的伙伴啊/我们骄傲的同志/在这战斗生活的起点/在这紧张工作的黎明/请允许我们/以秦岭的苍松为笔/以渭河的水流为墨/向着你/向着我/向着憧憬着陕汽的第一代/写下我们的/万古誓言……/努力吧——向着前方/去开辟我们民族伟大的汽车工业之路!”这是1969年8月陕西汽车制造厂北京青工金庆章写下的长诗《我们的心——献给憧憬陕汽的第一代》的尾声,收录在随后出版的“陕汽”《新一代诗选》。

    1968年在三国古战场五丈原脚下,在诸葛亮制造木牛流马的地方,来自全国各地的“陕汽”第一代创业者,特别是1500余北京青工经培训后来到位于岐山蔡家坡麦李西沟的秦岭北麓山沟里,发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建设起我国第一座重型军用越野汽车生产基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诗歌的力量燃烧着这群年轻人火热的心!

    1973年,“陕汽”底盘工会和团支部出版《创业诗集》系列诗丛,收录了几乎全部是北京青工的诗作,其中诗集《明天的路》中的组诗《写在秦岭脚下》充满革命斗志和青春朝气,洋溢着对三线建设的憧憬,如《晨曲》 “啊,年轻的陕汽/为秦岭增添了新的生机/在催唤着古原早起/晨风 把工人们的笑声传递/早霞给年轻的陕汽谱曲””……当时三线建设鏖战正酣,陆续有好些军工厂迁建宝鸡,不乏像“陕汽”这样的内部诗集,一大批建设祖国、建设宝鸡的“赞美诗”像山花一样次第开放。

    这一时期,值得一提的是一批军旅诗人——当年来宝当兵或在驻宝军工厂工作的军旅诗人李昆华、车延高,以及后来的昌业廷等,他们无意间承担了那个年代连接宝鸡诗歌创作青黄不接的重任。

    1969年入伍来宝在解放军184医院工作的李昆华,1973年1月在《解放军报》发表处女诗作,其后陆续在《延河》《诗刊》《陕西日报》《长安》《萌芽》《当代诗歌》《星星》等报刊发表诗作近200首和少量评论、散文,曾获兰州军区文学创作奖和首届《宝鸡文学》创作奖等奖励。其《汽车兵的“家”》和组诗《望昆仑》就收入到《陕西新诗选(1949-1979)》。20年戎马生涯,1989年转业到老家江苏徐州市文联。1986年10月宝鸡市作协编辑第一套“秦岭诗丛”,其中就有他的第一本诗集《仙人掌花》。当年曾在宝鸡县(今陈仓区)虢镇国营792厂上学、当油漆工的车延高,2010年10月,身为湖北武汉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的他以诗人的身份荣获了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的殊荣。

    近几年,还有和他们一样或东奔西走、或南征北战的诗歌“过客”,诸如孙晓杰、昌业廷、之道等则在这里“得道成仙”;老一拨诗人商子秦和人到中年的杨德盛、君天以及年轻的马召平、宁颖芳、杨广虎等东漂长安或咸阳成了“东归英雄”;教授诗人祁念曾“孔雀东南飞”到深圳,扶风青年无奇打工定居浙江海宁。当然,还有在外地成名成家的宝鸡籍诗人,如华北油田的殷常青、成都的马安信、宁夏西海固的红旗、深圳的江冠宇、兰州的卫学昌、银川的林一木、汉中的马迎春等等。

    总体上看,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宝鸡诗歌创作走过三个历程,涌现出三次高潮,形成了三个梯队,可说是宝鸡诗歌60年概述的重头戏!



● 宝鸡诗歌的第一梯队



    新诗创作在宝鸡的真正繁荣,还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开始的历史新时期。20世纪 70年代末到 80年代初,宝鸡诗歌创作坚强发轫渐呈星火燎原之势,加之1980年8月宝鸡地区文艺创作研究室召开文学创作座谈会、10月创办《宝鸡文学》报,有实力的新诗人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特别是1982年7月到9月末市文艺创作研究室在市工人文化宫举办了为期3个月的文学创作学习班,学员达600余人,邀请省内知名作家、诗人、评论家胡采、马家骏、肖云儒、贾平凹、莫伸、晓蕾、李天芳、商子雍等和市文创室的蒋金彦、白冠勇、商子秦、李昶怡、李广汉及岐山县文化馆的李凤杰等晚上给学员授课……浓厚的文学大氛围一浪高过一浪,让宝鸡诗歌迎来了第一次可喜的高潮——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一是渭水,一是商子秦,他们堪称宝鸡诗歌的“双子星座”。所以这一阶段简称“渭商”时期。

    1979年 12月,渭水的组诗《挂甲屯的爱与恨——献给彭大将军》在《星星》诗刊卷首发表并荣获首届“星星诗歌创作奖”后,在陕西乃至全国诗坛引起轰动。1986年以后,他的社会抒情诗接连登上《诗刊》,后来的两首社会抒情长诗《 1986:阿兹特克世界大战场》、《水在哭泣——献给世界地球日暨新世纪的开拓者》以及组诗《面世》等,如火山喷发气势恢宏,都是有分量的重要作品。

