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当代华语网络诗歌之见证 欢迎进入诗歌报论坛和全球华语诗人在线交流! 诗歌报新闻中心——做最好的网络诗歌新闻!
  返回首页 ← 
复旦诗魂——读<复旦诗社前锋诗选>
文章来源:邮件来稿 作者:李天靖 发布时间:2005-09-05 12:32:19 点击数:

最新诗歌理论
论坛精华帖子


  许德民先生近半年编辑16本百年复旦诗歌丛书.他电话里笑着告诉我,看诗,都得绝望了;可见篇什之丰多.他又说,从不说梦话的他,妻子第二天一早说,你怎么梦话连连?可见他生命投入之倾情.他发我《复旦诗社前锋诗选》的部分诗稿,读24人写的200多篇,,像突然开启存封了20年的24个酒罈,那一刻满溢的异香,那浓郁将我醉倒至今未醒.这缤纷的酒香呈现出复旦诗人不同凡响的意义,即在隐身了20年之后,看到他们的诗歌,谁也代替不了谁.
  当下读诗,庶几雷同于一种风格,读一百首诗就像读一首.
  24人一群复旦诗人,虽分80年代90年代两拨,但代沟不明显.他们各自由学院派演化成不同的流派,就因自觉地结束了代言的英雄时代,很早就以探究人性、人的生命意识为诗歌文本这个永恒的母题.
  这些前锋诗人,80年代就有城市诗原创诗人孙晓刚,他当时就写里不少的城市诗,至今读来,先锋性也十分凌厉;当时和王小龙一起写口语诗的陈先发,从他们那时创作的口语诗似可看到中国口语诗开创的先河,之后的程波更是推波助澜.抽象诗,是许德民的独创,他将词语的纯粹性带进诗歌,开拓了未来诗歌的无限性.韩博有不少的诗带有戏剧性成分,就诗学的形而上空间可能性作了成功的探索.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刘原就开始中国现代憚诗的有效性的写作.彝族诗人阿西木嘠坚持本土文化及巫术文化的诗歌写作,独树一帜.常立的黑色幽默、荒诞性写作可叹为观止. 凌翔、卢寿荣等似已进入后现代的写作.陈先发的诗歌呈现新古典致意的风格.杨晓滨、陈晓华、杜立德、冠宗哲的爱情诗歌各具不同的审美风格.傅亮、王海威、邵勉力、杨宇东、朱蓓蓓的风格更具抒情性,展现各自的风采.韩国强、施茂盛、郜晓琴、徐碧个人化的诗风均具有现代主义的品质.

  主题是城市.少有诗人在80年代如孙晓刚这样热衷于表现一个城市的现实,并深入到事物的内部,包括历史残存的部分.一些诗使一座城市具有的文化内涵获得了透明的童话色彩,在仰俯之间出人意外将现实的轻盈带入历史的凝重,又出乎其外,构成了诗歌内在的节奏与张力.如诗人自己所说是“结构化的诗之新思维的空间技术的结果”如《泥塑的变奏》.“一丝丝磨出永恒致命的悱恻/女人是灾难中坚持消费的尤物”“鲜花/为何又让它枯萎的花瓣造成我骨折事件”, 写于80年代的《香味》仿佛为今天而作,饱含文化气息:透出后殖民文化咖啡香味并与诱惑的色情、旧时代的颓废、伤感及人化境遇氤氲混杂在一起,几近波特莱尔的诗风.而充满反讽意味,给人一种语境压力,莫过于《常人的逻辑》印象深刻.在需要表达极其强烈的感情时,突然在结尾处降低语调,说此而言他,具有力透纸背的效果,并在所指与能指的巨大空隙之间游刃有余. 面对这个城市历史、现实与未来,他的如《狂醉》《皮鞋轮廓》《城市近代版》等作品都以独特的语言编码,作为这个城市潜入者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为这个城市命名.并使“它在诗国中得到净化”.

