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当代华语网络诗歌之见证 欢迎进入诗歌报论坛和全球华语诗人在线交流! 诗歌报新闻中心——做最好的网络诗歌新闻!
  返回首页 ← 
诗歌审美何以粗鄙了
文章来源:邮件来稿 作者:铁舞 发布时间:2011-06-23 11:16:49 点击数:

最新诗歌理论
论坛精华帖子


 
  现代人阅读诗歌有什么样的审美诉求?这个问题好像越来越说不清楚了。不精心,不精致,不精美,诗歌审美愈趋粗俗,乃至粗鄙,这在今天的诗坛上是普遍的,指出这一点大多数人都会承认。至于要求诗歌能提供一种高雅的审美,一首小诗能让人足可以欣赏五分钟、十分钟——— 在今天看来近乎是一种奢望。
  我自认为还是一个认真的读诗者。我担忧审美粗俗化的现象会流行——— 不仅是网络上大量初出茅庐的习诗者的诗,印象中一些知名诗人也有将诗歌审美粗鄙化的趋势。说他们的诗歌粗鄙也许还没到那个严重程度,但说其粗糙,不精心恐怕不为过。粗糙过后沦为粗鄙就很有这种可能,有这种倾向的诗歌还被推荐到海外,实在是塌中国诗人的脸面。我手边就有一本标明为美国惠特曼出版社出版的诗集《八十八张便条》,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审美认知粗鄙的诗集。不妨举出一两首诗来看看:“女孩正在做语文作业/她已经写到了/‘搞’这个字/一横 竖勾提/她努力要记住它/最基本的意思:做/我想到她将怎样度过这一生/她于这个字的关系 会有多深/昨天我刚刚看见一首诗/作者是一个女诗人/标题叫做/‘搞到死为止’”据说读过这首诗的人联想的翅膀不由自主地“淫荡”。假如作者于坚对“八十八张便条”的命名有自知之明的话,干脆就说这就是便条不是诗也罢了,不过在他心里,也许真有这种声音的。我们又何必当真?不过,我们担忧的是其影响。如果说是诗,还自视为精品,则就没有了一点审美眼光了。
  无独有偶,著名的旅美诗人严力的《多味诗句口香糖》被收入《1974—2008严力诗精选》,也是美国惠特曼出版社出版。严力先生是有思想的,我承认他的每一片“口香糖”都是有味的(且不管味淡味浓),说是一些思想碎片也许更恰当,但以“口香糖”之名来涵盖许多思想碎片,吸引人的眼球,这不能不被认为是一种趋俗的表现,大大降低了审美层次。在普通读者群中,也许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传递一些什么,比如把它发表在《新民晚报》上,在晚报读者不看诗的背景下不乏普及诗歌的意义。但在文学人群中会产生什么影响呢?一些年轻的习诗者,以为诗歌“精品”真可以是这样写的,于是趋之若鹜,大面积的审美的粗鄙化则是必然的了。现在都提倡个性意识和创新意识,没错,但看见有谁在大声疾呼提倡审美意识?好像就那样自由地写写,审美就包含在其中了。和任何领域一样,在提倡不断创新的同时,也要预防负面效应。诗人受现代生活影响,写些大众一点的东西,但不要以粗俗为引领,滑入粗鄙,诗歌毕竟还是审美的,即使你表现的是真的、是善的,也不要离开了美。大学者钱谷融先生就曾经说过这样一番话:“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哲人为了人类的进步与幸福,提出过无数建议,设想过种种方案,结果却全然无用,都归白费了。其原因恐怕是在于他们都以真、善相号召,而忽略了美,不知道真如果离开了美,就像酒出了气,淡乎寡味了。而善离开了美,那就只是一种违反自然的教条,只能成为束缚人类的桎梏了。”
  像于坚和严力这样的诗人,在我眼里还是属于严肃诗人的。于坚的异体诗歌《零档案》的先锋意义恐怕要归入诗歌史的;严力是旅美诗人,常来往于世界各地,被称为“可以管很多人的诗人”,他的一首《还给我》还是有穿透力的。我只是从他们的“便条”写作、“口香糖”写作,看出了当下一些诗人的尴尬,在严肃创作的同时还伸出一只粗俗的脚来,有点滑稽。因为他们完全可以做得更好,完全可以放弃一些东西,其可贵的思想和灵感完全可以表达得更完美、更诗意一点,凭他们的才智和能力,完全可以在众人面前竖起新的标杆;但他们过于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似是以“糊弄”自己的方式表现一种潇洒和轻松,却不顾其影响和后果。在诗歌领域,我们太少审美批评了,《诗刊》老编辑吴家瑾曾说过,好诗有两种:一种是天籁,一种是精心制作。当下之诗歌审美何以粗鄙了?其原因也不言自明。


责任编辑:
admin


相关文章:
  • 静水深流或隐逸的诗学——读子川诗集《虚拟的往事》 (03/13/2014 10:29)
  • 怀念作曲家苏栋人 (02/18/2014 20:12)
  • 存在与诗意——沉河诗集《碧玉》读后感 (01/06/2014 19:24)
  • 文人笔墨,书家法度——读子川先生的书法 (08/15/2013 10:22)
  • 一片云,永远走在我前头——序西厍《站在秋天中央》 (04/25/2013 12:45)
  •  
    Copyright © 2001-2014 shigebao.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