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当代华语网络诗歌之见证 欢迎进入诗歌报论坛和全球华语诗人在线交流! 诗歌报新闻中心——做最好的网络诗歌新闻!
  返回首页 ← 
诗人与诗人之名及其它
文章来源:综合整理 作者:石生 发布时间:2010-02-27 11:36:12 点击数:

最新诗歌理论
论坛精华帖子


.   关于类似题目的文章,我以前也读到过很多。印象中,诗歌报最早的一位女性版主Greaty就写过。具体内容记不大清楚了,只记得大意是讲诗人之名往往是超与诗歌之实的虚名,大多如过眼云烟,不必过意执着。这位Greaty小姐因此说她常常去选择性地阅读自己喜欢的作品,而不会去过份关注作者的真实情况,她不喜欢拿作品去和作者本人对号。后来听说Greaty小姐读上了华东师大的研究生,至此从诗歌报论坛消失,直至今天。后来听人讲,她自己还是会逛逛论坛,读别人诗歌,但是她却不再发言,也不再露面。她算是做了真正的隐士。


    今天突然想起这个题目,并且有想写几段话的冲动,主要是看论坛最近常常有人大张旗鼓地去告诉别人自己又在某某刊物发表了作品,或者出了什么书,还有某某名人(小范围内)的作序。如果单只是这,倒还罢了。毕竟都是写东西的人,我很能理解别人的这种喜悦。就像是谁家得了孩子,去告诉街坊邻居分享一下喜悦,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事情往往不是这样。因为,他在自己喜悦的同时,总是表露出对别人(没能发表、没能出书)的轻蔑,并且容不得别人的质疑和提醒(对作品本身)。似乎是,只要是发表了作品,只要是出了书,就是最大,就是最正确的,马上就要名扬千古,经世流传,进入到李白、杜甫之列了。


    说实话,几年前,二十多岁的时候,我自己也时常因为发表了几首诗而有过快感。后来经得多了,特别是经历了一些诗歌之外的事情,如今非但是没有快感,反而好像是与自己毫无关系。


    首先讲,且不说现在是个市场的时代,诗歌的流传与发表,从来都是和市场有很大关系的,它没有丝毫血统的优越感。古代的诗人们,不存在什么发表与不发表,只要写了足够数量的诗,就可以自己出钱印刷成集,或者抄在纸上往别人那里散发传阅。再加上过去的读书人,可以说十个有九个半会作诗。因此每天产生传阅的诗歌,想必也不会少。可是最终能留下姓名的诗人,让后人常提起的能有几位呢?


    记得诗人徐慢倒是说起过,当初他们那一帮八十年代的诗歌兄弟们,个个豪情万丈。只是才过去二十多年,也是十有八九早就不知所终。历史的大河总是在大浪淘沙,动力强大并且残酷无情。当初那些处心积虑想进入文学史的人,最后往往总是要落空。十年、二十年,一百年、两百年,三五百年、上千年,这样的时间跨度,有几个人能幸运地从泥沙中露出名字?就让我们自己回想一下,粗略一点,先秦有个屈原,汉代几个姓曹的,唐有李白、杜甫,词人苏东坡、李清照,明清就有些灰暗,新文化因为比较近,还能有个徐志摩。最近的北岛,也只是诗人圈中知道得比较多一些。当然,你真要翻出书,再罗列上一些诗人的名字,也是可以的。一是要翻书,另外想必也没有多少能让你真心提起。


    因为诗歌报论坛的缘故,也因为人在上海,接触的来来往往的诗人比较多,听到过很多诗歌之外的人与事。有一个普遍的事实就是,如今的诗歌刊物没有几个不是办得非常艰难的。首先要取得政府的执照,有了执照之后,还要去解决印刷、邮寄以及人员工资的问题。刊物本身基本靠送,没什么盈利。在这种状况下,主编们四处活动筹钱。有很多方法,比如向富一点的诗人卖版面,像西部的一些刊物;与某个地方的作协、文化馆合作活动,地方政府出钱,当期刊物上面发表他们自己人的作品,比如北京的一些刊物;弄个书号,到处找人出书,辛苦一下从中间赚个差价,这个哪儿都有;弄几个理事单位,编外的副主编,这个也要花钱买,比如安徽的一些刊物(也许不必,因为有人的老子是房地产商);要么是抱紧刊物当地领导的粗腿,由政府出钱,这个腰板要硬一些,比如四川、河北的一些刊物。总的来说,都是要解决了刊物自身生存问题之后,才会有之后诗人们发表不发表的问题。再加上,中国所特有的人情关系,哥们几个见个面、吃个饭、唱个歌、泡个脚。成了,有东西先发邮箱吧。所以,稍微懂得一些内情的人,拿到某期刊物,看一下目录,都是些什么人。这里面会有什么掌故,基本上就一目了然了。还真是,看目录往往会让人看得很胸闷。


    当然事无绝对。这里面肯定会有因为诗歌本身而发表的,占到百分之三十算是不错了。有一些是拿来撑门面的诗歌大户;还有一些四平八稳,刊登了不会有政府来找麻烦的;有一些是新面孔,写诗不久,还没沾染俗套气的。这里面,最后一种,算是完全靠作品优秀来发表的。但已经是百分之三十中的百分之三十了。


    再想想最近几年,诗坛似乎也热闹过一阵,贡献了几个人名字出来。但好像也没能那么让人着实兴奋。由北京的几个哥们,找网络推手恶搞过的“梨花体”,虽本意是报复,但却造就了“梨花”之名。这位“梨花”小姐,也是机缘恰好,因为自身的当地人脉和其它实力的关系,有机会入主当地某刊物做编辑部主任。想必如今也是什么过场也都见过了,提不起兴趣和冲动,慢慢自动消退了。


    当初赤膊上阵的“下半身“,一哄而上”垃圾派“,多么不可一世。也就才不出五年,该歇菜的歇菜,别说别人,自己人都不愿意玩了。似乎只剩下一个谁都不属于的伊沙,谁惹骂谁,逮谁问候谁老娘。不过,也常见他深夜到几个论坛贴些新作品,还是怕被人忘记。这里面,和其它民间团体、流派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瓶颈都是一样的:没能有自己一份持久抓在手里的刊物。没山头、没刊物、没人缘、没市场,再加上内讧不断、外部围剿,这就是个别中国民间诗歌团体的真实现状。


    再回过头来说说发表或者出书的事情。不过,实在是,不说也罢了吧,实在是没什么意思。但不管如何,还是要向你和你们祝贺、致敬!毕竟,这也都是因为诗歌,而在为诗歌做着一些事情。


责任编辑:
石生


相关文章:
  • 未找到相关文章。
  •  
    Copyright © 2001-2014 shigebao.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