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当代华语网络诗歌之见证 欢迎进入诗歌报论坛和全球华语诗人在线交流! 诗歌报新闻中心——做最好的网络诗歌新闻!
  返回首页 ← 
《飞雪有约》四月份诗歌访谈人物见闻---寄情于诗歌,坚持是一种风骨
文章来源:综合整理 作者:周飞雪 发布时间:2010-05-24 10:02:22 点击数:

最新诗歌理论
论坛精华帖子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春天万物复苏,冰冻的情感也开始融化,诗歌是我们寄托情感的方式,见闻兄主持《情诗季刊》多年,个人投入资金维持这一刊物的文学性。依然记得他说:我是用别人吃喝玩乐的时间和金钱来做这件事情的。在这个崇尚娱乐化奢华萎糜的时代,独居在南方孤军奋战,为广大情诗爱好者默默奉献着,这种精神和行为就难能可贵,诗歌是一种精神,坚持是一种风骨。
四月份,我们请到了见闻兄,请他坐客我们诗歌报,与大家近距离对话,将抒情继续到底,将诗歌进行到底。。。。。。。'

个人简历

陈剑文,笔名见闻。1968年5月生,广东省兴宁市人,系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1984年开始诗歌创作并发表作品,著有诗集《看天的男孩》、《陈剑文诗选》、《无风而动》、《再看一眼自己》,诗论集《诗意人生》,诗歌合集《南方抒情诗》。曾主编诗歌赏析集《当代华文诗人抒情诗选》。有诗作入选多种诗文集及获奖。现为《情诗季刊》主编。《文艺报》、《文学报》曾发表过对其诗歌的评介文章。曾应邀出席广东省第二次青年作家代表大会。

访谈语录:

阿胡子: 见闻,你用别人吃喝玩乐的时间和金钱来做诗歌这件事!一定很充实,不简单。还有别的业余爱好吗?
见闻: 我还爱人民B,但B不爱我,只好爱人民了

周飞雪: 因为诗歌的美丽,因为中国诗歌的源远流长,我们相聚在这里,将古老的诗歌文化传承,这份近似于苦行僧一样的差事,不知我们还能坚持多久.也请见闻兄谈下你主编的<情诗季刊>在选取时的标准是什么?
见闻: 人是要有一定的精神的,诗歌追求也是精神层面的一种,只要精神不死,就能够坚持下去,而许多所谓的困难,只要信念在,也最终能够战胜,比如当你在编辑一期刊物还没出版之前,总会觉得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真的出来了,回过头看,觉得这些问题亦不过如此。
大家看到《情诗季刊.,顾名思义,可能会有直觉上的误解,以为就是刊登爱情诗的,实际上呢,我们这个情诗是广义的,几乎只要不是无病呻吟的诗歌,只要是发自内心有感情的作品就基本囊括了,包括爱情、友情、乡情、世情、人情等等。这5年来,发表了近2000位作者3000件作品,题材是相当宽泛的,纯粹的讴歌爱情的诗作所占比例并不是很高,所以大家应该认真体会《情诗季刊》之“诗人的心灵牧场,读者的情感家园”的创办宗旨,就会明了许多。

无哲: 我与见闻先生2003年相识于诗歌报,他给我的印象是:沉着为诗,冷静对事,踏实做人。特别是他自创办《情诗季刊》以来,五年间历尽艰辛,自已掏腰包,自己筹款,自己撑局,可敬!无私为诗,开创诗歌阵地,坚守情诗季刊,甘为人梯,鲜有来者!
见闻:无兄是我大哥,为人忠厚实在,是我喜欢交往的类型,多年来,给与我许多支持与鼓励。在商品经济大潮下,诗歌尽管似乎处于低谷,但爱诗者却不见减少,也说明精神最求还是很重要的,当然由于诗歌的市场属性太差,我则把它归于公益事业,不从经济学角度去考虑,因为有了中先见,我为诗歌付出也就不再考虑回报,反而能够心平气和,按部就班,所以一晃五年过去了,并无太多的纠结。

