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当代华语网络诗歌之见证 欢迎进入诗歌报论坛和全球华语诗人在线交流! 诗歌报新闻中心——做最好的网络诗歌新闻!
  返回首页 ← 
张远山:只有诗歌才能疗救时代的粗俗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报业集团 作者:张远山 发布时间:2005-04-29 01:33:30 点击指数:

最新诗歌理论
论坛作品选读


  近年来在我国文坛上引起不小动静的职业作家张远山,将26首佳作从浩如烟海的现代诗中挑选出来,并予以解读,与自己历年来所写的诗论诗评一起,收录在其新近出版的《汉语的奇迹》一书中。有人预测,这本书会比他两年前写的《齐人物论》更引人注目。以下是特约作者李平与张远山的有关对话。

  ○李平●张远山

  ○:听说你最近又出版了两本新书。

  ●:是的。一本是我的个人诗集《独自打坐》,一本是我的诗歌评论集《汉语的奇迹》。由云南人民出版社于今年5月同时推出。

  ○:我还不知道你也写诗。我倒是知道你在《名作欣赏》杂志连载过诗歌评论《汉语的奇迹》。

  ●:我的诗集这次能够出版,比以往任何一部其他文体的拙著的出版,都令我感到荣幸。不过我不想过多地谈论自己的诗歌。诗歌追求的是美,而美寻求的是共鸣,而不是争论。在什么是真、什么是善的领域,人们需要一个最终的或起码是暂时的明确答案,但在美的领域里,人们不需要一个最终的或明确的答案,每个人完全可以各行其是,青菜萝卜,各取所爱。

  ○:诗人很少同时搞诗歌评论,你为什么在写诗的同时不仅关注当代诗坛,而且倾注大量时间精力遴选和评论这些诗歌?

  ●:这两本书里,我更重视的确实不是我的诗集,而是我的诗歌评论集。这首先是因为,我从未把自己定位为诗人,而是把自己定位为思想者。其次是因为,我评论的这些当代诗歌是真正的杰作,不仅代表着当代汉语诗歌的最高水平,也代表着当代汉语文学的最高水平。有意思的是,不仅我自己承认我所评论的这些别人的诗歌比我的诗歌更有价值,而且有不少朋友认为,我的诗歌评论也要比我的诗歌更有价值。这虽然让我悲喜交加,但我还是希望大多数读者能够认同这个观点,这有助于读者关注这些诗歌杰作,以及创作出这些诗歌杰作的当代诗人。诗人在当代实在是太寂寞了,成了无人喝彩的孤独者————而这些不著名的诗人比那些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的艺术成就远远高得多。天才也是需要鼓励的,无人喝彩最终将扼杀他们的创造力。二十年来我始终认为新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文类是诗歌,但这一观点需要证据,所以我就挑选出这些杰作。但诗歌杰作往往并非一目了然的,一首杰出的现代诗在未经训练的读者看来,也许依然毫无感触。所以我不得不加以解读和评论。我的解读似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一位诗人朋友比较夸张地说,经你解读过的诗歌,立刻就成了名作。

  ○:在这个年代你为什么会关注诗歌?

  ●:现代汉语从“五四”白话文运动以来,一直处于发育期,没有充分成熟,是一种粗糙的语言。一种语言的真正成熟,以语言探险家即诗人能够从心所欲地自由表达为标志。没有大量的现代汉诗杰作,现代汉语就谈不上成熟。而我认为现代汉语已经趋于成熟,这些成果应该为所有热爱汉语的人所分享。汉语宝库中达到世界级水准的主要成果,是以古代汉语为载体的,而以现代汉语为载体的伟大成果迄今为止还不多见。另外,这个年代虽然浮躁,但伟大的诗歌属于任何年代。也许只有伟大的诗歌,才是疗救这个时代的粗俗的真正良药。

  ○:你的诗歌观念主要是什么?

  ●:我的诗歌观念主要有两点:一、我认为最好的诗歌是整体象征的诗歌,差不多古今中外所有伟大的诗歌都是整体象征的。二、我的整体象征理论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我从中国古代诗学中整理归纳出来的。在《汉语的奇迹》下编部分,我对古典诗学的中心观念“比、兴"进行了一番梳理,古典诗话家一向都是“比兴"并提的,没有一个人真正说清楚过“比"与“兴"的根本区别。我基本上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了,这使我的诗歌观念立足于我对古典诗学的重新发现,是真正的中国诗学。

  ○:你对当下流行的诗界观点,比如“知识分子派"、“民间派"、“下半身"之类的有什么看法?

  ●:我对诗界内部的门户之争没有兴趣。早在80年代中期,我就已经完全退出诗歌江湖。诗人们的理论我也没什么兴趣。当代中国最杰出的那些诗人,基本上都没有自己独创的诗学理论。

  我很欣赏的韩东,他的主要理论是“诗到语言为止"。可惜没有展开,也可能没有展开的能力。我欣赏的另一个诗人于坚,似乎是很有理论素养的,他的《拒绝隐喻》一文我认为很有价值。

  而我最欣赏的诗人王寅,则根本没有提出过任何理论和口号。

  总的来说,诗人们的理论(其实主要是一些空洞的口号)是不足为训的,关键要看诗人们的创作。你举的三个诗歌阵营,他们不是以诗学主张的不同而区分的,而是以政治主张、社会主张、伦理主张的不同而区分的。这从诗学角度来说是不重要的。

  ○:说到王寅,前一阵有个朋友很兴奋地对我说:我发现王寅的诗歌非常好。我笑着对他说,张远山早就发现了,他的《汉语的奇迹》评论最多的就是王寅的诗。

  ●:这说明,真正的好诗足以抵抗暂时的无人喝彩。真正的杰作最终一定能够穿越时光隧道,被人们广为传诵。最可惜的是,与这些杰作的产生完全共时的大部分同时代读者,却居然无缘领略身边悄然发生的语言奇观。当后世的人们谈论当代的伟大诗歌的时候,后人们很自然地会对当代读者产生一份不必要的嫉妒,即所谓的“恨不同时"。殊不知,一旦同时,很可能就无缘拜读。这可以说是时间的恶作剧,是中外杰作传播史上常有的悲剧。我的愿望,就是帮助尽可能多的当代汉语读者,不错过天才们献给世界的这份厚礼。

  张远山,1963年生于上海,198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95年成为职业作家,已撰著500万字。已出版著作《寓言的密码》、《人文动物园》、《人类素描》、《永远的风花雪月,永远的附庸风雅》、《齐人物论》(合著)、《故事的事故》、《通天塔》、《告别五千年》.

责任编辑:
admin
该文已有篇评论,您可以查看或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 谢冕的热脸和文化官员的屁股 (11/08/2008 10:48)
  • 八旬翁抄编600多万字诗选 3年写秃70多支毛笔 (11/08/2008 10:25)
  • 大仙:诗人直奔新民歌而去 (11/08/2008 10:22)
  • 叶匡政:茅盾文学奖是一出情景喜剧 (11/07/2008 12:19)
  • 诗人又当以何为职业? (09/10/2008 16:34)
  •  
    论坛作品选读
    诗歌报超级访谈
    翻译诗歌
    Copyright © 2001-2006 shigebao.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