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当代华语网络诗歌之见证 欢迎进入诗歌报论坛和全球华语诗人在线交流! 诗歌报新闻中心——做最好的网络诗歌新闻!
  返回首页 ← 
诗人,以诗歌的名义栖居
文章来源:文汇报 作者:缪克构等 发布时间:2009-03-31 15:10:29 点击数:

最新诗歌理论
论坛精华帖子




  诗人蔡天新的主业是数学教授。




  黄礼孩:我顶多是一个热爱诗歌的人。



  铁舞开始诗歌教学实验一大半是出于好奇。                  

           题记

  在人们普遍认为诗歌寂寞的年代,诗歌的发展从来没有停下过脚步,这得益于一批诗人还在认真地写作,一批诗人还在为诗歌的发展默默地尽自己的力量。本期我们介绍的三位诗人,从中可以看到一些缩影。        不能否认的是,平庸诗歌的泛滥与诗歌精神、诗人责任的缺失,使优秀的诗歌和诗歌精神在当下受到了极大遮蔽。只有恢复诗歌的生态、保护诗歌的纯粹性,只有以恢复诗歌及诗人的尊严为突破口,才能进而重新构筑诗歌精神和诗歌文本,使诗歌重新确立一种新的价值向度。我们并不是要求诗歌走向狂欢,保持这个时代人们内心中坚韧丰盈的诗意,才是更为要紧的。