深圳欲望: 1.情诗,在我们这个社会,这个时期,有些什么样现状?你想推崇她时,她应在什么样的地位和价值才让你满意?
2.情诗有些什么流派?你最喜欢哪一个情诗诗人?你最喜欢的一件情诗是什么?你写得最好的一件情诗是什么?能不能拿来与我们分享一下?听到更多关于你对情诗的观点.包括上面的.
3.谈谈对诗歌报的看法?现状及将来?你也是领导哈.我们热爱着诗歌报.
4.你认为周飞雪这个栏目怎么样?为什么要参加这个栏来受访?
5.你写诗歌有感情的源吗?来自哪里?
6.以德治地,以和治人,以情治诗.你认为对吗?你认为诗歌讲不讲道?道在哪里?
见闻: 1.因为我对情诗的解读或许和你提问中的理解有所不同,所以我认为的情诗现状也就是诗歌的现状。我把诗歌归于精神层面的东西,所以她的地位和价值存在就是真理,传承下去就可以了,没什么特别的满意或不满意。
2.与上问相同,我理解的情诗是宽泛的,我对诗歌流派本身不太钻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吧,只要不百家争吵就好。我比较喜欢桑恒昌先生的亲情诗,我喜欢那种彻骨的感触。我似乎没有什么代表作,也就没什么最好的,不过我个人也不妄自菲薄,凡是我写的病公开出来的,好坏我都认可的,毕竟诗歌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首先自爱。写情诗最需要的是倾注真情,做一套写一套,人品文品不能统一的诗歌,不写也罢。
3.诗歌报论坛创立近10年,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与其同期创办的是诗歌类论坛,许多已经冷清或者关闭了,但诗歌报却能够稳步发展,这与创办者有清醒的头脑和理念有很大关系,应该说,从创办起始至今,诗歌报的人气都是维持在一定的高度上的,由其举办的活动也都是有声有色的,这就是网络诗歌界的认同感,毋庸置疑。我觉得这是一个诗歌交流平台,能够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下去对诗歌事业就是一种贡献,过度追求人气,反而会变得气人。我看过你许多对诗歌报的发展提出过许多建议或意见,有的有一定建树,有的还待商讨,但拳拳热爱之心可鉴。
4.周飞雪的这个栏目办得很好,也很成功,作为一种诗人心路历程类的访谈很有必要,这种敞开心灵的交流对促进诗歌事业发展也很有意义。这个栏目已经办了很多期,也说明很有生命力,我觉得也应该用行动给予支持。
5.我说诗歌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样的话,已经显得老套,但老套得有道理,就应该坚守,我的诗歌创作,本来就是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路子。
6.以德治地,以和治人,以情治诗。是对是本源的一种追溯,但要想完全达到,并不容易。诗歌之道在于人道,所谓人道就是不失做人底线,诗歌也是应该有底线的。

周飞雪: 见闻兄的解答让我们明白了《情诗》的定位不仅仅是爱情,友情、亲情、故国家园情、自然山水、人情世故。。。。。都是我们诗歌的出发点,如果说情感是诗歌的第一要素,请见闻兄给大家谈下眼下流行的一种说法冷抒情的写法,好吗?
见闻: 其实我是反对给诗歌贴标签的,但已然贴上了,靠个人微薄的力量无法改变,也就顺其自然了,包括当下也很红火的打工诗歌或者打工诗人,究其根底,给诗歌或诗人贴这些标签是为了某种效应,甚至出于功利考虑的,是为了吸引别人的眼球或注意力,当然始作俑者是不会承认的。所谓冷抒情,目下还在流行,但提出这个概念已经许多年了,也有一些理论支撑,但我觉得多是为理论而理论的。因为按一些人说法,冷抒情的冷,是相对于狂躁或者狂热而言,抒情照旧,却要反激情的,我倒不清楚,诗歌创作怎么能够没有激情呢?因为我认为诗歌必然是激情的产物。也就是说哪怕你写的诗歌无论怎么“冷”,只要存在真情,就是情感的一种激发。说实在话,这个冷抒情的提法,与现代诗派主旨是差不多的,也是个体写作的一种表达,说白了就是反传统。从一些冷抒情代表作来看,我也看不出与现代诗派有很大的区别,旧瓶新酒而已。不过这其中当然也有许多优秀作品,这个无从否认 ,只是我对于冷不冷没啥兴趣,只要好,就要好好学习!