  一百个人一百种读法.读许德民的诗,会使一般的阅读期待每每落空或者悬空.他的每一首诗都是词语的狂欢,亦如他作画时色彩的狂欢.他对意象的刻意营造其陌生化、密集化使语言弯曲、空间弯曲.特别对语言的迷恋,“不仅诗歌最终归结为词语,而且诗歌的可能性,灵魂的可能性,都只存在于对词语的进入中”(王家新语).他近几年写了不少这样的诗.一首《颜色集中营》写了白、橙、红、黄、金、紫等诸色,作诗如他绘画一样,“绘画作为真正的纯艺术,将服务于神灵的境界,把它引向这令人头晕的高度(康定斯基:《艺术的精神》)”;这首诗像读利达的画一般匪夷所思.,即以以非理性、非逻辑的诗意呈现.具有极强的原创性精神,充盈着锐气.如他所说:诗歌也完全有可能以语言的纯粹形式,构成奇特、新异、美妙的,甚至是古怪的阅读空间,拓展诗意,让诗意更具有弹性和不可捉摸性,让阅读的时间延长,让审美有了悬念和游戏的成分.抽象诗歌,是诗歌真正走向艺术境地的唯一途径.亦如布罗斯基评论曼杰斯塔姆时所说:“这一切是我们的变形记,我们的神话.”

  平和、宁静、闲暇及日常的生活场景.读卓松胜的诗自有一种发自内心,荡漾开去的诗意.生活之核即诗歌之核.诗是让人栖居的东西——安静地坐着:“写的是什么仿佛什么也没有写”,这是诗人的写作方式.不是无言,诗歌出人意料往往无理,你看:雨天竟会“不清楚晚霞正涂红我的身体”,因心理的真实才格外动人.淅淅沥沥的《梅雨季节》:“我猜想太阳正在升起,尽管雨下个不停/所有的太阳都将这样升起”不时展开的张力给景语诸多的审美空间,委婉曲折地表达初恋时细腻而微妙的心理活动,纯洁而美好.这类80年代写的诗歌现在已不可多得了!卓松盛的诗中多雨,如《我们这里》《又下雨了》《女孩子们,女孩子们》等,诗中的雨,老是停不下来,像忧伤、像幸福笼罩着心灵.同一事物的相悖,激发起读者对诗的情趣.他的诗大多口语,朴实无华.在80年代与王小龙一起创作的口语诗似可找到中国口语诗源头的痕迹;一首《为一个无名的墓地》则别具一格.以纯美的抒情方式及隐喻的手法表现生命死亡的激情——生生不息,充满生机.

  很少有人写现代憚诗.刘原写了《灰烬》《偈语》《秋逝》等.《灰烬》写老僧圆寂即涅槃后,呈现“万物之光黯淡无度”的种种恐怖之象.但通过悟憚,除去自身见惑之心,即灭障,并以正法眼藏发现“沁凉的甘泉霎时注入枯潭”、“我睁开双眼/见银灰的弦月正从云幔中显露”,诗人张开想象之翼极其形象地表现这一复杂的心象过程,最后进入澄明的境界.《偈语》即四句为一偈的文辞,为修佛者用以阐述教义的理解.但菩提达摩说,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首诗形象描写了憚即是心,心即是憚,憚不可说;“清静淡泊是莲台”,靠顿悟,可“引渡之船从彼岸缓缓驶向此岸”.《秋逝》描写了歌者的吟唱、蒹葭闪烁的光晕、飞鸟的飘泊等等,表现了自然万物皆动的先机;又描写了斯人憔悴、花之凋零、一虫一鸟在轮回的苑囿寻觅归宿,生动地表达了老子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思想.另外风格的诗,像《印象:虹》则富有童话的色彩,引人遐想;《河之黄昏》仿佛一阕鸣奏的复调.将少女诸多静态美与河之黄昏流动及光线变化之美交缠在一起,用蜜蜂采蜜前后穿针引线,少女们在河上留下的一阵芳香,使“一阵阵骚乱的蜜蜂得以满足的痴醉”,诗至此,读者获得了满足.《春分》以女为意象.运用博喻及铺叙等手法来写春天的芬芳、姣美、迷醉、轻盈、剔透.而最后“星独于深夜时漏一线光亮/照射那混沌大地唯一灵泉”.这一诗意的发现给人美的无限遐想.