    在湖南诗歌编辑弘征开辟的“袖珍诗集”感召下,1984年11月,渭水以“长安诗家”的名义编印袖珍诗丛。《长安诗家》第一辑收录了10本诗集,包括刁永泉的《梦湖的鹿》、子页的《天涯草》、马林帆的《绿蒙蒙的雨丝》、王德芳的《古原草》、刘斌的《关于诗的诗》、杨绍武的《一月黄河》、闻频的《黄河情》、晓蕾的《豆蔻年华》和商子秦的《这一代》、渭水的《诞生》,每本定价2角钱。

    1985年3月,以渭水、刘斌、杨绍武、商子秦等为骨干的《长安诗家》编委会再度发力,编辑出版了 “中国当代青年诗人丛书”,包括王家新的《告别》、马丽华的《我的太阳》、魏志远的《喜马拉雅古海》、嘉嘉的《女性之江》、鄢家发的《古原上的太阳》、岛子的《北极村梦歌》、陈应松的《窗口》、杨炼的《礼魂》等。如此壮举,不光为宝鸡、也为中国诗歌的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渭水由此成为中国最早主持编印民间诗丛的一位激情饱满的诗歌活动家。1985年10月,新疆青年出版社出版了袖珍诗集第一辑(7人),其中《静夜写意》成为渭水公开出版的第一部诗集。

    老三届知青商子秦1973年发表作品,直到1980年 8月,他的成名作《我是狼孩》发表被中国权威杂志《新华文摘》选载之后,才一鸣惊人。此后诗作屡屡获奖,被收入诗选年鉴,其诗《爱》等诗作被译为英、法、日文,成为宝鸡第一个诗作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的诗人。后来他相继发表的《这一代》、《回声》、《夜行人》、《潭与云》、《唱给失恋者的歌》等作品及作品集,将诗人的影响推到了全国,并占据了很高的位次。但直到1990年9月,西北大学出版社才公开出版了商子秦的第一部诗集《回声》。

    从上世纪 80年代开始,商子秦担任《宝鸡文学》报(后改名《西秦文学》、《秦岭文学》)的诗歌编辑、主编,为培育宝鸡诗歌新人、发展宝鸡诗歌创作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80年代宝鸡诗歌的拓荒者之一,他组织“金秋诗会”、召开诗歌讲座,编印《秦岭诗丛》、出版《西秦新诗选》《西秦新星诗萃》,堪称宝鸡诗坛的园丁。

    在渭水、商子秦的带动下,宝鸡诗歌一发不可收,作品接连在全国大型刊物上发表,被收入《中国当代西部新诗选》、《青年诗选》等书刊并在全国大赛中屡屡获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986年10月,市作协编辑出版了首批“秦岭诗丛”10本,按姓氏笔画排列为石坚的《关中吟》、石墨的《鸵鸟的梦》、怀白的《创世的韵律》、李昆华的《仙人掌花》、祁念曾的《春天的歌》、邵文海的《玩石头的汉子》、段恭让的《高原魂》、郭应文的《大树的热恋》、黄默的《烛光》、雷有让的《沉重的情思》;1987年,北京文津出版社出版了郭应文、刘建军、马怀白等宝鸡5人的诗合集《汇合的溪流》。加上此前涌现的陈静(常朴子)、红柯、柳琴等诗歌新秀,很快,一个具有创作实力的诗歌队伍组成了宝鸡诗歌的“义勇军”,成为陕西文学西路军的急先锋,被著名新边塞诗人杨牧誉为陕西的“石河子”(诗城)! 
 

    在这个如火如荼的文学年代,我们可以津津乐道的还有“金秋诗会” “秦岭诗会”,它曾吸引过全国众多诗人的眼球。

    据时任市人民印刷厂工会副主席的书法家晏道生介绍,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全市当时的文艺队伍以市工人文化宫为基地,可以概括为“四会、八队、一社”,“四会”即职工书法协会、摄影协会、音乐协会、实用美术协会,“八队”指职工舞蹈队、合唱队、曲艺队、武术队、乐队等,“一社”就是指市工人文学社。工人文学社于1982年4月正式成立,由时在市工人文化宫上班的诗人王伟培担任社长组织活动,团结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当时市工人文化宫每月一期的《活动月报》副刊“耕耘”常发表职工诗文,成为一个诗歌的窗口。1983年工人文学社出版了《耕耘》诗文集。

    1982年5月,由市工人文学社组织的“五月花诗会”可说是宝鸡最早的诗歌活动。在此期间已经初露锋芒、展示才华的有商子秦、渭水、郭应文、李晨、李昆华、邵文海、巩顾等,以及当时获奖的10位诗人。还有在《陕西日报》连发作品的徐静波及白云等女诗人。