周飞雪: “骏马西风塞北,杏花烟雨江南”,我身处中原,兄在南国,因为网络,我们不再遥远,可每一个写作者都会带着地域文化的特点,梦在边关,梦回江南,诗歌让梦想飞翔,在你的人生旅途中哪个地方最让你的诗歌情有独钟?
见闻:我的童年是在北方度过的,少年以后的时光则属于南方,无论南北都有我灵感游弋的痕迹,我写过不少北方题材的诗,也写过很多南方题材的诗,更写过南北交融在一起的诗,往大了说,对脚下的土地的一种热爱,更是深沉的,应该对这每一寸土地都情有独钟。我更多的诗歌是属于生活的经验,平淡中展现一些人生智慧和人生哲理,即便有针对一地一物的抒怀,也包含着上述的因素。

吴浩雨: 用心写诗,用诗说话。
诗是一方情感,也是一方智慧。
当万物的灵感一瞬间被你摘取,
一个诗人有着别人看不到的喜极而泣,
只有一种诗歌的唯美大爱献给喜欢她的人。
你的诗清新含蓄,细腻而简洁,哲理深含,感情孕育期间。
见闻: 感谢你阅读我的诗,我近些年写得已经很少,我主要精力用于维持编辑出版《情诗季刊》上了,这个园地是属于所有诗歌爱好者的,我愿意为大家服务。

周飞雪: 真情是诗歌永恒的主题
曾一度诗歌何为、诗人何为困惑着大家,写作失去了目标,各类流派和理论层出不穷,这也使得诗歌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见闻兄说诗歌写作是要付出真情的,每一首作品不可复制,那是真情的不经意流露,是心中的百感交集、爱恨情愁,是眼中的一滴泪,指尖的花蜜。。。。。。
无哲兄的这首《生命的奇迹》,字字句句流淌着诗人的情感,那是他的真情表露,是一个男子汉发自内心的痛惜,因为他在现场,见证着这一救援时刻,并为之付出,也看到了众多的人们在倾力尽心付出,因而这一诗歌就有了强烈的现场感,通过电波和电视画面传递出了一个诗人的心声。
见闻兄去北京出差了,我们在这里随意聊下诗歌和诗人,闫平先生的来到,没有说话,带着自己的诗歌,也是礼物了,飞雪在此表示感谢,这个平台是对话栏目,是诗人之间的真情对话,真情是诗歌是第一要素,真诚是对话的基础,诗歌不能带来什么,没有什么名和利,只是一个人精神层面的东西,是不能游戏的,读诗歌要怀着敬重之心,因而我常俯首自问:飞雪你读懂了吗?面对一颗诗性的灵魂,飞雪你能做些什么?这个世界用金钱可以买很多东西,唯有一个人的诗性是用金钱买不到的,让我们不断修为吧。
今天是周末,外面下着雨,我不能去地里劳动,读着诗歌,听着音乐,一份宁静,一份安然,想我们这些兄弟们为生存奔忙,没有花国家一分钱,还用自己的劳动补贴着这份事业,生怕这份诗歌文化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丢失了,请见闻兄谈下你做情诗五年间的感受.有没有想过放弃,或者找人合作?
见闻: 《情诗季刊》转眼走过了5个春秋,似乎大家看到的都是赞许和支持,而事实上也也承受了不少讽刺和打击,只是我这个人处世低调,不愿与人论短长,走诗歌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另外我做任何事,都是事先有规划的,办法总比困难多,绝对不打无把握之战,包括经济、精力都要考虑周详的,如果只做一期就夭折,则不如一期都不要去做。诗歌需要传承,就需要诗人的付出。诗歌本质就不属于市场领域的东西,就在新文学运动时期,我们的诗人前辈们编诗歌读物或出版诗集,也多是自费的或靠赞助的,这个也是有传统的。我不清楚你说的合作是什么意思?因为这个是非盈利的诗歌读物,不可能有商业上的合作,也不会进行商业性的合作。近几年,随着刊物的影响力的扩大,有一些志同道合的诗界同仁,愿意加盟到编刊的队伍中来,为刊物的维系自愿提供了部分资金,这个依然是捐助性质,属于无私的奉献,而非合作。我曾给《情诗季刊》拟过一个广告词:有钱出钱,无钱出稿,无稿出力,无力出气,无气就把相思洒一地,这个对于发展中《情诗季刊》而言,永不过时!