  “信仰由我热情的眼泪所形成”.它是对祖国一草一木的挚爱;它是爱情,是健康,是音乐所涌现的美好的幻象;是对一种理想方式庄重的承诺以及给予心灵精神滋养的源泉与力量.
  傅亮诗歌反映了当时80年代青年对于信仰的理解与追求与个性欲望的自由向往及所信奉生活方式的真实图景.其重读的意义是不是一种怀念,或在于发现正缺失的一些珍贵的东西?难能可贵的还有他的《金斯伯格,我也在嚎叫》.尽管诗人有某种气息相通的共鸣,但终因中西方文化的隔膜、差异,始终执著于中国年轻一代所持的生活理念.,不盲目崇拜跟风.傅亮的诗歌常用铺叙的手法,并以激越的情感、富有音乐性的节律使诸多的意象的展现因其精神气质的灌注而鲜活生动.《在月光下暴露自己》对自己灵魂的审视与拷问,始终保持纯洁的心灵,也许只有诗人才有这样的勇气.

  少有读陈先发的诗给人有如此强烈的震撼!他诗歌的主题词:观照与回顾.诗的意象光鲜灼人,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并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及诗意的敏锐发现、现实与历史文化水乳交融而发人深省.
  《丹青见》似一秋色山水图,表现了随秋水的涨势树木之间自然的秩序,由心之幻景窥视神性秩序,并对对沉默的世界高于尘嚣的世界、死高于生的意义的揭示,对死亡的礼赞,更多是对死者的祭奠.富有乐感由低走高的韵味.《白云浮动》,白云作为梅花的化身还有诸鸟,曾经“我是你们拆不散的骨和肉/但你们再也认不得我了》;《在上游》对故乡生态环境的恶化的揪心:“如果日渐枯竭的故乡//不再被反复修改/那些被擦掉的浮云,会从纸上涌出/合拢在我的窗口:一个仅低矮于天堂的窗口.”假使的成立,其实已在疑问或在否定的命题之中.所以他说:“我偏爱景色的/冰凉的过去式:枯荷举着,仿八大山人,像钟声入暮.”(《仿八大》).又如《黄河史》:“源头哭着,一路奔下来,在鲁国境内死于大海”接着写一个三十七岁的汉人的哭:为什么抱着她一起哭?是不是诗人他自己?“他挣破身体/举起一根白花花的骨头在哭,他烧尽了课本,坐在灰里哭………”给人以极其强烈的震撼.
  其他的诗则另一种题材:《青蝙蝠》表现了一代人的玩酷、醉生梦死似又不甘的矛盾痛苦及无奈.“在江堤上,屠宰厂的后门改作了前门/而我们赞颂流逝的词再也不敢说出了./只默默地酌饮/看薄薄的蝙蝠翻飞”.《幸福》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回首.同时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人格魅力,为坚持真理而坚贞不屈,为了维护道义和人的尊严可以视死如归,“ 陷入碑与飞鸟的无言/如果你斩获我的头颅/请你爱惜它:/漆黑的头发一根也不要吹乱!/也请你把它放置在离青松和红日最近的地方.”

  杨宇东的诗歌,意象华美、高贵、典雅.明显的抒情风格.“玫瑰盛开在荒诞之夜/那唯一的露水 不知该为谁哭泣忧伤”忧伤仿佛是诗人的主题,浸润在诗的悲歌里,情感真挚.他的诗歌语言流畅,时而复沓回旋,使情感自足地徜徉.他的《黄昏主题》语言唯美,意象沉静,节制而富有理智,常抒写生活的悖论.《你和倾听你的树》情感细腻,比喻新鲜.透明之网喻为妹妹对镜梳妆,联想丰富.诗人感觉敏锐.造语不凡,如《小说》“冷漠的叙述者躲藏在火焰中心/让那些温顺的火苗绕过读者的目光”等,给人以审美的愉悦.

  诗人寇宗哲像一位忧伤的情人. 他的生命是那么渴望着爱:“今夜,从梦中哭醒的都是我的爱人/今夜,无法出生,被埋葬在血液里的/都是我的孩子”(《今夜》);“如果有一种禁果/这就是它的滋味/如果你不来敲门/门也会自动打开”(《门外》);“而现在我老了/再不可能是风暴了/我只能是微风/微微地吻拂你/你的头发/在吹拂中斑白”(《风》);“一年仿佛多年,一别仿佛永远”(《赠别》).除了一些忧伤情歌之外,还写一些硬朗的诗,如“我见过真正的时间/它以雪亮的锋刃/取下英雄们的首级”(《短歌》).