    接着自然就有了1983年10月由市文创室、市群艺馆、市工人文化宫、市科协等联合举办的宝鸡 “金秋诗会”,本市数十名诗人的诗作抄写张贴在文化宫展厅,由群众自由评定;晚上举行诗歌朗诵会,本市和来自西安、四川等地的诗人一起朗诵各自诗歌,千余文学爱好者参加了晚会。 1985年9月,在市工人文化宫大礼堂举行的 “秦岭诗会”,在宝鸡的文学发展中应该称得上是盛况空前的。能容纳一千多人的大礼堂被挤得水泄不通,很多人站在过道里,挤在门外面,倾听着来自西安和宝鸡两地的诗人朗诵作品。 “秦岭诗会”在1986年举办了第三届,盛况依旧,除邀请本省诗人田奇、沈奇、刁永泉、曹谷溪外,还请到彭国梁等湖南、内蒙、甘肃、宁夏等地诗人到会,并举办大型诗歌音乐会;而到了1987年第四届的时候,热烈的程度和参加的人数就少多了,不过“金秋诗会”对宝鸡诗歌发展的影响却是历史性的。在这期间,诗会、诗群、诗潮波澜汹涌,高潮迭起。受邀来自省作协等方位的全省一大批诗人在宝鸡传播诗技,相互学习,玉杲、沙陵、晓蕾、闻频、岛子、子页、路漫、刘斌等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诗歌的足迹。 


(1986年秋,参加“秦岭诗会”的部分诗人商子秦、黄默、怀白、祁念曾、郭应文、雷有让、邵文海、李昆华等合影留念)



    秦巴子在《1980年代的宝鸡诗歌记忆》中追述:“工人文学社的活动和文化宫不定期地请省内外知名的作家与编辑来做的讲座,是我在阅读之外的另一种文学学习。做为一个听众,参加这样的活动多了之后,也知道了一些当时活跃在宝鸡的作家和诗人的名字,商子秦、渭水、杨绍武等是较早在全国有影响的宝鸡诗人,石墨、孙谦、黄默、李红林、马怀白、雷有让、段恭让、刘周社等一些人则是在工人文学社活动中经常出现的名字,他们的作品不时出现在宝鸡市文创室编辑的四开报纸《宝鸡文学》上面。多年之后回忆起来,可以清晰地看到,八十年代初期的宝鸡文学,文学作品的刊载阵地主要是《宝鸡文学》和渭水编辑的《科普文艺》。持续举行的文学讨论和文学活动则集中在市工人文化宫进行,凡有知名作家诗人的讲座与报告,教室常常被挤得满满,甚至窗户上也爬满进不了教室的热情听众,这正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内地城市在文化启蒙时期的日常景象,人们把对文化的渴望集中释放在对文学的狂热中了。工人文化宫文学活动鼎盛时期最有影响的,大概要算1983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的金秋诗会了”。

    这一时期,还有两件事情值得铭记——

    1985年8月26日,复刊不久的《宝鸡报》在文艺版开设“西秦诗草”,以整版篇幅集中刊发了我市13位诗人的诗作,其激情之饱满、风格之多样,为繁荣宝鸡诗歌创作做出了有益的工作。在这次诗的“花篮”中,渭水的《渭水》、李昆华的《写给第一个教师节》,新人由甲的《我的山城》,另有杨绍武、祁念曾、马怀白、石墨、李喜林、杨静、贺丽莉等人诗作。此后几年,《宝鸡报》几次如法炮制,譬如1986年“秦岭诗会”期间开办 “夏日诗会” 专版、1990年举办“纪念鸦片战争150年”诗歌征文等等,为宝鸡诗歌创作推波助澜,功不可没。据不完全统计,1980年到1990年,宝鸡诗人在全国近百种报刊发表诗歌3000多首。

    1988年11月9日,《宝鸡日报》发表了宝鸡师范学院中文系老师阎建斌的诗评《宝鸡诗潮:新生代的涌动与徘徊》,批判性地惊醒宝鸡诗人:“这是个无能为力的时代”,“审美心态消失殆尽”,宝鸡新生诗群“浓缩在狭窄天地”,“很难涉过渭河与土塬的夹击,诗鸽总是痛楚地栖集在茫茫的秦岭脚下”。既要“突出独立精神,追求自身的博大和敢于突破前路诗人”,“其次才是汇合与竞争”,提醒诗人不要急功近利,以免成为“乌合之众”!此文一出,争鸣纷起,同年12月7日《宝鸡日报》发表了工厂诗人雷有让的商榷文章《沉思后的涌动》,认为阎文“视宝鸡诗坛的真实情况而不顾,一石数鸟,杞人忧天”。

    1992年8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王式俭编辑的《陕西诗人四十家作品选》(1978-1990),其中有宝鸡3位诗人的作品,分别是渭水的《假如世界没有了音乐》、组诗《挂甲屯的爱和恨》,商子秦的《我是狼孩》,秦巴子的《盐》。虽发行量很少,却很精到独特,为这一阶段的宝鸡诗歌基本作了总结。