黎阳: 在众多民刊编辑中《情诗》季刊,能够坚持做下来的原动力是什么!
见闻: 原动力就在于对诗歌的无限忠诚和热爱,并把诗歌当成精神之寄托,而不是叶公好诗,当今诗坛叶公是非常多的。自己写诗是一种乐趣,编诗歌刊物也是一种乐趣,看着一首首好诗,通过自己所编刊物走向全国各地,进行着良性的循环和交流,有时比自己写还快乐的。一个人的一生,能有一钟爱好,陪伴自己的一生,也是幸福的。大家都是诗中人,只愿诗情永生,诗心同在,诗天共舞!
木芙蓉: 作诗写文会评,三样齐全,再加做人好丈夫,好父亲,那就是条汉子了。进来读过几遍,还不知道《情诗季刊》是您办的,还有我们乐清的陈鱼观居然还深深记得您在2004年包括诗歌报在内的5家网站举办的诗歌比赛,他得一等奖时候您给做的评论,实在难得。另一个方面也说明您足见功底,所以过来留几句。认识一下见闻老师,祝福您!!
见闻: 感谢木芙蓉,我写的诗文都一般的,不足挂齿,原来霜天晓角就是鱼观兄啊,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恍然大悟呢,欢迎多交流,共提高,我收到过鱼观编的民刊,同道中人,诗心相通!

罗宵山: 昨晚还和朋友谈起你,和你还不认识呢,问一个问题:惯性写作与个人风格如何矛盾统一?这段时间被这个问题搞得很晕。问好!
见闻: 惯性写作只是一个概念,个人风格则需要在累积中形成,其实对于这些理论大于实际的东西,我们不必过于纠缠,比如老有人问诗歌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提出,已经百年了,到底解决了没有呢?当前的诗歌创作,是相对宽泛而宽松的,只要是真情实感的表达,可以不在乎什么条条框框的约束了。我只是没有实际见面,但在网上还算是认识的,也通过编《情诗季刊》读到过你的诗作,都是很有基础和实力的,欢迎常联系多交流!

菩提叶: 很想问见闻一个问题,现在文学论坛太多,能做好的极少,我一直在想能否有诗歌报或者有领钢人物,聚集这些苦苦挣扎坚持诗歌阵地的论坛人力财力,做成一个有实力的品牌诗歌阵地,更有效的推出新人,出版刊物,甚至可以影响到世界华人或更多。。
我的想法是否有可行性,请见闻谈谈个人看法!
见闻: 网络的出现对诗歌的传播而言无疑起到了推动作用,假如没有网络,我们不会想有这么多人在写诗,写这么好的诗歌,在没有网络之前,诗歌的发表园地是非常少的,而诗歌要想发表,除了专业的诗歌刊物还能从纯粹诗歌艺术方面给予关注外,很多报刊杂志所发表的诗歌,多为补白的形式,而且还要偏主旋律一些,这样也就使很多优秀的诗歌一直在沉匿于民间,网络诗歌恰恰让这部分诗歌力量富浮出水面,从而使诗歌真实状况得以更系统更全面的展现。但由于网络毕竟是数字化的,作为诗歌传承的载体却显得相对单薄,也有些浮躁,没有纸品捧在手里实在和沉稳。此外做诗歌事业需要恒久的诗歌激情和热情 ,这在当今网络文学界也是最匮乏的,早些年在网络初兴时,很多人兴致勃勃的办了许多诗歌论坛,但随着诗歌激情和热情的丧失,就逐渐废弃或关闭了,能坚持10年8年的更是凤毛麟角。我的意见是,把诗歌论坛作为一个平台,作为纸品读物的一种补充是很好的,过于依赖网络并不可取,那些所谓的数据,在不可抗力的情况下哪天说没有就没有了,才让人欲哭无泪的。另鉴于当前诗人本性,以及诗歌论坛的基质,想有什么人物统领诗坛也是不可能的,对这一点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而且在当前体制下,大张旗鼓地办刊也是非常不现实的,而且所需要的资金也无从筹措,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不会有这样的主张的。但从是个交流的角度,办一个小小的交流园地,供志同道合者展示自己,我还勉强可以办到,能够维系下去,已经很知足。有人断言,网络诗歌会越来越辉煌 ,我也不这样看,我觉得网络诗歌达到目前的高点,基本很久平衡波动了,他的使命展示民间诗人,这个目的基本实现了!对网络的过于的急功近利,反而会损害诗歌!
坚持以自己认定的方式和目标写下去,终有收获的,也比什么都重要。不必为人云亦云所困扰,诗人千人千面,思想更是千头万绪,加之诗无达沽,每个人对诗歌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所以在汲取别人的意见的同时,也要有所甄别,谁的意见都听,最终将失去自我!
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在诗歌这个精神领域同样适用,我们这些人能够以诗相识,其实也是一种缘分,应该团结起来,而不是互相倾轧,诗歌的明天才可能更美好。