     蔡天新  左手数字,右手玫瑰

        本报记者  缪克构

  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蔡天新先生作为一名诗人的知名度恐怕要大大超过数论专业博导的名头。虽然他先后主持过多项数论和数学史方向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还承担着国家级规划教材《数学与人类文明》的写作和同名通识课程的教学工作,但与他被译成15种文字的诗歌和受邀参加过十几次国际诗歌节和文学节的情况相比,“曝光率”那真是可以忽略不计。我这么说并不是忘记了蔡天新先生在数学领域的卓然成就,而是为诗歌界因为有像他这样的诗人存在而意外惊喜。不是吗?连他自己也常常慨叹,现在许多优秀的学生都把精力转向应用科学,理论研究人才缺乏;与此同时,诗歌的处境也是越来越艰难,诗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每况愈下,难怪有人说:“诗人是当代中国的恐龙。”幸好他还是达观地认为:“诗歌打开了我心灵深处一扇封闭已久的窗户,我一下子看见了五彩缤纷的奇妙世界。”
  蔡天新1963年出生于浙江台州,15岁考入山东大学,24岁获理学博士学位,31岁就做了教授。33岁时,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在《东方之子》中介绍过他。我觉得这已经很神奇了。他还在1984年从研究生时代就开始写诗,迄今已经走过80多个国家和地区,写出了数量惊人的诗歌和游记,同时从事翻译工作,出版了诗集《彼岸》(五人合集)、《梦想活在世上》、《漫游:一个旅行者的诗集》、《古之裸》(西班牙文版)、《幽居之歌》(英文版),游记《横越大陆的旅行》、《飞行:一个诗人的旅行记》、《南方的博尔赫斯》,传记《北方,南方:与伊丽莎白·毕晓普同行》,随笔集《数字和玫瑰》(简体版、繁体版、韩文版),译作集《美洲译诗文选》,主编《现代诗100首》(红、蓝卷)。他有多首(篇)作品入选《中学语文》和《大学语文》新读本,作品被翻译成英、西、法、意、德和日、韩、阿拉伯语、世界语等15种文字,先后应邀参加了麦德林、罗莎里奥(阿根廷)、苏黎世、热那亚、德班(南非)、斯特鲁加(马其顿)、维兰尼察(斯洛文尼亚)、柏林、广州、奈舍(瑞典)、的里雅斯特(意大利)、乌兰巴托、魁北克(加拿大)、科克(爱尔兰)等国际诗歌节和文学节。这是何等的光环?几人能够做到?即使作为一个诗人,这样的成绩已经很了不起了,何况他的主业还是数学教授!
  诗人能不能同时是个数学家?或者说,一个数学家能不能成为一名诗人?蔡天新有个形象的比喻说,诗歌和数学大概算是人类最古老的发明了,如果说牧羊人计算绵羊的只数产生了数学,那么诗歌则起源于祈求丰收的祷告。他还专门写过一篇很精妙的文章《数学家与诗人》,里面这样说:“帕斯卡尔在《思想录》开头差不多这样轻松地写道:凡是几何学家只要有良好的洞见力,就会是敏感的;而敏感的人若能把自己的洞见力运用到几何学原则上去,也会成为几何学家。虽然如此,从历史上看,只有十八世纪意大利数学家马斯凯罗尼和十九世纪法国数学家柯西勉强算得上诗人,二十世纪智利诗人帕拉也曾作过数学教授。而人类历史上唯一能够在两方面都有杰出贡献的或许唯有欧玛尔·海亚姆了,这位十一世纪的波斯人比多才多艺的达·芬奇还早出生四百年,他的名字不仅因给出三次方程的几何解载入数学史册,同时又作为《鲁拜集》一书的作者闻名于世。”蔡天新讲的是世界范围内的案例,或者说,涉及的是自由体的诗歌。在中国古代,一个数学家能写出一些好的诗歌是一点也不奇怪的,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对他们来说,吟作诗歌还不是必修课?东汉的张衡,是浑天仪和候地仪的发明者,又是《二京赋》的作者,他的诗歌“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四愁诗》),何等的漂亮!在现当代也不乏这样的例子,苏步青就能写一手好的旧体诗歌,他悼念亡妻之作:“十三弦上无纤指,六十年来凋玉颜。岂不怀思春畹晚,若为寄远泪阑珊。”读来凄美动人。他的学生谷超豪教授也能写。写新诗的,我就找不出几个搞数学的人了,蔡老师无疑是最知名的一个。他从事的专业是枯燥艰深的数论,涉及解析数论、代数数论、组合数论、计算数论等,但他同时能写一手好的诗歌和文章。有什么办法呢?数学通常被认为是与诗歌绝对相反的,蔡天新并不否认有这种倾向,但他同时觉得数学与诗歌都是想象的产物,“数学家和诗人都忽视具体的细节,更关心本质的东西。”“在一篇科学论文中出现一个优美的数学公式和在一篇文章或谈话中间摘引几行漂亮的诗句,两者有一种‘惊人的对称’”。他还写过几首献给数学家的诗,如《数字和玫瑰》(毕达哥拉斯)、《笛卡尔》、《1637年的一个清晨》(费尔马)。在随笔和游记写作中谈到数学的就更多了,他的随笔集《数字和玫瑰》中的第一部分写的就是关于数学和数学家的故事。
