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当代华语网络诗歌之见证 欢迎进入诗歌报论坛和全球华语诗人在线交流! 诗歌报新闻中心——做最好的网络诗歌新闻!
  返回首页 ← 
品读一种深刻
文章来源:综合整理 作者:朱明东 发布时间:2014-05-09 22:24:39 点击数:

最新诗歌理论
论坛精华帖子


贾平凹的作品,向来以深刻著称,《古炉》也不例外。


《古炉》是我2012年购买的一部长篇小说,买来后一直没时间去阅读,今年春节后,我才开始翻看。怎奈一忙,读了几页后,又搁置一旁。就这样,断断续续,直到昨天,才将这部6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阅读完。


古炉,这个名字有些古色古香,很像贾平凹收藏的一件宝物。想必这部小说一定很优美很有传说的经历,可实际上它却是一部读着很沉重很深刻的作品。这个名叫古炉的村子有着传统的烧瓷技术和纯朴的民风,人们勤劳又擅长烧制瓷器,虽然极度贫穷,却也相安无事。在贫瘠的土地上,古炉村似乎没有过大丰收,全村的马、牛、羊、鸡、狗和猪等却兴旺生长,即便发生了猪瘟,人们还是可以吃上一顿猪肉的。在偏僻而沉寂的年代里,古炉村保持着一种山水清明的美,美得都让野兽感动,那狼们就时常成群结队从村口经过。


将小说起名叫《古炉》,贾平凹自有其深意:“在我的意思里,古炉就是中国的内涵在里头。中国这个英语词,以前在外国人眼里叫做瓷,与其说写这个古炉的村子,实际上想的是中国的事情,写中国的事情,因为瓷暗示的就是中国。而且把那个山叫做中山,也都是从中国这个角度整体出发进行思考的。写的是古炉,其实眼光想的都是整个中国的情况,写‘文化革命’这一段,实际写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贾平凹的《古炉》才铸造而成。1965年底,古炉村开始发生一连串的骚动。几乎是所有的人,各怀心腹事,一起投入这场声势浩大的“文革”运动中。很快,这个宁静祥和的村子呈现出一个从对立到对抗、从猜忌到大打出手的残酷场景。由此,古炉村人一下子跌至精神与肉体劫难并存的领域之中。


“文革”之后,贾平凹一直在回避。回避什么呢?他在回避一种难忘的记忆,回避一种曾经的伤痛与印痕。《古炉》虽然是贾平凹年少的记忆,但这记忆绝非简单性的回忆录,也不是自传,而是十分生动的小说。当然,这小说所采取的写实方法,使这个自古以来就以烧陶瓷为业的村子不仅有声有色,还有气味有温度。我出生于60年代后期,对“文革”没有什么印象也没有什么感受。我想,一个历史时期里的历史大事,总是有其前因后果,总有其来龙去脉,不好僵硬地用今天的眼光去审视昨天,也不能用昨天的故事代替明天的预言。自喜欢品读后,自己也接触了许多反映“文革”时期的作品。这些作品多是讲伤痛的,间或带有一种反思一种批判,这些,在我的心中就有了一些不舒服的感觉,似乎再提及“文革”,自己也跟着不寒而栗了。经历过“文革”的人,自然有着自己的感触与记忆,没有经历过“文革”的,自然也没有什么深刻的体会。但是,有一点是真实的,那就是无论亲身经历,还是后来感悟,一旦反思起来,就会显得很透彻、很深刻。


所以我说,一种反思其实还不只是一个人的、一个集体的,它可能还是一个国家的、乃至整个民族的。反思有时就是一种再伤害,它会让人痛苦不堪。记忆没有印痕,可文字却有印痕。变革的、颠覆的、扭曲的、变异的,人们的思想人们的追求,曾经都发生过颠覆性的变化。这也许是一个历史时期的必然,也许是一个民族发展中难以逾越的苦难。就这样走下去,我们渐渐忘了疼痛。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重新选择的吗?没有。命运注定的,不管是历史的还是现实的,不管是福是祸,我们别无选择。可以断言,对于历史的接续,我们只能坦然面对,绝无一丝一毫的回避的余地和回避的机会。


狗尿苔,不是植物,而是小说中的主人公。这是一个只有12岁的农村孩子。对于这个孩子,你可以把他作为贾平凹那曾经的少年,也可以作为一个叙述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总之既是一个真实的人物,又是一个虚构的角色。贾平凹用狗尿苔的黑瘦、矮小乃至丑陋,讲述出古炉村里一场暗淡的、消沉的、变异的悲剧,让人不知不觉地走进那个神秘的古炉村。狗尿苔本就来历不明,幼小时从河水中被救起来到这个陌生的古炉村,没有爹妈,唯一的亲人就是与他患难相依的婆。没有谁能重视他,就连正眼看他的人都很少。在村里,狗尿苔是一个常被欺负被侮辱的人,可他却时常准备一根火绳来方便那些抽烟用火的人。他并非为了讨别人的喜欢,而是自我求得别人的尊重。他没有读过书,也不识文断字,却有着会闻不祥气味儿、能与牲畜家禽甚至是天上飞过的鸟儿对话的特异功能。


