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当代华语网络诗歌之见证 欢迎进入诗歌报论坛和全球华语诗人在线交流! 诗歌报新闻中心——做最好的网络诗歌新闻!
  返回首页 ← 
诗歌归来者现象探微
文章来源:作者BLOG 作者:愚木 发布时间:2011-07-21 12:02:12 点击数:

最新诗歌理论
论坛精华帖子



 

    1、诗歌的放逐与诗人的归来



  诗歌最终是要回归到它的本源,这是诗歌自身的要求。

  当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一批诗人开始回归诗歌,他们拨开纷繁错乱的诗歌万象,对中国诗歌进行溯本清源。他们是一群80年代从事诗歌的写作者,经历过朦胧诗崛起和第三代诗歌的反叛。到了80年代中后期,朦胧诗越来越晦涩,第三代诗歌也从消解理想和崇高,最终转化成对文化破坏性的施暴,甚至过于追求语言的粗鄙化,使得诗歌失去了大量的阅读者,中国诗歌失去了根基,逐渐的边缘化。之后,伴随着80年代末的社会震荡,主流意识形态对文化的禁锢,以及90年代初涌起的市场经济大潮,对诗人地位的冲击和诗人精神的幻灭,这一群诗人最终远离了诗歌。

  而待他们再次“复出”的时候,已是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

  近年来,大批的诗歌“归来者”陆续返回诗坛,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渐成一股潮流。“归来”成为诗坛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2007年1月,在河南郑州杨炳麟诗集研讨会上,诗人洪烛谈起了诗歌“归来者”这一现象。之后,在《新世纪诗歌的归来者浪潮》一文中,洪烛将诗歌“归来者”形成的原因,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文学艺术更是伴随互联网的普及而别开生面,”另一方面,“在探索与创新方面无所不用其极的新诗遭遇了瓶颈,不仅在社会影响、艺术品位上有向边缘、庸俗、低俗下滑的危险,而且艺术进取心渐呈强弩之末。”

  进入新世纪以来,诗歌已由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萧条而逐渐升温。这一时期,诗歌在场,貌似一片繁荣的景象,诗人队伍空前壮大,各种流派精彩纷呈。然而,在其繁荣的表象掩盖下,却是诗歌价值和原则被彻底颠覆,下半身、垃圾派、梨花体等大行其道,中国诗歌俨然已沦落为不堪的境地。潘洗尘曾在回答《陌生诗刊》主编古筝的提问中,对这一时期的诗歌现象做了精辟的论述。在他看来,这只是“于一个民族精神更为困惑的时代,在诗歌被彻底颠覆和沦陷的时代。”①

  诗歌写作自有其原则,它所承载的只是人性的真实和真情。意识形态所确立的文化主流的介入,而对非主流文化的禁锢,也是诗歌偏离其自身原则的一个重要因素。每一次的偏离总伴随着一部分诗人的离场,这都是暂时的。一旦外部环境得以宽松,诗人的自我觉醒,离场的诗人终究又会回归到诗歌中间来。正如潘洗尘在《“归来者”诗群正在大地上迅速蔓延》一文中所说的:“我们选择在这个时候“还乡”,返回理想之乡、正义之乡、精神之乡、诗歌之乡,我们义不容辞,我们理直气壮!”

  诗歌长久的放逐,诗人再次归来。“归来者”们开始自觉地承担起了一个诗人的责任。“归来者是准备“反哺”诗歌的,以回报诗歌对我们心灵曾经的哺乳。”②

  山雨欲来风满楼。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归来者”们正以集团写作的方式,为中国诗歌重新找回它的本源。



      2、诗人的归来与诗歌价值的回归



  “归来者”不是一个新的命名。纵观中国新诗的发展历史,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末,中国就曾出现过第一批的诗歌归来者。他们是一群被文化禁锢所放逐的,失去了写作权利和自由的诗人。