  在数学和诗歌之外,旅行也是蔡天新的拿手好戏。他认为旅行获得的是与写诗一样的最高乐趣:“旅行带来的快乐惟有诗歌才能表达,反之,诗歌产生的喜悦惟有旅行才能相比。”这得益于他的语言天赋。据说他在哥伦比亚的安第基奥大学数学系做访问教授时,第一个学期用英文开了门课,同时努力学习西班牙语,第二学期他竟然可以用西班牙语讲《抽象代数》了。在英语之外,以后他还能流畅地使用西班牙语漫游世界,这可是世界上使用国家最多的两种语言。他从小喜欢绘制地图,脑海里有一张清晰的世界全图,到哪儿都不会迷失方向感。他不需要倒时差,在最嘈杂不适的地方也能酣然入睡,对各种饮食来者不拒。他还有着在各种文化中都呈开放的心态,2003年,他竟然和流行歌手周杰伦、孙燕姿等一起入围《新周刊》新锐榜“飘一代”代言人!没有办法,这个世界只好对他格外垂青了。我听闻他的很多旅行趣闻,不禁哑然失笑。据说有一次他在美国访问,只拿到加拿大一次入境的签证,却在三个相距一万多里的地方以三种完全不同的方式进入加拿大,其中一次就像小时候做过的脑筋急转弯题:有一座桥,全部走完要3分钟,而打瞌睡的哨兵每2分钟都会醒来逼你退回起点,问怎样才能走完那座桥到达彼岸?这段桥对于数学教授可谓小菜一碟。从美国上桥,朝着加拿大走上1分59秒,在哨兵醒来的那1秒里掉转方向,假装朝向美国走,哨兵自然会喝令蔡天新“回到”加拿大。我觉得这很玄,但这就是数学家的智慧头脑和诗人的浪漫情怀美满结合的典范事例。我在加拿大的几个月时间里,两次去看过和平门,而且漫游的边界里程何止一万?结果呢,只吟出了一句“大雪静静地落在美加边界”!
  我们来看看蔡天新的诗歌吧。“当飞机盘旋,上升/抵达预想的高度/就不再上升/树木和飞鸟消散/浮云悄悄地翻过了/厚厚的脊背/临窗俯瞰,才发现/河流像一支藤蔓/纠缠着山脉/一座奢华的宫殿/在远方出现/犹如黄昏的一场游戏/所有的往事、梦想和/人物,包括书籍/均已合掌休息”(《飞行》)。可以看出,他的诗歌采用的是简洁的笔法,绘出的却是一幅清新的风景画。他的诗歌像数学题一般干净、明了,但背后有着丰富的演算过程。又如《罗马古道》:“从前我曾走过这条路/风景依然历历在目/隧道、小溪、葡萄园//铁道线照旧弯来曲去/同样是上上下下的乘客/只不过会英语的人增多了//亚平宁的雨斜落在玻璃上/时光犹如暮色中的炊烟/飘走了又被风吹回来//但那只是偶然的相聚/如果你遇见旧时的恋人/最好把她当成一次回忆”。同样的悠然、静谧,却是一种历经风雨后的沉着和淡然。有评论认为,角色的错位使蔡天新拥有了令人错愕的力量,但他的诗却是那种淡淡然的风格,不繁复,简洁得几近透明,不喧闹,沉默得十分散淡。他似乎是信手拈出生命中匆匆往来的那些细微感触,发之为诗,却细腻、坚韧并且强大。
  蔡天新对现代汉诗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热心投身诗歌的创作和实践,显现出独特的风格,还在于他积极从事广泛的国际诗歌交流活动。1990年代以来,他的足迹到达五大洲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过名目众多的国际诗歌节和文学节活动。他的诗歌除了被推介到主要的英语国家外,还发表在德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丹麦、约旦等国,以及墨西哥、摩洛哥等七个拉丁美洲国家的主要报纸和刊物上。他也热心将国内诗人的作品介绍给国际诗坛,食指的代表作《相信未来》首次被翻译成英文,正是因为经过他的介绍,由罗伯特·贝洛尔德经等译成的。他的这些活动,无疑使中国现代汉诗在国际范围内的交流领域大大得到拓展,对于汉诗走出国门、拓展在世界上的影响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黄礼孩  中国诗歌的“阿甘”