●宝鸡诗歌的第二梯队



    有了第一梯队的发展、壮大,有了他们的带动和支持,有了厚重的西秦文化底蕴的熏陶,理所当然就形成了宝鸡诗歌的第二个梯队,即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末叶宝鸡诗歌的第二个创作高潮。他们的标志性产物则是“金秋诗会”、“蓝星诗社”和《西部诗报》,以及《西秦新诗选》。代表诗人有黄默、秦巴子、景斌、孙谦等。他们迎合着时代的召唤,踏着改革开放的鼓点,将诗歌单一而稚嫩的写实状态推移到了精神层面,依据社会转型期诗人对生命的体验,对时代脉搏的把握,形成了较为深刻的意象化抒写和宣泄。新一代青年诗人黄默和秦巴子二位深入浅出,诗作力度不小,先后在《星星》、《飞天》、“1989中国杯全国青年诗歌大奖赛”中获奖。秦巴子因屡屡得奖还有了获奖专业户的谑称。

   这一时期的诗歌领军人物是黄默、秦巴子,简称“黄秦”时期。

    个头瘦小、体弱多病的黄默大名黄培德,此人低调,为人谦和,是一个被众人和时代遮蔽的诗人,一枚沉默的黄金。他当年在宝鸡县文化馆作文学干部,在虢镇地区组织诗社,团结了一大批工矿企业的优秀诗人,包括秦巴子、孙谦、孙文杨子、吴晋南、石墨、关西等。许是1975年就从西安来宝当知青的经历和情怀,使他至今深居简出,不占圈子、不为名累,蜗居独思、安然写作,不免被文坛忽视。尽管他的诗歌量少,但纯粹,精美,诗里行间葆有老诗人绿原的简练、白朴,是宝鸡诗坛不可多得的精英。在2011年之前,他仅有一本80年代内部出版的袖珍诗集《烛光》——黄默说,写诗最好的状态就是“在边缘”行走:远离中心地带,容易静下心来琢磨点东西,就像剥丝一样一层一层能触摸到诗歌的核心。品味他的短诗,感觉就像文火炖牛骨,让人慢慢品出骨髓味——那抹久违的、暖心的烛火。

    秦巴子本名何战平,是位内心桀骜、满腹诗书的诗人,许是做过下乡知青、工人、教师、编辑等多种职业,他很有思想者的风采,在宝鸡乃至全国的诗歌创作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陕西的实力派诗人,也是目前宝鸡唯一参加过《诗刊》社“青春诗会”(第11届)的诗人。民间诗歌立场贯穿他30年的写作历程,特立独行、本色行走,不入圈子不跟风,显示出其纯正而真诚的艺术风范。他的诗歌历程没有故作姿态的掀波弄潮,字句里渗透着内在的智慧和力量,诗思广博,技艺精湛,耐人寻味,经得起苛刻眼光的挑剔和时间的筛选。“尤其是对社会、对人生的敏锐观察和精微透视,以及融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为一体的诗性思考,构成了他不同凡响的诗歌品质”(沈奇语)。收入诗集《立体交叉》中的《中药房》等一批很有影响力的诗作,至今为广大读者所传颂。

    此时和“黄秦”二人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王景斌,已悄然出版了诗集《心窗》。景斌的诗歌创作可谓呕心沥血,多年来,一直以坚韧的姿态行进在诗歌田园里,心无旁顾一意前行,以多年的坚守和辛勤耕耘换来了诗艺的成熟。由于诗歌创作颇丰, 1991年就代表陕西参加了“中国跨世纪青年作家代表大会”,并得到了表彰奖励。他后来收入到诗集《灵魂的河流》中的诗作达 300多首,作品呈现出了深思、内敛、博大、凝重的整体特征,达到了诗与思的自然结合,理智与情感的有机互补,具有诗美与哲思双重审美张力,在省内引起较大反响。景斌近年自担任市作协主席后,将不少精力用在全市的文学组织工作和推举文学新人方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不说,他的诗歌、小说、散文创作均取得累累硕果。

    “隐者诗人”孙谦是个异数,这位回族诗人默默坚持写诗多年,其诗作以新古典诗风展开了自我诗歌创作的新探索,诗集《风骨之书》中的组诗《魏晋风骨》曾获1992年台湾《蓝星》诗刊举办的首届“屈原诗歌奖”,使当代新古典一路的诗风又多了一个可资参照的新坐标,也填补了陕西诗歌的空白,在海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曾有评论家认为:孙谦诗的现代意识、意绪的自由抒发,成为古典新诗创作的心态的最好诠释。多年来,他做过工厂翻砂工和厂报编辑、园艺师等,用一个花工的手艺和心思在虔诚而缜密地经营着自己的“诗路花语”。这位被誉为“在时代最暗处发光的诗人”,近年致力于伊斯兰文化的写作,其凭借两部诗集《新柔巴依集》和《穆斯林词》斩获澳洲“国际汉语论坛”首届国际汉语文学大奖(2011-2012年度)。

