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当代华语网络诗歌之见证 欢迎进入诗歌报论坛和全球华语诗人在线交流! 诗歌报新闻中心——做最好的网络诗歌新闻!
  返回首页 ← 
2007中国文坛热点问题述评
文章来源:《探索与争鸣》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1-31 10:06:45 点击数:

最新诗歌理论
论坛精华帖子


  。□摘自《探索与争鸣》2008年第1期


  对2007年的文学现状做总体性扫描,我们会发现,2007是色彩斑斓的一年,也是意味纷呈的一年。“80后”作家崛起并加入作协、打工文学出现新格局、起点中文网作家群、神话重述三文本、诗歌的行为艺术化、顾彬评中国当代文学等热点事件构成了2007年中国文坛的图谱。

    “80后”作家获主流文坛认可

  2007年似乎成了主流文学界与“80后”作家的和解年。在铁凝担任中国作协主席,不少新生代作家登上各省作协领导岗位的大背景之下,中国作协张开了怀抱,接受“80后”作家入会申请。与此同时,2007年3月25日,由中国小说学会主办的2006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揭晓,张悦然长篇小说《誓鸟》上榜,似乎标志着主流批评界对“80后”作家的承认。

  当然,代沟是存在的,但理解甚至和解并非不可能。随着“80后”的逐渐成熟,寻找精神出路的青年作家开始向主流文学界主动靠拢;同时,2007年主流批评界对“80后”表现出更为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南方文坛》聚焦“80后”,第二期和第四期开辟专栏集中发表了春树、笛安、李傻傻、郑小琼等“80后”作家评论小辑。在2007年5月份的作协会议上,当年“韩白之争”的当事者白烨呼吁设立青委会,着力扶持“80后”作家。

  随着“80后”年龄的增长和“80后”读者阅读兴趣的分化转移,“80后”开始分化,如何走出青春文学,走出“80后”的市场光环,将是他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张悦然在《誓鸟》出版后宣称,她希望媒体不再把她归类于“80后”。她说,《誓鸟》是她向青春告别的成年礼。如果说《誓鸟》登上年度小说排行榜标志张悦然完成了个人成人加冕仪式,那么“80后”十作家加入中国作协,则是这一代作家的集体成人礼。

    打工文学崛起成底层叙事主流

  “底层叙事”已经热了数年,但是,它一直摆脱不了“知识分子作家代底层叙述”的代言怪圈,也摆脱不了“底层作家价值观小资化、文学观纯文学化”的“底层写作反底层”的窠臼。2007年,打工文学崛起成为底层叙事的主流。不同于知识分子作家以底层视角描写底层生活,强调为底层代言的“底层文学”,打工文学是身居底层的打工族描写自身生活、自己为自己说话的文学。5月21日,广东东莞的“打工妹”郑小琼凭借散文《铁•塑料厂》获得人民文学“新浪潮散文奖”,这个奖项自然是小得不足一提,但是,“打工妹”郑小琼的写作立场却值得我们把她视作2007年度中国文坛的一个标志性人物。

  打工文学发展的瓶颈在哪里?第一代打工作家周崇贤认为,打工文学缺乏的是血性。一些打工文学作者不认同自己的身份,无法以打工者的身份发声,有的甚至转向用低俗的小市民、小资文学趣味去迎合读者。其实,“打工文学”的问题还不仅仅是思想倾向上的,同时也是文学观念上的,打工文学如果放弃民间、底层的叙事策略,而被纯文学同化,就会失去自我。

  李敬泽认为,像郑小琼这样的作家们,“他们从内心出发,回到自身的疼痛,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反抗这些格式化了的经验”。郑小琼等打工作者保持体制外写作者身份,坚守打工者自我言说的写作方式的努力,给2007年中国文坛带来了新的气息。批评界一直呼吁的“底层叙事”,似乎也在此找到了“底层自我言说”的落脚点。

    网络文学在“制度创新”中新生

  2007年因“起点作家群”的出现而使得网络文学在淡出当代文坛中心数年之后,又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起点中文网依靠自身的制度创新,塑造了网络文学“作家———创作———作品———读者———阅读”的新关系模式,极大地激发了网络文学作家的文学创作和创新热情。起点中文网已有的小说类型如都市、玄幻、言情等得到深化和发展,而架空、盗墓、后宫、网游、仙侠等新类型则层出不穷。

  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以起点中文网为代表的网络文学网站在2007年完成了网络作家和文学网站合作制度的变革,网络创作、出版、收益形成新的可以和纸面出版相媲美的“模式”,网络文学网站和作家实现大幅赢利。这为网络文学带来了真正的新生,使得网络写手再也不必通过纸面出版赢利,网络文学终于独立了。