  七十年代末,随着“四人帮”的粉碎,一批被打倒的诗人,重新回归了诗坛,这其中就有艾青、流沙河、绿原等。这一时期的诗歌正经历着一场历史的转型,由以往单一的歌功颂德模式,转为多元交叉的新诗格局,诗人的创作个性和写作自由得到普遍的尊重。1979年《上海文学》刊登《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文章③,诗歌创作出现了新的转折,由从属于政治,充当政治的“工具”,返回到日常生活的领域,成为人们灵魂和生命的栖所。诗歌开始返回到其自身艺术属性的道路上来。

  1980年,艾青出版了他复出诗坛以后的第一部诗集——《归来的歌》,并以此命名“归来者”。此后,流沙河创作了《归来》,梁南创作了《归来的时刻》等,标志着诗人第一次全面的“归来”。

  新世纪十年的“归来者”,有别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那场诗人的归来。因而命名为“新归来”或者是“第二次归来”。这一批的诗人当中,囊括了朦胧诗、第三代、中间代以及80年代校园诗人等,其中代表诗人洪烛、沙克、邱华栋、小海、李少君、周瑟瑟、义海、古筝、潘洗尘、马萧萧、唐朝晖、周占林、汤松波、姜红伟、江雪、雷默、雪丰谷等等。

  整个90年代以及新世纪初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造成了大众文化的急剧膨胀,文化不再是严肃的,而是被赋予了快餐性和娱乐性的特点。诗人不再居于象牙塔中,成为一介平民,在生活的奔波中维护自身的生存。一切的价值观念都具有了功利的性质,诗歌开始朝着媚俗与被娱乐的方向发展,诗坛成了名利的追逐场所,因而,诗歌也就失去了应有的独立的标准和原则。虽然,这一时期,诗歌仍然在不断的分化和变革中,但是,文化的杂陈和价值观的丧失,最终导致诗歌步入迷途。下半身以性器官切入诗歌,垃圾派的谩骂和以及梨花体的将口语变成了口水等等,都是对诗歌特有的审美理念的戏弄和嘲笑。人们对诗歌产生了迷茫和失去信心,诗歌渐渐疏离了人们的视线,被放置于边缘化的一种自生自灭的危险境地。

  诗歌由晦涩转而昵俗,这种另一个极端的贫民化倾向,加深了诗歌边缘化。读诗的人越来越少,诗歌俨然成了诗人自已的圈子,成了自娱自乐的场所。诗歌成了可有可无的生活“衍生物”,不再是人类灵魂的产物。80年代成名的校园诗人伊沙,在其一首《饿死诗人》的诗歌中,以近乎呐喊的方式呼吁:“饿死狗日的诗人”。与其说是诗人对诗歌无能的一种谩骂,不如说是诗歌精神严重失缺的一种悲愤的控诉。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的传承推动诗歌的发展,任何的偏离,都是要回归的,因为人性需要良知,诗歌需要浪漫。诗人的归来,其实更是诗歌价值的回归。

  2007年1月25日,车前子、叶匡政、冯晏、芒克、老巢、宋琳、张清华、树才、梁小斌、莫非、桑克、默默、潇潇、潘洗尘14位诗人在哈尔滨参加了“第一声——让诗歌发出真正的声音”主题诗歌活动。在活动研讨会上,诗人们针对诗歌界的现状发表观点,最后经过一番商议甚至争论,达成了诗人用以自律的《天问诗歌公约》。

  “让诗歌发出真正的声音”,吹响了诗歌价值回归的号角。这是一场雅与俗、灵与肉的斗争。诗评家唐晓渡认为,先撇开公约内容的好与坏不谈,在一个审丑成为时尚、污秽成为时尚、美丽和智慧成为垃圾的时代,在一个“什么都是扯淡、想怎么着都行”横行天下的时代,应该有人出来提个醒——“并不是什么都是扯淡,也并不是想怎么着都行”。