周飞雪: 这几日有些事情困扰,见闻兄的写好诗之前先要做一个好人的想法,我是深有同感的,诗人是有别与任何职业的一类人群,很多时候,我读到真性情的诗歌就想哭,那种心痛的感觉无以言表,总认为生活的磨难己经让我坚强无泪了,可当我走进诗歌,走近诗人,内心重现一种光明,让我在这一缕光中复苏,与这个世界达成和解,不再叛逆,只是偶尔也痛苦啊,做好事难.做好人更难.做一个好诗人更更难啊.是继续在体制内与制造着污染的机器们同流合污,还是离开,去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投机,炒作弄虚做假,破坏污染环境,权钱交易,管理就是吃拿卡要,跑项目也是批文经济,没有一张嘴说的是真话,见闻兄,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诗性精神让人向着真善美的价值观来修为自己,可现实让我们如何独善其身?
情诗是人性的真,是人们内心那一捻心灵之火,我们如何好好去守护?
见闻: 诗人其实也是一个普通人,能力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不要过分拔高,在当前的大环境下,生活还是第一位的,而为了生活,有时候也要有一些变通,只要不出卖良知,保持一定的道德底线,依然不会脱离好人的范畴。我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属于比较不会变通者,但我努力去适应生活。记得我以前说过这样的话,我不会把诗歌当成生命,但我会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诗歌!我其实是诗人自杀的反对者,我非常不理解一些人把诗人的自杀与捍卫诗歌联系在一起。我不希望一些诗人把诗歌和生活完全对立起来,我觉得,先要好好生活,然后才是诗歌,这个顺序一旦颠倒,对诗人对诗歌而言都是不幸的。作为一个写作者,真实是文之根本,善良是心灵之光,我不能约束别人的行径,但可以用真用来传达自己声音,间接去影响他人,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以修正个人的价值观,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也只能如此独善其身了。
周飞雪: 感动兄长点拨,是要好好经营自己的生活,写诗也是为了让自己精神愉快,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爱护他人,影响感化人们的心灵,向着真善美的诗意境界努力.

踏雪迎风: 问好老乡了。
坚持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见闻: 坚持其实是一种快乐的感觉,有些人把坚持搞成了艰持,就太辛苦了,人在做任何事的初起,一定要要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要过于勉强自己,否则一旦到了上下两难,骑虎难下的地步,对己对人都无快乐可言矣。
周飞雪: 坚持就象种树吧,看着树发芽,树长大,树结果,只是这个过程很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结的果子太过昂贵,成本太过高,不过其间的甘苦自知,奉献也是一种幸福吧.问候踏雪和见闻两位可敬的兄长,愿在南方安好,.我在中原也算好,只少这边风调雨顺,还安居乐业..
见闻: 写诗要愉悦自己或者启迪他人,首先应该清楚诗歌的定位,诗歌应该具有美学意义,即当前许多先锋派诗歌恰恰要摈弃这一点,是诗歌悲哀,也就出现了无病呻吟的诗歌,什么下半身、垃圾派之类,这种反美学的诗歌不会长久。
能安家乐业已经很不错了,观今世态已经不敢苟求社会大同了。把坚持编民刊比作种树,还是恰如其分的,只是鉴于作为民刊的这块土地并不肥沃,在这园地里生长的树是否能成材,则全凭各人的造化了。