  纵观2007年网络小说的创作状况,三个特点是明晰的:1.创作量急剧增长;2.新的小说类型大量涌现;3.伴随而来的是网络文学读者队伍的稳定扩大,各大文学网站点击率持续上升。2007年春,《重庆空姐》在各大网站点击率创下新高,带动都市小说的阅读热。近年网络言情小说中出现“后宫小说”新类型,如《后宫———甄传》。玄幻类如《诛仙8》、《奇门遁甲》,架空历史小说如《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和《楚世春秋》,盗墓类小说如《盗墓笔记》、《蝴蝶公墓》等都异常火爆。

  总之,网络文学声众势大,佳作频出,但又泥沙俱下,内容肤浅、题材重复的作品不少,如何提高网络文学的创作质量,是网络作家考虑的问题,也是网站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被“重述”的神话

  “重述神话”是由英国坎农格特出版社发起,包括英、美、中、法、德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知名出版社参与的全球首个跨国出版合作项目。重庆出版社是中国大陆的唯一参与机构。2007年1月,继苏童完成了《碧奴———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后,叶兆言完成了《后羿———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的神话》。7月,李锐、蒋韵的《人间:重述白蛇传》出版,至此,“重述神话”中国部分告一段落。也许,在将之当作文学问题加以讨论前,我们有必要首先把它看作是“一项借助尚具市场感召力的作家与对现代人仍有神秘吸引力的神话的联合,以文学在全球化的消费语境中坚持对人类精神源头不断追问的名义,有条不紊地展开的文化产业事件”。

  三部作品,最先面世的是苏童的《碧奴》,而有关的评论针对《碧奴》的也最多,不约而同的是,《碧奴》的评论都提到苏童不羁的想象力以及刻画女性心理的细腻。赞成的,如吴义勤,他从苏童给“孟姜女”改名为“碧奴”的行为中解读出“重述的合法性起点”。反对的,如宋红岭,他借用普罗普的神话分析结构理论,详解苏童是在“神圣叙事的颠覆”中“陈述现实的压抑之感而不是神话的飞翔感”。

  总体说来,《碧奴》强化了孟姜女传说的神性思维方式,复原和填补了传说的语境,强化了传说本身具有的民族特征;《后羿》则将神话历史化、常人化;《人间》站在现代性启蒙的立场上,批判传统民间思维,不重重述传说,而重批判国民性,是它的特点。

    诗歌无聊还是悲壮

  2007年3月,继“裸体读诗”事件后,物主义代表诗人苏菲舒又表演了一次诗歌的行为艺术:诗歌论斤卖。同月,为纪念中国新诗诞辰90周年,14位诗人在哈尔滨签署《天问诗歌公约》。这是诗人自律、诗歌自救的行动还是作秀?2007年10月5日,新疆诗人杨钊“伪自杀”,他和他的朋友们事后宣布“自杀是一场行为艺术”,其行为颠覆了所有的深度、价值和意义。

  与此“伪自杀”行为艺术对应的是诗人余地抛弃刚刚出世的一对双胞胎儿子自杀身亡,余地之死引起一片唏嘘,但诗人形象也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诗歌变成了行为艺术,诗人疯了,还是诗人死了?这是2007年诗歌界必须回答的严肃问题。2007年是中国现代诗歌诞生90周年,步入耄耋之年的诗歌,是选择自我亵渎还是选择以死相拼后的凤凰涅?2007年的诗歌无聊还是悲壮?

  反抗,是新时期诗歌的主题。朦胧诗反抗政治抒情诗,口语诗反抗朦胧诗,口水诗、梨花体反抗精英意识形态,下半身写作反抗上半身写作。反抗的目的就是争夺诗性,然而以反诗性的方式争夺诗性,最终却常常使得诗歌走向无聊。也许,诗歌要做的就是反抗无聊,然而如何反抗无聊呢?难道用无聊来反抗无聊?这个时代还要不要诗歌和诗人,诗人如何写诗,这不仅是诗人和诗歌的问题,也是一个时代的话题。

  与此对照的是“寻找诗歌史上的失踪者”活动。去年年底,上世纪80年代中学校园诗歌运动领军人物姜红伟在网上发出《<中学生校园诗报>创办人姜红伟关于寻找当年诗友的启事》,“意图通过网络寻找到我失散了整整二十年,让我魂绕梦牵的兄弟姐妹们”。接着,姜红伟当年诗友纷纷响应,一时形成较大声势。

  这次指认与重访,对丰富和完善中国当代文学史史料体系和框架结构具有相当价值,同时更是一次诗歌精神的缅怀和重访,显示的是人们对当下诗歌现状的不满以及对诗歌真精神的渴望,是从诗歌内部生发出来的自我拯救的小小努力。