    这一期间的诗人们,大部分至今依然坚持写作,而且在不断地借鉴、探索,诗歌创作呈现出了越来越成熟的状态。

    还得重提秦巴子《1980年代的宝鸡诗歌记忆》。文中记述:“金秋诗会对宝鸡诗歌发展的直接影响就是读诗写诗的人群在迅速增加,除了市区,各县也都有一些诗歌群落迅速聚集,比较典型的应该是居于工厂文化气氛浓郁的虢镇的我们这一群,包括黄默、石墨、关西、王剑英、姚子美、孟宪光、李文涛、孙文和秦巴子。大家陆续结识并形成一个密切的诗歌圈子,于是在1987年,大家商议成立一个诗社。’蓝星’的名字是黄默或者石墨提出来的,并且油印诗刊《蓝星》(总共3期),影响波及省内外。当时我交往较多的另一个年龄更小的诗歌圈子是由甲、吴晋南、王晓彬(黑子)、刘杰等组成的天问诗社,也在编印自己的刊物。1988年春末夏初,两个诗社合并为’陕西蓝星现代诗研究会’,由黄默担任会长,并决定编印会刊《西部诗报》,由我担任主编。这一份同仁集资、激光照排的民间诗报一面世就引来一片惊艳,更有全国各地的许多诗友要求加入,成为当年反响巨大的一份民间诗报。早期曾经担任报纸版《宝鸡文学》编辑、时为市作协秘书长的诗人商子秦,建议把’陕西蓝星现代诗研究会’纳入市作协的团体会员,改名为’宝鸡市青年诗歌学会’。记得成立大会是在市群众艺术馆的一个会议室举行的,结束之后在群艺馆门前河滨公园的草坪上还有个联欢活动,大家激情饱满,其乐融融,但《西部诗报》的出版也从此中止了。那是1989年,接着就是1990。多年以后我才意识到,在那个时刻,激情与梦想的诗的1980年代已经结束了”。

    其实,进入上世纪90年代,宝鸡诗歌纷繁多姿依然不减当年,诗的热潮继续涌动。1991年4月19日,市文联、市建筑材料公司、市工人文化宫暨《文化活动报》编辑部联合举办的马年“建材杯”全国新诗大赛颁奖大会在市工人文化宫举行,诗人们说文化宫就是一座精神城。时在兰州的中国西部文学研究所的王珂和《星星》诗刊编辑鄢家发两人之间对诗艺的探讨最为热烈,吸引了众多诗友。出版的获奖诗集《开阔的生命》由商子秦、渭水、怀白编辑,特别荣誉奖授予台港澳、新马泰和美国的华人诗人涂静怡、杨平、傅天虹、非马、司马攻等,宝鸡的由甲、黄默、柳琴、昌业廷获得二、三等奖,其中不乏杨川庆、贺海涛、鄢家发、彭国梁、屈文昆、毛翰、艺辛等全国的后起之秀。这次大赛对宝鸡的诗歌创作和发展产生了更大影响。

    1991年5月,市文联编辑、商子秦主编的《西秦新诗选》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宝鸡第一部公开出版的新诗选集,是对新时期宝鸡诗歌创作的大检阅。42位诗人的122首诗歌精彩纷呈,包括商子秦、渭水、秦巴子、黄默、景斌、孙谦、关西、怀白、李昆华、杨绍武、由甲、白麟、白立、柳琴等。

    1993年7月,另一部大型诗集《西秦新星诗萃》由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尽管印刷粗糙,但影响还是挺大的。该诗集最早是两本诗选,商子秦、马怀白编的《西秦新星诗选》和阎建滨、赵德利编的《宝鸡师院学生优秀诗选》,后精选合并为一本书。分为西秦星系(58人)、织女星座(33人)、校园星云(38人),合计129人、321首诗作。其中不乏日后出类拔萃的诗人,譬如“星系”中的雷有让、丹心、夏汛、赵源、荒原子、君天、秦舟、夏梦、莲洁、牟小兵等,“织女”中的柳琴、阿梅(宁颖芳),“星云”中的龙飞、赵拴平(赵风)、李宏军、董建新等。

   期间,以白麟、杨德盛、安鲁明等为骨干的太白县《太白风》文学报(1990年10月-93年底共出版10期),以秦舟、萧虹、晓歌、本木等清姜地区军工厂青工为主要力量的《黄土诗报》(1992年春-94年出刊4期)、以马立、经玉珠、李江等宝钛集团职工为骨干分子的《钛城文学》(1989年改名《清水河》,油印),以张秋里为首的麟游县《醴泉文艺》(1997年创刊至今),以宝鸡文理学院文学社主要成员宁远喜、张弓惊、冯天林、雷萍等为主的《火鸟诗刊》和以马召平为首的《三人行》等民间诗歌报刊,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和发展。

    民间社团风起云涌,如90年代初达到高潮、到世纪末逐渐式微的钛城青年文学沙龙;再如宝鸡铁路“绿灯”文学社在中铁宝桥工人诗人石坚主持下,红火一时,会员多达200余人……