  朱蓓蓓的诗大多一气呵成.清纯充满幻想,也不无忧伤.“我没有海/没有猎人出没的森林,没有北国/没有开花的山坡”.青春期写作属于“自动”写作.情感饱满的诗意倾诉.对未来的希望不改初衷,“也许雪下的种子终究抽根发芽/也许天花之树终究会开一朵小花”(《诺言》).《多年以前》诗行整饬排列,具有歌唱性.她的诗歌主题似乎是漂泊:“我没有远方/一个十九岁的生命/所苦苦向往的远方呵.”她现在美国.她说:还唱一遍一遍无声的歌唱.“如最宁静的梦乡/你对我低语或者歌唱/你带我一起沉默”(《给海》).

  读邵勉力的长诗《有余》,共22章.写“我”与异国诗人约翰的感情经历. 全诗以叙述为主,兼用抒情笔法,情感委婉炽烈,意象缠绕揪心,设置场景虚实相生.诗歌的语言华美而富有张力.开始写得扑朔迷离.牧场“天河边饮水/在福社裂口处沐浴”“死亡的器皿充满诱惑:有水果酒,有花,它奉献出一切”——受难的开始,还有分离.此后写“我”孤独之旅.叙述随人称的变位,猝不及防,诗歌于不断跳跃之间具有很强的弹性.漫长等待的痛苦尤为动人:“啊我们发不出声音/啊我们只有希望//我们被隐形的火焚烧.”但有共同的追求:“我们发疯地向往对岸.”显然这个对岸当指诗歌这个圣地.情节的发展,之后是爱——是热恋:“你像一个非洲的暴君你在灿烂风光的耀眼处/在我的心中闪耀着光芒.”是情爱:“手指:无情的快意//九月笼罩着我们共同的蜜餞.”像大多异国情人一样最后是无奈的分离.“谁愿意失去雪鵐绣线菊,一张脸遮挡布满厄运的天空?”此时孤独更深:“一夜又一夜/我忍受雪.”,“但在褐色的荷花凋零之前/剥出洁白的莲子,在太阳落山之前载满莲子/不忍遽去”.隐喻式的结语是不是点题?有嚼头,有深味.

  杜立德的爱情诗善于揣摩对方的心理,表达准确而传神.《白纸》写一起工作朋友间那种彼此心中有对方,而在交往时却“王顾左右而言他”时的情感微妙变化.《门,一直虚掩着》:“当誓言的封条不再有效/你坚定地举手敲的时候”,将女生在爱的表白时矛盾与徘徊刻画生动细腻;然而对方“爱的门,一直虚掩着”对比洋溢着萦绕不去的诗意..《十月》则是孤独的鸣奏曲.一连串的跳弓展现落叶缤纷的秋景.意象贯穿如一.从秋天到冬天的独奏如泣如诉.最后却是孤独:“冬天,人生,爱情却向往春天吗/黑天鹅缓缓的合拢//没有一个掌声.”人生况味,即深刻的孤独.

  诗是诗的经验.杨小滨的爱情诗,凡经他经验之手的,读来都是那么刻骨铭心.《履历》第五节有云:“婚姻状况:已是黄昏独自愁//不是说独身.而是说,/像陆游那样,结了婚好像没结/一个人观察落日/还想着过去的相好,一枚戒指坠入深渊.”因此,没有谁写无望的爱,像他那样绝望之深,感人肺腑——“我睁开你的眼睛.我无法凝视的/眼睛,让我失明”、“我伸出你的手.我无法握住的手/穿过黑夜,拥抱我的阴影”.令人扼腕,虚无的爱让人极度的痛苦.他的《离题的情歌》结尾有云:“用你/在我内心的双手/剪断我的祷词,扼住我的呼吸”(真为他撒一椈同情之泪).所以,他才有《如果一朵花》:“如果一朵花匆匆到来,用你的颜料/把它涂得过于鲜艳!/你不要醒过来,你不要歌唱.”真是绝唱.《《裸露》是不是一段情事的回忆?用对话描写、动作描写、恍惚梦境的虚拟等手法,刻画“她”轻佻、狡黠、活泼、美丽——“远远地/她下巴的倒影/挂在春天的脖子上”.诗写得像小说般具有现场感且充满魅力——是不是诗歌写作的可能性?