贾平凹这种创作方式,在他以前创作的作品里也曾出现过。无论是以实写虚、以最真实朴素的句子著称的《秦腔》还是到这部渐进回忆、实为反思的《古炉》,他都是意图用创造出来的特有人物的独特视角来“让阳光照进,空气流通”。在狗尿苔这个人物身上,贾平凹真的就做到了这一点。小说中,狗尿苔起初从每天关心肚子的饥饱,到最后关注村里的生死攸关,这个12岁的少年,逐步变得成熟起来。而成熟中,古炉村却走向了一种颠覆,走向了一种死亡。贾平凹把狗尿苔的世界尽量写成一种包含委屈性的童话世界,可我却认为,狗尿苔的那个世界,是怪异的,而且还有些悲惨。狗尿苔原本喜欢问这问那,可到最后,他什么也不想问了,就像文尾写的那样:“狗尿苔要说什么,一股子风从一棵树后走近了,呼地封住了他的嘴,他就不再说了,而风自此刮大了。”一场扭曲的变革,把一个天真的少年催生成一个成熟的人,是古炉村的悲哀,还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贾平凹信佛,这与他的性情和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换一句话说,这一点似乎与他的文字一样,都是顺理成章的。与其他作品一样,《古炉》中也有一批丰满的人物形象,霸槽、天布、杏开、磨子、灶火和善人等,而让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善人。一个善人,喋喋不休地在全书之中以“说病”为乐,最后却在一种无奈中让烈火将自己燃得只剩下一颗烧焦的心,不免让人伤怀不已。“说病”是善人拯救人们心中残存的善良,驱赶邪恶的说教方式。古炉村原本无病,善人一心向善,不足为奇。忽然之间,古炉村病了,古炉村的人都病了,善人终于找到了自身的价值。贾平凹说,他曾经在西安城南的山里拜访过众多的隐在洞穴和茅棚里修行的人,曾经见过一位并没有上过大学却钻研了十多年高等数学的农民,曾经读过一本自称是创立了新的宇宙哲学的手写书,还有一本针对时下世界格局的新的兵书草稿,曾经与那些堪舆大师、预测高手以及一场大病后突然有了功力能消灾灭祸的人交谈过。贾平凹可谓学有所成,他的笔锋自然也就不同凡响。这一点,无论是在描述狗尿苔会闻气味,还是叙述善人“说病”,都能让人感受得十分鲜明。
咱们还是接着说善人。善人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他对人世风云、家长里短看得很清楚明白,也很长远。贾平凹将小说中写善人的文字,写得极为深刻,让人品味之中颇受启迪。若在今天,以善人的才智和特长,肯定能发大财,至少生活得很殷实。可在“文革”时期,这种才智和特长,无疑就是一种自寻烦恼、自讨灾祸。古炉村的很多人将其视为拯救自己的稻草。在善人“说病”时,人们能在心灵中获得一丝慰藉。而那些激进的“革命人”,比如霸槽等人,却斥善人为迷信、“四旧”,欲除之却又畏惧,不除之又恐不能显示自己的“革命性”。“说病”的主题内容,与其说是善人的理论,倒不如说是贾平凹的思想。比如,善人的施舍论:“一个人即使没钱,也可以给予呀。”“起码可以给予人五样东西。一颜施,就是善笑处事。二言施,就是多鼓励赞美和安慰的话。三心施,就是敞开心胸待人诚恳。四眼施,就是用善意的眼光看人对事。五身施,就是以行动帮助他人。”贾平凹归纳得多好啊,对这五种施,我深表赞同。想想现实,我们多少人除了舍不得财施外,连一个微笑都懒得施,真是吝啬得连鬼都掩面而泣了。


善人“说病”,是箴言,更是哲理。善人善语,语出皆醒。贾平凹通过善人说病,自然就将自己的佛心善意说给广大读者听,自然就有了与众不同的效果。所以,不要简单地挑剔一个农民怎么会、怎么能说出与古炉村人不一样的话,而要将其作为一种环境中的解说或者说是注释来读。善人这些话或许与他身份不符,可是古炉村也真的需要他来说出这样深刻的话。时代变了,古炉村物是人非,可善人的这些话似乎并没有落伍。他在烈火中永生,他那曾经说出的话也自然浴出一种不朽的真谛和深刻的内涵。

帮派自古有之,造反派自然也是要分帮派的。在那个造反有理、武斗横行的年代,古炉村也难以脱俗。连起码的理智、理性都没有,比天生的无知更可怕。本该善良、勤劳、朴实的古炉村人繁衍出了一群自私、狭隘、好斗的异类。从简单的夜姓与朱姓的对立,到榔头队和红大刀队的相继组建对抗,古炉村终于从安静走向殴斗走向残破。阅读古炉村,我时常在想,好斗的村民,不与天斗不与地斗,为何不顾日渐荒废的土地和坍塌废弃的炉窑,热心搞什么武斗呢?中国的农民,不该这样,也不能这样。小说中的那些人物们,其实本可以成就一番作为。比如,那个霸槽那个天布。他们都是不甘碌碌无为的人,假如不组织什么榔头队去打砸抢,而是干点儿正事,靠烧瓷器靠手艺乃至靠种地,肯定会有所作为,至少能维持生计,可他们却都像飞蛾扑火般投入到造反的洪流之中。他们名噪一时,威风一阵,最终却给自己给古炉村带来了难以医治的伤痛。这些,既让人大惑不解,又让人叹息不止。