    如何评价中国当代文学

  2007年3月26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汉学视野下的20世纪中国文学”圆桌会议上,德国汉学家顾彬直率地表达了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不满,认为中国文学从现代到当代的发展处于倒退状态,即所谓的从“五粮液”到“二锅头”;第二,当代作家几乎不懂外语,缺乏睁眼看世界的勇气,由于忽视语言的重要性,导致中国作家大多沦为业余作家;第三,中国作家盲目自信,他们看不起自己的文学,却认为中国的作家最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结论是:中国当代作家害怕沉默,不懂得文学创作是一项辛苦的工作。

  顾彬的发言引起轩然大波,许多知名学者纷纷发表看法。蔡翔认为,顾彬是站在西方文学的立场上看待中国文学,其价值立场值得怀疑。陈平原反击最为激烈,他认为顾彬只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过客,并不了解中国的创作实际。况且,作家的价值靠作品来判断,而不是外语。

  但也有学者显示了相对的冷静,学者肖鹰认为陈平原的反应过激。他认为,顾彬的发言切中了当代文学的要害,我们应当认真对待。评论家解玺璋提出,我们首先要反思。作家北村同意顾彬的某些判断,但是以懂外语为标准确实偏激。

  顾彬的言论其实是老调重弹,但他确实提出了一个真问题,而国内学者的反应却似乎更值得反思。中国文学若想走向世界,必须要考虑我们对世界文学作出了什么贡献,尤其是在人类精神的成长和世界文学的进步方面,而不仅仅对某些评论耿耿于怀。因此,以此为契机,冷静思考一下中国文学,更令人欣慰。

    学者作家化和作家明星化

  2007年,中国文学创作实绩,从量上看丝毫不亚于往年。这一年许多作家推出了自己的中长篇新作,有代表性的,如王安忆的《启蒙时代》、格非的《山河入梦》、贾平凹的《高兴》、关仁山的《白纸门》、张炜的《刺猬歌》、毕淑敏的《女心理师》、冯积岐《村子》、程庸《官窑美女》、储福金《黑白》、池莉《所以》、等等,《村子》、《白纸门》等是农村题材佳作,《黑白》、《官窑美人》等是文化小说中的上品。

  近年来,在王安忆、贾平凹、红柯等知名作家纷纷到大学担任教职的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校教授、学者涉足文学创作。大学教授作家化,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学者作家在2007年获得了较大的创作收获。2007年9月,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汪应果的长篇小说《海殇》和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杨剑龙的长篇小说《汤汤金牛河》出版。

  朱栋霖认为,教授作家化现象值得提倡,也值得认真探讨,这个现象在国外很普遍,而在五四时期身兼教授和作家两种身份的人很多。现在一些文学教授忙于文学理论研究,离文学创作越来越远,中文系的学生不会写文章,反映了中国文学教育存在问题,教授作家化会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王纪人认为“教授小说”也存在不足,如有时理性的介入太强,学者本人的思想观点常常突兀地出现在行文中等。郜元宝则认为,我们应以更理智、平静的心态,看待“教授作家”现象。时下的“教授小说”的命名,与过去的“工人作家”等提法来源于同一种模式,都太强调创作者的身份。

  与学者作家化现象相比,作家明星化倾向也得到大家的关注,王蒙、王朔、郭敬明、韩寒等,既是作家,同时也是媒体关注的明星人物,2007年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韩寒的《光荣日》、王朔《千岁寒》等都引起了较大关注。

  2007年中国文学呈现出边缘和主流交汇(80年代生作家和主流文坛、网络文学与纸面文学、两种底层写作置换)、中外交锋(中西学者对话)、文学创作和批评互动、作家身份置换(学者作家与作家学者)、市场和纯文学交响等特点,然而,什么都不能阻碍真正的作家,他们在喧嚣中保持自身,在市场中回归自身。但是,点击率、关注度、销售量成为许多作家追求的目标,导致文学创作越来越浮躁,这也是事实。在某种意义上,顾彬的言论或许切中了当代文学的要害。

  2007年度,记者吴怀尧制作了两份中国作家榜单,一份是他邀请朱大可、张闳、谢有顺等评论家推荐后制作的中国作家实力榜;一份是他按照当年作家版税估算的中国作家富豪榜。细心的读者从这两份榜单还是可以看出2007年中国文学的一点微妙意味的。

  中国作家实力榜:莫言、史铁生、余华、阿来、贾平凹、苏童、王安忆、阎连科、北村等;
  中国作家富豪榜:郭敬明、于丹、易中天、郑渊洁、饶雪漫、王朔、杨红樱、曹文轩、王跃文、余秋雨

责任编辑:
admin


相关文章:
  • 第十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颁奖 (04/28/2013 14:03)
  • 诗歌不是用来取媚权贵的 (04/20/2012 09:50)
  • 文化与人化 (04/13/2012 11:30)
  • 第三届中国诗歌节10月举办 (09/29/2011 10:05)
  • 江湖奇人刘墨村 (08/13/2011 00:57)
  •  
    Copyright © 2001-2014 shigebao.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