  诗歌发生的那一刻,不是用语言,或者说正是远离语言之时.亦如韩国强所说:“我正离开词语像一柄刀,缓缓地抽离刀鞘.”他2001年的《燕子》“发现幸福的大水泛滥/其发现幸福其实是/无比的空虚”。2002年的《幸福只是让你轻轻踮起了脚尖》,抑或一次生命邂逅的狂喜:“可以把秋天倒悬/即便是雨,即便是雨燕/也会因你,而与你紧紧缠绕.”一个有趣的现象,生活悖论在诗人身上的发生学是真实.读他的诗,不时感到激情烧结的意象是那么灼人:“只有沉思的岩降/被火焰浇铸成浩荡的文字/暗红的钢,成群结队/涌向海岸/那么年轻,跟随着世界的桅杆”(《女神》). 2004年他一些诗的变化,意象诡异,可聆听见痛苦的脉动:“居然有这样的容器:沉默和语言,同时在眼前浮现”(《血》),那是一种紧张感;“我们这就驾马车返回大梦/在大梦中痛哭/或者相亲相爱”(《枪火》),那是绝望感;“当我步下台阶/步下高耸起的又一个夜晚/这少年/他已经走到哪一年” (《黑漆四月》),那是幻灭感.


  凌翔说:“当肉体变得寂静,我的梦将结出果实./软弱的舌头,内心的石头./那看守我的仆人,没有更多的尸体焚烧.”即“宣告了一个诗人的死亡;就像我把酒的空想注入每一个杯子./这瓶中的隔夜之火,它使你说不出今天的忧伤”,使得这个“今夜的暴徒昏厥在黑夜的衣裳里”(《当肉体变得寂静,我的朗诵将失去听众》).凌翔凭借青春期生命勃发的雄性与叛逆性写作,他的诗歌充满了暴力的倾向,甚至无暇顾及语言对自身的戧害,奢谈死亡.少年不畏死,他们正年轻;死亡只是一次消失的游戏.“比死亡更年轻的/死亡只诞生一次/才有这是我的早晨,让死亡走完二十四小时”.他的诗歌语言是对80年代诗歌的一次颠覆.诗歌对于他的意义是一种生命极限的挑战.一首的整体意义先得从题目里去看,然后去读.陌生化的意象密布.呈诸多义项的伸展,跳跃性更强,每一首诗都是一次语言的历险.“惟有那个跳入落日的少年才彻底消逝/才是最值得爱慕的四季,最难以磨灭的抒情者”(《我要试着像在早晨一样生活》).凌翔就是这样一位抒情王子.

  鬼魂、弦手、罌果、石头、篝火、银饰、裸光、织具、刀子、兽群、掌纹等等彝族山民的词语是诗人阿西木嘎独特的诗歌语码,用它们编织诗歌的梦.他的诗歌更多的是表现了彝族人民的风俗画卷,也常述说悲惨的爱情故事及揭示人性的美丽.“雾嘎子尾憔悴的弦手/你枕风而乐的日子淳美如溪/是否还会哭泣被爱情谋害的夜色”(《雾嘠子尾》).“一天/可分为/常率植物石头青刺果;一天的主题/可以是水,可以是药/也可以是沙粒.一缕缕的分裂;在一天的内脏/我抽出了一个又一个年代/相史又相异/都沉默不语或者发出/蜥蜴的歌唱……”(《对一天的短暂概念》).是不是可以这样说阿西木嘠的的诗歌创作,都源于他所熟悉的这个彝族文化呢?他的诗充满着巫术文化的色彩,神秘而富有无限的魅力,亦如著名彝族诗人吉狄马加所说:“我要寻找/被埋葬的词/它是山地民族/通过母语,传授子孙们/那些最隐秘的符号.”
  阿西木嘠语言质朴、忧郁而节制.像他的《阿芝的乳房》:“在旷野烧火/土豆皮染黑了你的双唇和四月的播种地.”写她的肤色双唇与眮体;对阿芝的乳房的迷恋却纯净如安格尔的《泉》中的少女的圣洁美丽;但阿芝的乳房却“贮满了黑暗;也许是灰色的翅膀/是石头透明”.读他的《哦,请承认》,充满了神秘而又亲切,这是一个村寨的宿命——“爱人哪,这人烟罕迹的凄美村子/我决定占为己有;那游历村子的鬼魂/也是我们值得自豪的亲人”.这个民族会因有他这个出色的歌手而引以自豪.