    当然,民间诗文集还有不少,譬如1992年陕西凤翔师范学校编印、香港京华出版社出版的以诗为主的袖珍文集《青春的喝彩》(邰俊主编);1997年9月宝鸡铁路运输技工学校建校10周年编印的师生优秀文学作品集《一片火红的枫叶》(程建设主编);1997年由秦舟、马召平主编,市文联出版的宝鸡大中专院校学生作品选《春天的风筝》面世;2003年10月,宝鸡钛城文学社出版了诗文集《岁月如歌》,收录诗歌近60首,纪念文学社15周年。

    市作协此间编辑出版了《秦岭诗丛》第二辑,收录了白麟的《风信子》、丹心的《青春梦幻》、夏汛的《黑雪》、南子的《与今夜无关》,4名青年诗人渐受关注。在这短短的五、六年间,宝鸡连续出版了多部诗集,商子秦的《思念北方》,景斌的《景斌抒情诗一百首》,怀白的《西部畅想曲》、柳琴的《多情岁月》、白麟的《春天不遥远》《寒门》、马召平的《渴望飞翔》、雷萍的《眼神》等纷至沓来,锦上添花。1995年《长安诗家》日语版出版,商子秦、孙谦、马怀白等进入翻译诗人行列。

    2001年,三秦出版社精装大卷本隆重推出《百年陕西文艺经典》系列丛书,其中“诗歌百家”收录有商子秦、渭水、杨绍武、怀白、白麟等5名宝鸡诗人的诗作及附照介绍;2009年由沈奇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你见过大海——当代陕西先锋诗选》(1978-2008),其中收录了渭水、秦巴子、孙谦的诗作。这些可看做是这一时期沉淀后的佳作。

    而进入90年代中、后期至进入新世纪之前,市场大潮纷纷涌入,宝鸡文学也和其他城市一样无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尽管有白麟《风中的独叶草》、秦舟《错觉》、白立《西部之恋》、韦浩的《理想之地》等诗集逆风出行,但挡不住诗人下海、东漂以及南下的风潮,人们为日益严峻的生存挑战而惶惶不可终日,诗歌退入次席。沉寂之后的宝鸡文学蓄势待发,期待东风!



●宝鸡诗歌的第三梯队



    第三个诗歌创作高潮更具先锋性和冲击力。它以富有朝气的一股年轻力量为主,掀起了宝鸡诗歌创作更大的群体运动。与小说创作的个体化行为不同,宝鸡的诗歌创作这一阶段多与“集体活动”相关。这其中,《阵地》诗报是宝鸡诗歌阵地在中断了近10年后又一次诗人自觉的崛起。白麟、马召平、秦舟等新生代诗人在经历了市场大潮的冲击与沉寂之后,凭着他们对诗歌的热爱,再次集合宝鸡诗人队伍集体亮相。2000年9月,以白麟、马召平、秦舟为骨干的《阵地》和“阵地诗群”浮出水面,他们高举“坚守《阵地》,就是坚守心灵和良知!”的旗帜,在诗歌陕西、人文中国创出了一片天地。可以说以《阵地》为标志的宝鸡第三梯队已经逐渐成熟,时至今日,由著名老延安诗人贺敬之题写报头的《阵地》已经出版27期,发表诗作数千首,作者遍布全国,策划“中国当代诗人100家赏评”、“中国网络诗歌佳作赏评”、“陕甘宁诗会”、“陕西高校诗歌联展”、“陕西90后诗人诗歌展”、“关中-天水经济区诗歌联展”、“大西北女诗人诗歌联展”、 “宝鸡诗歌三十年精彩回放”等和包括陕西10地市及广东、大庆、大连、石家庄、固原、平凉、陇南、甘南等全国10多个省市以及山西“光线”、内蒙“杯水”等诗群的诗歌专辑,特别是从2004开始至2013年,在省、市作协的支持下,相继组织了振兴宝鸡诗歌学术研讨会、吴山金秋诗会、中国?太白山诗会、大关中迎新诗会、黄柏塬?陕西诗会、关天经济区文学座谈会暨宝鸡市职工作协成立大会、宝鸡市首届端午诗会等活动,并组织了白立、秦舟、张湛林、郁枫(范宗科)、牟小兵、王宝存、苏龙、简平、白麟等9人以“宝鸡诗群”的名义集体亮相《诗选刊》(2009年第6期下半月刊)。由此形成了以宝鸡为主、集纳关中道主力青年诗人诸如宁颖芳、王琪、杨广虎等的“阵地诗群”。宝鸡的诗歌活动高潮再起,诗歌再度进入活跃期。细数主要如下——

    2004年5月23日,在由《阵地》诗报策划、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举办的“宝鸡诗歌创作学术研讨会”,景斌、黄默、白麟、孙谦、怀白、柳琴、白立、秦舟、郁枫等9位宝鸡诗人集体亮相、接受一对一评论,是对振兴新世纪宝鸡诗歌创作的一次贡献。研讨会呼吁诗人应多创作些关注现实、关注民生、关注心灵的好诗,让诗歌走出圈子、走向大众。《宝鸡日报》随后刊发了著名文艺评论家赵德利教授的总评《宝鸡诗歌创作漫评》。