              特约撰稿  李天靖

  广东诗人黄礼孩的诗纤巧、透明、抒情,具有温暖的品质。他的人和他的诗歌惊人的一致。他是为缪斯而降生的人,对诗歌的执著精神令人动容,被人称为中国诗歌的“阿甘”。        从1999年以来,黄礼孩先后与安琪、江涛、陈陟云等诗人合作主编,推出了《诗歌与人:中国大陆中间代诗人诗选》、《2002中国女性诗歌大扫描》、《2003中国女诗人访谈录》、《最受读者喜欢的十位女诗人》、《俄罗斯当代女诗人诗选》、《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女诗人诗选》、《国外五诗人诗选》、《1917-2007中国新诗漂流书》、《5·12汶川地震诗歌专号》、《5·12汶川地震诗歌写作反思与研究》、《新诗90年序跋选集》等,对处在嘈杂模糊状态中的新世纪实力诗人的写作,用板块集纳的方式,做出了系列性的推介。
  黄礼孩先后推出“70后”、“中间代”、“完整性写作”“、“女性诗歌”、“翻译诗歌”、“序跋选集”等专题,特别是对“中间代”的诗学命名,产生深远影响。“中间代”诗人大多出生于六十年代,诗歌创作起步于八十年代,成熟于九十年代。诗人安琪在《中间代:是时候了》一文中说,“谁都无法否定这一代人即近十年来在中国大陆诗坛是最为优秀出众的中坚力量。在文本上行动上为推动汉语诗歌的发展做出不懈努力并取得实质性成果,因命名的艰难成为当时着手编《诗歌与人:中国大陆中间代诗人诗选》的第一个根本性难题,礼孩和我最终确定下‘中间’的称谓,得到众多诗评家及有关学者的认同。”2004年6月《中间代诗全集》(上、下卷,共1273页)由海峡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使“中间代”这个概念成为当时中国诗坛一道令人瞩目的风景。诗人于坚说:“黄礼孩一直在默默为中国诗歌做事,做比较实在的事情。今天的中国文学需要这样健康的存在。”确实,黄礼孩一直敬重那些在漫长岁月中坚持写作并越写越好的诗人,他源源不断地推出他们的诗篇。
  2005年,黄礼孩开设了“诗歌与人·诗人奖”,作为独立编者和唯一的评委,依据自己对世界、对艺术、对审美和生活的阅读经验所形成的美学品质,来评判诗人及其作品。首届“诗人奖”颁给葡萄牙著名诗人安德拉德,表彰他“保持纯粹性的诗歌写作,紧贴土地,超脱世俗,呼唤用心灵与自然的沟通,并积极发掘语言的秘密。”第二届颁给了“七月派”最后一位老诗人彭燕郊先生。第三届颁给诗人、翻译家张曙光先生。第四届颁给了女诗人蓝蓝。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面对人类的灾难,黄礼孩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他联络《诗生活网》发起了给全国诗人的倡议书,为灾区捐款和写诗。他在广场举办了诗歌朗诵,为灾区筹得了八万多元。在筹款的同时,黄礼孩向全国诗人征稿,并在此后出版了两期地震诗歌专刊《5·12汶川地震诗歌专号》、《5·12汶川地震诗歌写作反思与研究》。“出版《5·12汶川地震诗歌专号》,是因为当时觉得中国发生了那么大的事件,诗歌不能缺席,诗歌应该记录这个事件。而《5·12汶川地震诗歌写作反思与研究》是面对汶川地震引发的全民诗歌热潮,进行了反思,后来被评为‘2008年中国诗界十大新闻’之一。”
  在广州歌舞团工作的黄礼孩,业余时间帮别人写音乐短剧、写歌词、主持人串词和朗诵诗,靠写这些赚钱来推动诗歌事业。生活中他穿最普通的衣服,用旧的手机,笑容憨厚,为人平和,但全国的诗人到了广州都会去看他。看到最近有媒体把他称为“诗歌义工”,黄礼孩说,“也许我是把精神生活看得比物质生活重一些的人。汶川地震后,义工这个词被重新擦亮。我们这个社会非常需要义工,需要义工精神。朋友们善意把这个美名给我,但我不觉得自己是一个义工,我顶多是一个热爱诗歌的人。对于诗歌我不觉得自己有多大的责任,诗歌不是个人能力所能推进的。我仅仅是喜欢,或者说我只是一个有观点、有自己想法的编者,我只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这与义工多多少少是不同的。”
  他说,“我想不起来,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我自己只知道一刻不停地奔跑;奔跑是必要的,“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全部情感、力量的倾注。曾看过电影《阿甘正传》中的阿甘,也一天到晚在奔跑。”
  “河流像我的血液/她知道我的渴/在迁徙的路上/我要活出贫穷/时代的丛林就要绿了/是什么沾湿了我的衣襟//丛林在飞/我的心在疲倦中晃动/人生像一次闪电一样短/我还没有来得及悲伤/生活又催促我去奔跑”,黄礼孩这首被选入大学教材的《谁跑得比闪电还快》的诗歌,就是对他自我生命的写照。