  “在一首诗中疯狂/泪流满面返回故乡”.王海威也许更钟情于长诗.他诗风纯美典雅,感情浓郁.其中《1990最初的日子怀念古代》特别吸引读者.此长诗共四章.第一章写你是何人,是不是命运,你即命运?瘦弱.飘泊.如“叶子般烂掉”、“无法发出花朵细碎的声音”、“你听到亲人们苍老的哭声”.第二章对一滴血的叙述.这一滴血是不是血脉之血,这一滴血的力量?在加入河流即进入时间.“使水怀念痛苦使黄昏荡起火,使死亡的热情温暖人群,但一滴血在失去”,写一滴血的宿命:“它无法逃避凝固,四周是动乱的风景.”第三章写美丽的传说.山中流浪的女子召唤飞鸟;尧在雪中披发读经,使梦乡平静,他肤色透明.第四章写“我”见到:“在劫后带着通灵的狗前往东方/用一滴泪水/珍藏大地.”这个我是传说中的盲者,这个智者他看见了未来与过去,但他引导“人们在树下冥想”,更多地看到过去.他的另一首长诗《城》是它的姊妹篇,更多地关注现实:“开花结果哟/把我的头颅祭在天赋的光芒中主宰幸福的渊薮//云朵啊/……让四季的光泽流转受难之人的囚牢之中.”

  郜晓琴的诗,大多短小,其熔裁别具匠心.两首悼亡诗格外委婉深致.“三月的雨水走在某一种黑暗的前头/花朵晒干也驱不走寒冷/……他笑着走远/某种灯光在黑夜里燃烧并且熄灭//三月每一种腐烂都藉着前进的借口”(《三月出生或死亡》).是“他”(年迈诗人)永生的别解.没有人这样写过.从一盏孤灯开始,在黑暗中像在召唤亡灵:“风是苍凉的死者/来索取你往日应有的幸福.”让人读到了一种恻然——死者生前的不幸可以想见.但逝者已逝.更觉一份悲凉;“灯盏在楼上晃动/是它们自己的事/人走了死了活着/谁都不过问”(《巨大的风在夏日的吱呀声中》).这人的命运.但惟有这盏灯亮着,灼照活着的人们,要珍惜这盏灯——生命的灯盏!郜晓琴的另一首《失时》是否在表达在时间中什么都在改变:一个场景到另一个场景,变化的情绪,变化的生命.扑朔迷离的时间,直至花朵无力开放,使手持火把已不能再点燃灯盏;曾经是自己的欢乐和悲伤,以及远方的人以泪洗面——而现在却颓然倒地.失去时间,失去那个原来属于自己的时光?但“黑暗就会过去,哭泣也是”,强烈的抒情,真实的现场感,我相信,被感动的不止我一个人.