孙国福: 最近很少写,但却没少读。关于诗歌,越写心里越没底,总感觉越来越不敢下笔。我自己因也说不清楚这是为什么?见闻兄,可否指点迷津?
见闻: 你遇到的这种状况,在写诗多年人的身上都客观存在的,就是写作达到某个高度,或者某个阶段,特别是形成了一定风格后,想再超越也难。比如你如果看到《艾青全集》,也会感觉期间有很多诗可以忽略不读的。大家尚且如此,何况我们这些诗歌爱好者呢?我个人认为,诗歌创作,贵在坚持,只要不抛弃不放弃就可以了,至于某个时段多些,某个时段少些,无需太在意,诗歌创作需要一定的蛰伏期,这更有利于厚积薄发。毕竟诗歌创作需要灵感,而灵感这个东西,总在你不经意时才会到来,所以不要过于苛求自己。对诗歌质量亦如此,我觉得在创作诗歌时充分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就已足够了。我对诗歌创作的基本要求是,不妄想每一首都是精品,但要使每一首都是成品,能做到这一点已经是不低的标准了!比如在网络诗坛,很多人很浮躁,为标注所谓的精华都争得面红耳赤、头破血流,这是何苦来哉?我的告诫是:精华太多小心滑精。

周飞雪: 今天很是高兴呢,我把访谈发给了我的同学,同事群,这是我第一次向身边的人展示,没想到大家看后,为我感到骄傲,还要出钱为我出书做资助,可见这份诗心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是有的,只是平时大家淹没在生活工作的重压下,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吧,所以心中有诗意就写出来,温暖自己,也温暖别人,人间要好诗,天意君须会.
兄长提到的先锋派诗歌,是时代价值观颠覆下的产物,现代诗也要继续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传统,那是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上大学时最喜欢读西方的诗歌,最喜欢读他们写的情诗,当时就只是觉得那些情诗就象是写给自己,可见诗意的语言是相通的,请兄长推荐下当代的还有西方的现代情诗,举例为我们解读下两者的写作技巧和风格.劳驾兄长了.
见闻: 其实每个人都潜藏有诗心的,记得八十年代初期,在公园、在车站、在马路边都能看到手捧诗歌刊物阅读的身影,那时大家的诗心比较张扬,会写诗歌会让人钦佩,爱读诗歌也是一种荣耀,后来随着价值单一化进入极端状态,对诗歌爱好的张扬,也就成了神经病的代名词,而且诗歌本身导向也存在问题,诗诗歌成了读几遍也读不懂的分行文字游戏,因此大众读者的诗心逐渐被冷藏,而一旦有共同话题的激发,潜藏的诗心就就不由自主得以呈现。
我其实并不反对现代诗潮,只是想提醒一些剑走偏锋者,不要误伤了自己。老实说,先锋诗歌在不成为先疯诗歌得前提下,是有很多优秀经典作品的。
关于西方诗歌方面,你说到了我的弱项,人为排斥外国诗歌,因为在我看来,因为我外语很差,无法读通原版,而经过翻译的诗歌作品其实很多与原意大相径庭,即便如此,我依然读过不少经过国内诗人翻译的外国著名诗人经典诗著,像叶芝、裴多菲、泰戈尔、歌德、拜伦、雪莱 、海涅、惠特曼、普希金、莱蒙托夫、惠特曼、马蒂、弥尔顿、济慈、荷马、豪斯曼、叶赛宁等诗人的名作,这些人的作品有不少是情诗,一般外国诗人对爱情的表达虽也委婉,但比较直接。而对当代的外国诗人知之甚少,所以无法做出明确的评判。我以前认识一个诗人朋友,在一次诗歌座谈中,拉出一长串的外国诗人何作品名称,并问在座的诗歌爱好者,你们谁读过,结果有人表示少有接触,他就说,不读这些人的诗作,怎么写得好诗歌呢?我听了就感觉想笑,因为我清楚这老兄的外语底子,跟我也差不多,绝不属于钱钟书那种懂得八国语言者,也就是说,她即使言必称的外国诗人作品,亦不过是读了国内诗人翻译的作品罢了,当年翻译这些名著的国内诗人的语境,也是相当有中国传统诗学特色的。这里我要说的是,读西方诗者可以写好诗歌,读咱们徐志摩、戴望舒的,甚至唐诗宋词的也可以写好诗歌。任何事情不要妄自菲薄,世事无绝对,只要真情趣。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是老话,如果觉得过时,可以用新的网络语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诗歌,能坚持自己的,就是风格!