作恶多端,必遭惩罚,搞武斗也不能除外。小说结尾,古炉村召开了公审大会,公审的犯人有榔头队的头子霸槽、红大刀队的头子天布,有前来为榔头队当帮凶的罪魁祸首马部长、胖子,当然还有杀人犯麻子黑、当帮凶的守灯。这边公审,那边就有人在河滩上挖好了沙坑,“每个沙坑前都站着一个端枪的人。”挖坑干吗,当然是给犯人挖的死亡坟墓。公审一结束,“犯人就被拉过来了,是每个犯人被两个人拉着,那不是拉,是驾着跑,他们三个一组三个一组十分快地跑了过来,竟然经过了芦苇园边的沙渠,再往河滩跑去。”身负血债的人,最终都受到了惩处,这也算是罪有应得吧。古炉是烧火用的,古炉村就是烧起的一炉火,有熊熊燃烧的时候,当然也就有熄火的时候。小说在结尾处,霸槽的私生子出生了。贾平凹要说什么呢?要说榔头队后继有人了呢,还是说霸槽的后代还将繁衍什么新的罪恶?不敢想,也不能去想了。但不管怎么说,醒悟了的古炉村人,一定会拥有自己的理性,也一定会以新的方式创造自己的崭新天地和生命历程。


乱世出重典,在《古炉》中成为必然。“文革”时期那样乱,为何社会犯罪类别和数量少呢?就是国家之“威”没有丧失。不管你是文斗还是武斗,只要你敢于挑战人伦和道德底线或者说作恶多端,一定会受到严惩。小说意图反思“文革”,却没有走向始乱终乱的固定模式,读来让人为之信服。话题再延伸一下,上个世纪80年代初,惩处犯罪分子令人欢欣鼓舞拍手称赞。这说明什么,说明严惩犯罪深得人心。正因为如此,那时候的社会风气也很干净。如今大谈经济时代、经济社会,导致物欲横流、社会问题频发,究其原因,就是惩处犯罪分子的手段趋软,缺乏应有的震慑力度,致使一些犯罪现象和问题得不到应有的根治。不信?当年贪污犯王守信里里外外贪污了53万元,就被判处死刑并很快执行,而现在的贪污犯所贪污的金额数目令人瞠目结舌,有的却能逃脱死刑,怎不叫人疑惑?


有人说,司法要体现人权。岂不知,保护人权与惩戒犯罪没有任何矛盾,更不能让人权论成为开脱罪责的理由。说得更直接一些,用人权论代替惩戒论,实质上就是开脱罪责的借口。根治疾病,需要痛下决心,更需要一剂猛药。讳疾忌医或麻木不仁,不仅会延误治疗,甚至会葬送健康的生命。美国总拿人权来对我们说三道四,其目的绝非关心我们的人权,而是假借人权,让我们放下治疗疾病的药方,束缚我们的手脚,让我们丧失应有的国家治理能力,让我们的社会乱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还天真地大谈什么人权,岂不悲哀吗?法度不严,所谓的法律制度就会失去管控力。结合国情,严肃纲常,标本兼治,方为正道。


古炉村的故事,已成为我品读中的一段记忆。小说借善人之口,把我们理该遵循的五行说得十分贴切:“这世界有五行,国家有五行,家庭有五行,心界有五行。”金木水火土,是个人的五行;工农商学兵,是国家的五行,也是国家的心肝脾肺肾。好好的国家,五行一乱,后果不堪设想。忽然想到一个问题,自己要乱或者被搞乱是一码事,而自己不乱,却能去把别人或者别的家庭别的国家搞乱,这该怎么说?个人不议,就说那个美国,你看它自己乱不?它自己真的不乱,起码现在不乱,可它却总能把别的国家别的地区搞乱。搞乱世界,搞乱他国,这可不能简单地说它的五行乱了,而是它的德行乱了。乱人者缺德,乱他国者还有德可言吗?一个没有德的国家,即便再富裕再发达,最终定将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


品读《古炉》,思考颇多。这么多年,自己业余时间里品读的文字虽然不算太多,却也体会了多种深刻,也学会了如何去思考,并使之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贾平凹说,写作上瘾,我说,在品读时体会深刻乃至收藏深刻也会上瘾。


合上《古炉》,放置书架,而思想之火苗在大脑中已开始燃烧。


                                                               2014年5月2日


责任编辑:
石生


相关文章:
  • 未找到相关文章。
  •  
    Copyright © 2001-2014 shigebao.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