  “归来者确实是近年来诗歌繁荣的中坚力量,他们有过八十年代的经验,而且保持着八十年代的激情。对于中国诗歌的发展,这批归来者将成为很重要的力量。”④



      3、诗歌价值的回归与诗歌新潮流



  2008年,继《陌生》诗刊出版《归来者诗歌专刊号》之后,中国青年出版社推出了《归来者诗丛》,出版了洪烛的《西域》、邱华栋《光之变》、汤松波的《灵魂没有淡季》、周瑟瑟的《松树下》、吴茂盛的《到达或者出发》、周艺文的《我和你》六位诗人的诗集;同一年,“南方诗歌研究中心”“新归来者诗群”列入2009年专项研究课题,并计划将专项研究的论文集结出版。

  2010年3月号《诗刊·下半月》在诗歌版图专栏中,以“再集结诗人”作品选,推出邱华栋、江雪、杨春生、海啸、汤松波、古筝、郭豫章、应闻、洪烛等归来者的诗歌作品。 同年,广西《红豆》杂志2010年3月号“本月主打”推出“归来者诗群”专栏,头版头条的大规模地刊发了30多位归来诗人的作品。

  2011年6月19—20日,洪烛与沙克在江苏晤谈,谈到“新归来诗人群落”的建设发展问题,两人提出建立新浪网“新归来诗人官方博客”。

  “新归来者”现象,已成一股潮涌之势,引起中国诗坛的广泛关注。

  诗评家张德明和向卫国在《关于当代诗歌创作现状的对话》一文中,对“新归来者”做出了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义:“有一些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已经步入诗坛并产生了广泛影响的诗人,出于多种原因90年代很长时间从诗歌界退场了,近年来却纷纷回归到诗坛,在各种刊物中相继露面,向人们展示了归来后的艺术创作,他们的归来对推动中国诗歌发展来说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新归来诗人,作为诗坛一支熟练的生力军,他们亲历了整个80年代中国诗歌变革的历史进程,目睹了第一批归来者,返回诗坛之后,衔接五四以来的新诗传统,同时,他们也有意识地打开与现代诗歌对话的渠道,从外国的新诗理念中汲取营养,历经80年代的诗歌锤炼,确立自已的诗歌审美观念和立场。

  新归来诗人,以复兴诗歌为目的,以反哺诗歌为己任,以集体归来和集中展示的方式,正悄然之中改变着诗坛的格局。

  据此,诗人洪烛在《新世纪诗歌的归来者浪潮》一文中,大胆预测诗歌将可能再现1980年代的繁荣景象。

  中国新诗近百年,经历了两次的诗歌回归,历史已经证明了第一次诗歌回归的价值。总体上看,整个80年代,诗歌的发展存在着两个共生共存的主流,即现实主义诗群和现代主义诗群。前者属于一批诗歌的归来者,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复归诗坛,而后者则是一群新兴崛起的年轻诗人。虽然,两者在诗歌变革、立场以及艺术审美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和激烈的争论,但是,从诗歌的传承上看,归来者的诗歌主张,对现代主义诗群,特别是朦胧诗的崛起,还是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第一、归来者开始破除颂歌体的一元模式,提倡多元共生,摒弃“假大空”的政治狂热,呼唤诗歌的真实和真诚,呼唤诗歌直面现实的人生。第二,强调抒情主体在诗歌中的主导地位,争取诗人独立的文化存在价值,诗人的写作自由和人格尊严得到尊重。第三,由外在生活的表象转向内在灵魂的探索。
  中国诗歌的两次回归可以说是殊路同归,我确信,第二次的回归,定会给中国诗歌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也许,诗歌价值的回归终会推动一个新兴的诗歌浪潮的崛起和出现。我们拭目以待。



① 潘洗尘·《“归来者”诗群正在大地上迅速蔓延》

② 洪烛·《新世纪诗歌的归来者浪潮》

③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④ 洪烛•《归来者:不是宣言的宣言》

原文出处:愚木BLOG

责任编辑:
admin


相关文章:
  • 第十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颁奖 (04/28/2013 14:03)
  • 诗歌不是用来取媚权贵的 (04/20/2012 09:50)
  • 文化与人化 (04/13/2012 11:30)
  • 第三届中国诗歌节10月举办 (09/29/2011 10:05)
  • 江湖奇人刘墨村 (08/13/2011 00:57)
  •  
    Copyright © 2001-2014 shigebao.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