          铁舞  新诗教学实验者

             特约撰稿  杨柯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探索——铁舞诗歌教学实录》最近出版。作为诗人铁舞在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附属学校3个学年6个学期的新诗教学实验的成果,这本书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诗刊》社老编辑、诗评家吴家瑾先生说:“从事诗歌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诗人,而是培养青年学子有良好的心智,我对这一点很是赞赏。我觉得从事诗歌教学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基础性的工作。”特级教师于漪评价铁舞的诗歌教学“和别人不一样,也很好……”。
  2003年,铁舞被一个朋友推荐到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附属学校的校长张莹晶面前。从那时候开始,他开始和中学生接触。晋元学校给他一个班级,一个星期安排一节课,列入课程表。这在晋元学校历史上是从来没有的。年轻的女校长一看这个“小个子”诗人,听完他的最初设想后,就认定这是一个“挨上他做就会把事情做得最好的人”,也就没给他划任何教学框框。
   铁舞说,做这个诗歌教学实验一开始时一大半是出于好奇。搞诗歌教学实验,究竟实验什么?是为了教这些孩子们像他一样写诗歌吗?不是的。是为了陶冶心情吗?是为了能够欣赏诗歌,使中华民族的诗歌传统不至于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失守吗?这些都是,又不完全是。是否还可以有新的向度?铁舞在诗歌教学中做了一些在旁人看来不那么顺眼的阐发,例如诗歌与数学的联系,比较诗歌中的比喻和数学中的“相似”概念,一个数学家的思维和诗人的思维是否可以互相启发、“越界沟通”?铁舞说,他那么做,不在于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而是给学生提示一个方向:不要把一门学科和另一门学科完全割裂开来,而是用诗歌的思维手段,激发大脑无穷无尽的潜能,他的诗歌教学的实验性就在这里。
  为了取得学生的有效配合,铁舞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学生的想象力。第一次上课,铁舞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拇指翘起的拳头,代表打开;大拇指握着的拳头,代表封闭。之后,铁舞要求同学们寻找生活中代表打开和封闭的形象。学生们写(画)出许多形象,如小鸡破壳、合起来的书和一本打开的书、接受阳光照耀的绿叶和背阴的树、开门和关门等等。接着,铁舞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一棵行走的草”,让同学们联想。全场鸦雀无声。是呀,怎么会有“一棵行走的草”呢?谁见过?慢慢的,有些同学回过神来。最前面的一个同学勇敢地站起来,说了一句:“一个没有家的人”。“好!”铁舞表扬她,“你的思维已经处于打开状态了”。在后来的练习卷里,铁舞经常性地附加这样的题目,检查一周来学生的心是打开的还是封闭的。

  有一次,铁舞给学生出了这么一道练习想象的题目:
  子夜的灯
  是一条_的
  小河

  有同学发展成篇,写出了这样一首小诗:子夜的灯/是一条铺满萤火虫的/小河//一盏灯是一颗星/享受星光的沐浴/躺在群星组成的床上//用铺满萤火虫的小河照照自己
  铁舞上课别具一格,他会让学生走出教室捡落叶,然后面对落叶感受自己的体验;他把同学带到草地上,体验与泥土、小草亲近的心情;他会买下一本几米的画,撕下来,隐去了说明文字,分发给同学让他们看着画随意想象,老师只提出分行的要求。铁舞说,长期以来学生们习惯于单一的教学模式,他的诗歌教学实验就是要把他们引入一个新的天地。

责任编辑:
admin


相关文章:
  • 第十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颁奖 (04/28/2013 14:03)
  • 诗歌不是用来取媚权贵的 (04/20/2012 09:50)
  • 文化与人化 (04/13/2012 11:30)
  • 第三届中国诗歌节10月举办 (09/29/2011 10:05)
  • 江湖奇人刘墨村 (08/13/2011 00:57)
  •  
    Copyright © 2001-2014 shigebao.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