  《又是雪》无疑是韩博的代表作.像是一座迷宫.阅读的满足可足够你去想象,去解读.仿佛是一出戏剧,诸多出场人物:你,虚拟的写手;我,主人公;它,是不是雪;他,一身两任焉.主要场景:右边七楼演绎的故事.诗的迷人之处是,又是雪,它像一座房子,寒冷;却易消失,仿佛“存货/卖完”.此隐喻之意义在于它的悲剧性.他,“就是全都等着他拿他下饭的他”;他就是我们,我们的生活;他就是最后他带着我登上屋顶,“取出的依然是北风”.这是全诗的吊诡之处.全诗突现出历史与现实的交缠:寻常百姓家世俗的情事,任一个时代都会发生的事件,却又联系当下:又是酒/工厂停工,层次丰富.全诗结构复杂、精致,具有迷幻的色彩.
  他最近写的组诗《南之东》更多地关注现代人的生存状况, 也颇有特色.《那些树》:“那些背阳/的枝和叶,那些等待着/签证的,旋涡,午后.”写景有意味地渗入现代生活的气息,使人耳目一新.《就这样》,写年轻一代性生活的节制:“洗衣机撒雪,她就跟内裤一起翻滚,/她为原则渗出的水,只一滴.”《失真纪事》:“请,你的花瓶,递给我”“……办公桌上的?还是另外一只?”“拉上窗帘,一心堕落的雨水让人心烦.”与《一群猫》《《魔术纪事》》短平快等力作,将现代城市生活纷繁驳杂的诸多场景刻画得栩栩如生.多以反讽、悖论等现代叙事的手法,使其诗歌风格,简洁、性感、凌厉又不乏辛辣.

  “狂蹈/狂蹈而死/……在舞的狂迷痴情中/完成一次绝望的盛放”(《午夜零点》).“她的窗也是无影无踪的水/抚摸一万次倒塌又仰起的桥头/一万次地倾听你,倾听你/在我的骨中闪过//在柔美的骨中弹奏哀歌”(《蓝》).“我迢迢的伴侣/再赐我一鞭,绝叫的一鞭/惊痛中  让我昏睡/进温情的脚印”;“诱惑鞭策诱惑冷酷/而后 憔悴而亡”(《牧》).
  陈晓华以或柔情或绝望、或和缓或激烈的痴情——始终意指一种极致的倾诉而令人震撼;他诗歌意象时而淳美,时而张扬,并在无疑而问、人称变位中,或直接或间接抒情中缠绕反复; 并运用象征手法等,呈现出诗人绝望的凄美.

  程波的诗大多以口语式的叙述.智性,稳健,生动,风趣.时出隽语.《虚构人物素描》以一天为序:晨练,进食,工作即写作——这个过程甚长,故有午夜的玄想.叙述当然常是自嘲自乐,在戒烟戒酒戒色时说,“你乐于交替扮演节欲的绅士淑女/和一个叫饕餮的鬼畜”、“或酒渴饮你器官的水份”,使你忍俊不禁;书是读不完的,“宇宙的秩序博大精深/落下的叶子就是再多,也覆盖不了/书架上还未到来的深秋”.著书时又说,“佛陀早已沉默了,/而你,真的能说出什么?”等等不一而足.谁是他的原型?读完后或可揽镜自照,这是诗趣.
  读他的《事物:没有时间和场景的结局》也真的100个人有100种读法.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由这些“事物”构成.时间流逝,场景曾存在于时间,结局不一样;但结局的显现是它本身的“事物”.除了“孩子”单纯,“尸体”干净,没有前缀;读此诗你还可以将自己置于这任一的“结局”中.由你来复活你生命的时间和场景;若将一些“结局”联系起来读,会发现可能的因果链,将由此获得一种穿透力,即对于生命、、历史、世界的审视,对未来的梦幻.
  读程波的《大楼与人》,你会惊讶于诗人的敏锐.“如果你习惯了坐电梯/到了三十九层楼用餐/就有可能成为敏感的血细胞”;“如果你是跨过三十九级或更高一些台阶/向上爬我是说,饭后时光一氧化碳尼古丁/会散发精神的味道”.恰恰相反,现代社会中人在强大的物质面前,成为物化的雄辩,具有反讽的意味.