渭波: 纵观目前中国诗坛,潮起潮落,泥沙俱下,风景虽美,“过客”匆匆。在我的心目中,见 闻不但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诗人,而且是一位始终怀有一颗真诚的诗心并为有益于诗界同仁的“诗 事”默默奉献的知友。我一直认为:诗到诗心为止!见闻的人品、作品,永远值得我敬慕、学习!
见闻: 感谢渭波兄对我的理解,我之所以默默去做诗事,是希望不被当前诗界的浮躁气感染,一旦心急气躁,就干不下去了。在对做诗歌事业的队伍里,我其实最钦敬的是刘钦贤老师,他做诗歌刊物,坚持了20多年,直到疾病缠身,已经无法编选的今年初才算退下来,但他编的《淮风》诗刊却仍在一期期正常地出着,其实当前很多诗坛有一定知名度的诗人,很多都曾通过《淮风》诗刊发表作品而得以传播的,但近年来很多诗人、诗评家写文章介绍民间诗刊,却鲜有提到《淮风》诗刊者,主因可能是该刊偏于传统,不受当前诗歌主流待见吧,这其实是有失公允的。我编辑的《情诗季刊》,偏重于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向,在封面设计上由于不肯改变展示男女诗人风采的模式,给人印象也显得老土,加之本人低调的作风,尽管刊物在五年来在推举新人的同时,也介绍了不少有一定成就的名家作品,在当前主流诗界并不很受重视。我很赞同渭波兄“诗到诗心为止”的提法,这能让自己的心态更加平静平和平淡,为诗歌的浮出本来就不应求什么回报!

见闻: 应该说优秀的诗人都具有洞察未来的灵性,但就是个本身而言,是有时代特质的,完全的超越是很难的。是个本身应该是美的化身美的精灵,传导给人的应该是美的感受,即便是针砭时代丑陋的诗歌,也是为了世界的更美好,在传统史学概念里,绘画美和音乐美是不可或缺的,当前的许多诗歌则打破了这些原有的框架,并附以创新的说辞,我不清楚对不对,但从个人角度而言,我依然宁可阅读这些能够传承下去的诗歌。而要想写好诗,秉赋和修养是很重要的,当然也有些特例,有些诗人的诗歌确实写得很好,但修养按正常的理解并不太高的也很多。这些具有双重人格的诗人,我们能宽容就宽容,不能宽容就宽恕吧。
周飞雪: 今天这边刮着很大的风,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我依然相信音乐诗歌是上帝赋予苦难者最好的礼物,每一个写诗的人有义务将这份上天赋予的礼物传递吧,尤其是在这个多难多事之事,诗人间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信心和力量,再次感谢兄长.
想起一句话:面对旷野,我们除了相互扶持,不知还能做些什么.
见闻: 在旷野要扶持,在诗坛更要扶持,诗人之间,可以有争论,但不要争吵。因诗歌本相识身就是一种缘份啊,大家一定要珍惜!大家应该都有体会,一些从来没有见过面的陌生人,通过诗歌活动见过一面,即似乎可以信任而成为朋友了。但在别的领域,就显得很难。比如你在地铁站碰到一个陌生人,因某些原因并和他交谈过几句,但再次的交往的机会几乎为零。

周飞雪: 是的,见闻兄,大家相互扶持多么重要,又到月末了,这个四月和那年的五月一样,历经了地震,依然记得那次访谈人物是庄晓明先生,江苏人,这次是广东的见闻兄,再问最后一个问题,你做诗歌多年,家人朋友们支持你吗?得到过他们的支持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最难忘的感动是什么?
见闻: 见过了大灾大难,经历了大悲大喜,所以我们要在珍惜生命的基础上珍惜诗歌!
诗歌仅仅是个体精神寄托,别人支持或不支持其实并不重要,关键要靠自己支撑,自己不倒下,精神就立起!我把诗歌当孩子养着,家人即便不是很同意,总比找情人强了。能够坚持这么多年,同道中人的支持还是很多的,理解万岁。我最大的收获是虽没富了口袋,但却没空了脑袋。最难忘的感动是总有为诗歌无私奉献的人,源源不断,生生不息


责任编辑:
石生


相关文章:
  • 未找到相关文章。
  •  
    Copyright © 2001-2014 shigebao.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