    2008年11月,由白麟主持、市作协和《阵地》诗报主办的宝鸡“吴山金秋诗会”,是宝鸡诗歌活动停滞10多年后宝鸡诗人的再一次自觉行动,王若冰、鲁曦、欣梓、王星汉及本土诗人马平川、赵风、韦浩等关天经济区内的20多人欢聚西镇吴山,激情研讨新诗发展,《华商报?今日宝鸡》专版刊发诗会动态和部分诗作。

    2009年7月4日,由市作协主办、《阵地》协办的2009?中国太白山诗会,邀请了近30位诗人欢聚太白山,登山踏歌,座谈交流;会后市作协新创办的《金台诗刊》出专辑刊发诗会佳作。

    2010年元旦在天水举办的“大关中迎新诗会”既是“阵地诗群”实力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阵地》诗报创刊10周年的庆祝诗会,更是关-天经济区诗人联手反映秦人地域风土人情、打造区域文化的有益尝试。《阵地》诗报组织以白麟为首的15名来自西安、咸阳、宝鸡的“阵地诗群” 主要青年诗歌力量赴天水采风,与以王若冰领军的天水诗群30位诗人欢聚一堂、座谈交流、沟通互动,提出“大关中诗歌”概念,《天水日报》网站开通《大关中诗会》频道、副刊开办《大关中诗会》专栏至今。

    2010年10月15-17日,由陕西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延河》杂志社和太白县联合主办,宝鸡日报社、市作协等承办,《阵地》诗报操办的“黄柏塬?陕西诗会”在太白县黄柏塬原生态风景区举办,来自全省10地市的近60位知名诗人欢聚一堂,堪称三秦诗坛多年不遇的一次“全家福”。大家通过研讨、采风、篝火晚会朗诵等形式来一次诗歌狂欢。次年出版的《红叶辞——“黄柏塬?陕西诗会”作品集》为诗会完美收官。

    2013年由新成立的市职工作家协会和《阵地》诗报举办的宝鸡市首届端午诗会引来近百诗友参加,渭滨石鼓山上的石鼓阁成了宝鸡诗歌新秀展示的舞台,梁亚军勇夺桂冠,荒原子、魏娜和苏龙、梁战龙、苏微凉等分获二、三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全省的诗歌集成纷纷出炉: 2006年12月,由之道主编、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安大歌》,收录宝鸡的有50年代的孙谦、赵源,60年代的秦巴子、白麟,70年代的秦舟、若水、韩强娃;2009年第5期《诗选刊》(下半月刊)为迎接第二届中国诗歌节在西安举办,特意推出了“陕西诗歌专刊”,权且是新世纪陕西诗歌的一次大检阅,收录的百名诗人中,宝鸡的渭水、商子秦、孙谦、秦巴子、景斌、白麟、若水、秦舟、吴小虫等9人光荣绽放;2011年8月,由黄海、伊沙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出版的《陕西诗选》(2001-2010),收录了白立、白麟、黄默、景斌、马召平、宁颖芳、秦巴子、秦舟、商子秦、孙谦、杨广虎等11位宝鸡或宝鸡籍诗人作品,人数占到全书的1/5;2012年6月,由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首次编选、太白文艺出版社推出的《陕西青年诗选》(2011年),白麟、秦舟、荒原子、若水、秋子红、苏龙、梁亚军榜上有名;《陕西青年诗选》2012年卷则收录了白麟、秦舟、梁亚军、苏龙、苏微凉、荒原子、方冲天、若水等人的诗作。

    除此之外,这10年来值得提及的诗集有:秦巴子的《纪念》,孙晓杰的《黎明之钟》《银狐》,景斌的《灵魂的河流》、白麟的《慢下来》、马召平的《敏感的生活》、君天的《戴草帽的灵魂》、牟小兵的《缪斯的隐私》《把诗还给唐朝》、王宝存的《用心倾诉》、怀白的《心语》、柳琴的《我会爱你》、郭应文的《大树的热恋》、秦舟的《在地平线上》、简平的《夜歌》、鲁翔的《你是我的梦》、韩成然的《空有集》、何凡(已故)的《黑暗中的回声》、龙飞的《中年回眸》、王金辉的《总有一种美丽》《在简单尘世复杂地活着》等,可谓花团锦簇、五彩缤纷。