  徐碧的诗忧伤、内敛、含蓄.《夏季一滴空心的水》是题目,也是此诗的主体意象.从时间、、数量、内质作出了限制.在阅读这首诗时,这个意象让人感到清空、新奇、剔透、忧伤.“空心”,是希望之失落;“水”,则谓之泪水.“它是七月的屋瓦上/面临走近的收成/是全部的空虚”,它只能怅望它的理想“北天稀疏的星辰”了.意象贯穿全诗.“那一场不为人知的灾害”,对于读者只能是一个永远的秘密,它“像一尾温驯的羊”,“它不能使用/更多的怀念””.哀伤显而易见.在诗行的处理上,诗人有意将一些词语断开,使阅读呈多种可能性,从而构成诸多审美意向.《硬式花园》语言有刚柔相济的力度.柔软可弯曲;硬朗给人希望的光芒——对于一座曾遭强暴行将颓败的花园,却还以“纸页从/醒悟在夜晚翻出”的早年纪事及赞美,“日偏在天空无锈的一头”,照耀着“告知那些早退有景物/说——不”.诗具有内敛很强的张力.她的《维罗纳晚祷的钟声》在对景物处理,即钟声的描写上颇有特色——因钟声进入心灵,进入海水,致使““海水涌入房间/一片床单的影子/消逝得更快”,充满了恍惚的动感,使整首诗灵动起来.《心灵的虚构》叙述简洁,克制性地陈述了一个当年悲剧性的故事:“叙述/敲碎尘世慌乱的影子/像一条弯曲的光线”.

  这个时代,“每一颗珍珠在镜中闪现自身/写诗是不可能的”.这是不是诗歌的绝望?“但只要突然间想起风中的火鸟”,诗歌就这样写成.诗人卢寿荣如是说.
  他的诗语言朴实无华,不事雕饰,如《死父》;充满反讽力量的,如《麻雀》;呈现历史语境的价值观念颠覆后重建的期待,如《诗酒&#8226;江山&#8226;美人及其他》.其《卧游》似在表现了生命集体无意识之漫游,试图再现生命的荒诞、男性雄心暴烈的性格图式及性等,以及遵守天启神职与“我”另一半人格分离.《蓝十字阴影》则呈现一种后现代的诗风.抑或对历史文牍情景的改写,因中西方文化的历史语境的交感互生.使诗意变得芜杂、怪诞,令人惊骇.

  常立的诗多带故事性,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他的原创性,仿佛绝版.
  《如果在冬天,有一个间谍》没有人这样写过.诗人以间谍这奇特的意象揭示了人世间的冷漠令人颤栗.其反讽运用令人叫绝:“相信树上的那只麻雀是信鸽/相信有意滑倒的那个人是地鼠”.世界的残酷莫过于:“我是一个冷战时期的间谍/永远走不出不复存在的战场”.《安全套》从容优雅,不时纵横捭阖给人惊喜与满足.“安全套”作为主体意象贯穿情节的始末,叙述了两代人使用这男性专用之物大相径庭而又令人啼笑皆非:“吹起一只安全套子  像欲望   一样/膨胀 给它翅膀  让它飞/从教授的讲义 姑娘的灵魂/飞到象牙塔……/和艾菲尔铁塔的塔尖/然后爆破/在金碧辉煌的天空”.结尾更是令人惊骇:“在大地的黑暗中/父亲在天空早已埋下/一根生锈的/钉.”充满黑色幽默.他的《审判来临》也是叙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在街上与陌生的美人相遇,“并在相遇时勃起  相隔五米/就是现在这距离/从被告席到原告”.极其生动形象地揭示了现实的荒诞,其深度力透纸背!《交易所没有诗人》叙述“我用四元钱交换十一岁处女/雪白的心/用耳朵聆听她/摔成六瓣的声音//……看她在我手中枯萎成/粉红的耻骨/于是我就有了雪白的/诗”的震撼心灵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这个女孩的悲剧命运及黑暗对美的摧残.《关于红色雨衣》则是另一种版本.其诗意轻盈、诙谐,在想象的空间:“红色雨衣在一个阴天里/让橱窗的一个木质模特感动/他回忆起热带的琴鸟和雨林”演绎了妙趣横生的故事.

责任编辑:
admin


相关文章:
  • 铁舞短诗的奇巧构思 (07/18/2014 10:39)
  • 阅读子川:敏感高地与他的 “凹地”意识 (03/13/2014 10:41)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读《中国诗歌三十年》 (01/24/2014 22:06)
  • 心灵叩问历史——读唐德亮长诗《惊蛰雷》 (12/18/2013 15:46)
  • 让灵感咬破诗心——之二 (11/30/2013 21:59)
  •  
    Copyright © 2001-2014 shigebao.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