    这一阶段,宝鸡青年诗坛的领军人物白麟以及白立、秦舟、梁亚军、张湛林等表现不俗,备受关注——

    从秦岭深处走出来的白麟,诗歌是他半生追求的事业,更是他流连忘返的情感家园、精神故乡。从其自然生命中流淌出来的诗歌,渗透着诗人的体温,净纯清丽、洗肺暖心,弥漫着中国诗歌的传统风情。在这个喧哗浮躁的物质时代,不少诗人已丧失了爱与歌唱的能力,只唯技巧、花哨的“马首”是瞻,但白麟却在这个“唯丑”时代把诗写得很美,在内里葆有童贞之心、把持诗歌之根,具有乡土精神、风雅精神、民歌精神。“他的诗句是从家乡太白雪峰和林海里过滤出来的”,是“不可多得的绿色食品”。 2009年白麟出版的诗集《慢下来》荣获陕西省第三届柳青文学奖?诗歌集新人奖,这也是10年来宝鸡第一部荣获柳奖的诗集。在2012年10月省作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和宝鸡文理学院文学院联办的“宝鸡新世纪文学研讨会”上,博士权雅宁在诗论《白麟的诗与宝鸡诗歌的精神高度》中认为:“以白麟诗集《慢下来》为代表的宝鸡当代诗歌追求和续接的正是三千年前这块土地上就已发轫的中国诗歌精神的基本高度。”

    白立的诗歌创作起步很早,他是一个善于思考、很有评价水准的诗人,写诗严谨,早在上世纪 90年代中期就出版了诗集《西部之恋》,收入其中的大部分诗作体现出他对生活、人生的深刻感悟,字里行间无不渗透诗人的睿智与思考。白立多年从事《秦岭文学》的编辑工作, 20多年来为宝鸡诗歌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显著的贡献。2011年出版的诗集《一个被漠视的诗人》,似乎暗示着他当下的诗歌状态以及诗人群体被这个时代遮蔽的窘境。

    身为国企工人的秦舟做事默默无闻、作诗却愤世嫉俗,其诗介入当代生活并主动进入对时政和事关人类和平与幸福的政治主题的表达,被诗歌民间誉为“草根诗人”、“左派诗人”,其诗歌“始终拥有一种可以和我们所熟悉的普通人生活相互印证的当下感”,“他的具有强烈的左派立场的工人诗歌树立了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为当下消费欲望的自由泛滥化写作提供了新的视野”。代表作《铁匠》《活在工厂》等颇受好评。

    近一二年浮出水面的“诗坛黑马”,是一位命运多舛的岐山80后诗人,他叫梁亚军。失聪、失学等接二连三的打击,让这个脆弱的年轻人一直在自卑与超越的泥沼里挣扎。最终,他以诗为歌,在流血的伤口上绣出艳丽的花朵!短短4年时间,组诗5次登上《诗刊》,一跃成为目前中国诗坛的潜力股——2013年第2期再登《诗刊》重点栏目“双子星座”,是近年来宝鸡乃至陕西诗坛少有的奇迹。《悼金粉》目前已成他的成名作。

    可喜的是,2011年底由市作协主编、青海人民出版社推出的“黑蚂蚁”文学丛书10本,其中诗集有景斌的《呼吸之间》、黄默的《从时间中穿过》、白麟的《音画里的暗香》、白立的《一个被漠视的诗人》、萧风的《灼伤的葵花》、范宗科的《在阳光的侧立面》6部诗集;2013年由金台区文联主编、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金台观》丛书10本,其中收录的诗集有张湛林的《飞行的头颅》等。在世人普遍不关注诗歌的衰境中,这种集体亮相的方式和其整体推动的意义不可小觑。

    当然还有一些亮点,譬如:2010年6月岐山民间举办的首届“卷阿风”诗会和金台区文联几乎同时举办的“端午诗会”,2011年底牟小兵以一首《站在秦岭之巅的太白山》在陕西省首届民间文化艺术节?民间诗歌大赛中勇夺桂冠,2012年11月市群艺馆组织的“农民工诗歌大赛”;市文联《秦岭文学》2010年开办了“秦岭文学奖”,《宝鸡日报》副刊开办了“大散关诗会” “迎春诗会”;以农民工诗人鲁翔、王亚军、李宝萍等为骨干的“西府文学沙龙”,自2011年成立以来,除经常组织诗歌沙龙活动外还以民间方式编选出版了《西府诗选》《西府散文选》《西府小小说选》;另有荒原子、若水、郭兴军等一批网络诗人及新秀苏龙、龙飞、王金辉、陈朴等,他们同样顽强地坚守信念,让宝鸡诗歌创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回顾60年宝鸡诗歌的发展历程,我们为之感动:我们感动宝鸡诗歌和宝鸡诗人为宝鸡精神文明建设所作出的贡献;我们感动在日益金钱化的市场大潮下他们的心灵仍然坚守一片诗歌蓝天;我们感动皇天后土给予宝鸡诗人的灵气、勇气和毅力;我们感动在他们的文字中对西秦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当然,宝鸡诗歌创作依然存在着很明显的不足。这些,宝鸡诗人们业已开始了自省与反思,他们已自觉抬头伫望秦岭、仰望苍穹。只要时时解剖自己,深层次地去理解现实、接纳现实,不去急功近利,甘愿寂寞,潜心读书,悉心体验,宝鸡的诗歌创作一定会繁花似锦、更上层楼!


责任编辑:
石生


相关文章:
  • 未找到相关文章。
  •  
    Copyright © 2001-2014 shigebao.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