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当代华语网络诗歌之见证 欢迎进入诗歌报论坛和全球华语诗人在线交流! 诗歌报新闻中心——做最好的网络诗歌新闻!
首页 | 新闻 | 纸刊 | 网刊| 专栏 | 理论 | 推荐 |专访 | 专题 | 随笔 | 大展| 出版 | 论坛 | 活动| 相册| 邮箱



    共和国词语


      作者:孙文涛 2006-10-17 09:35:27 来自:邮件来稿 阅读指数:

热门新闻
 
共和国词语
   (“我的文学与历史回忆”之二)
       孙文涛

   
   “我们得到了天空,
   却失去了大地”。(题记)
   
   
   工人:
   我不是“工人阶级”儿子。于1952年生在吉林省乡村,1958年进城,非常遗憾的是我是一个旧中国“地主”的儿子,缘由姐姐、姐夫在当年东北工业基地当工人,才于1960年入长春客车厂子弟学校,有幸成为建校第一批学生。
   该厂是标准大型国有厂,创建于1956年左右,其规模仅次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早期为保密用代号称。历史上多时达上万名工人,这里制造出了国产最早的火车客车车厢,50、60、70、80年代中国铁路上跑的绿色车厢几乎全部为这里制造。1970年北京投运的中国最早的地铁列车也产自这里。
   在1962年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亲见到源源不断的崭新“解放”牌墨绿卡车装配,以当年每5分钟一台速度下线,还有国产最早的“东风”轿车、“红旗”轿车,这是新中国第一个汽车基地。浩大的国产制造业吸引了我,从此我对我国工业、了不起的工人一生都非常有信心,终生没染上崇洋的坏毛病。
   我看见工人穿着蓝色簇新工装每天昂首挺胸步入厂门,50、60年代的国营工人地位最高,特别是50年代,当年厂干部见了工人要先微笑点头,甚至先让路,非常真心和蔼,(他们理念中仅仅是给工人服务的!),20世纪中叶我国工人阶级的多少舒坦、豪迈与光荣竟有幸被我撞见!小时我最羡慕的是当个工人。并烙下了“工农至上”的早期共和国不灭信仰。
   
   
   
   城市、街道、树木:
   1960年代开门的长春,比起今天,树多,人少,车少,街道宽,风格很是朴素、整洁,还有不少日俄建筑,街路旁两排高大的北国白杨树(与我国各城市的历史树木命运一样,大多悉数被近20多年内改建砍伐),它们标志我国东北方城市特有格调秉赋。(近年我国各城市建筑雷同平庸面貌已与40年前迥异。)
   街道树荫覆垂显得幽静,白天路上除了老人儿童,看不到一个闲人,全都在工厂学校机关里忙,如果有一个闲荡,说不定会引起公安的注意。那时的公安旣今警察,着一身白制服,裤牙上一条红线,严肃不苟,一身正气,但对小孩特别和蔼。一至六年级,我身边从未听说有一个学生被错抓,关,或打的。但对违法的人和事,则格外严厉,无私可循,如养犬,规定城镇不许养就是不许养,任何一民警在任何一街区都会立即“令行禁止”。
   严格治国,浩然正气,是少年共和国予我庄严印象。
   
   养犬:
   60年代县以上城镇严禁养犬。(我至今以为在我国凡数万户口城镇,应坚决取缔养犬,长期立法坚持。此概因我国人口密集,空地稀少,不同西方国情,不可与西人坏习惯乱学。)今回看五、六、七十年代严厉禁养对节约、防疫、公共卫生、纯净民风四项均非常正确。
   60年代初县以上城镇严厉灭犬一次,此后肃清很久。文革导致涣散至70年代初又蔓延,1974年左右大规模灭一次。1982年左右又次蔓延,此次取缔未净。
   最近一次大规模蔓延自90年代以来,历时十几年,此番插入人的信念崩溃,生活糜乱,行为倒置等,加之西方“宠物神圣”旗号唬人,清理无力,理念混肴,城镇乡大蔓延,穷富皆养,估计数目几达上亿。给我国急趋高度城镇化“公共疫病传播”埋下重大隐患。
   
   
   标语:
   “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勤俭建国”,我上学沿途写着这些标语,它们可不是写着玩的,而是落实到每一个人的细微行动里。商店里写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公共化的社会理想。学校写着“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一代新人”等。提倡把一切献给公共、集体主义、螺丝钉精神、反对个人至上、要先人后己、推崇劳动光荣、不劳而获者可耻……等。这些理念构成早期共和国基本精神。
       
   
   工厂:
   从小学到初中毕业,因一直在工人子弟校,下乡后回城又进厂当工人、工厂管理人员十几年,故与大中企业接触密切,感情深厚,了解较多,发现它们结构科学,管理严密,运转有序,效益巨大。
   原东北有多少大型工厂?70年代初青年时代我有幸曾到过哈尔滨、沈阳、大庆、鞍山、本溪、齐齐哈尔,吉林等一批重工业城,犹记灰茫茫望不到边工厂群,烟囱林立机器轰鸣蒸汽冲天景象.哈尔滨早在60年代既有个区叫动力区,沈阳亦有个区叫工业区,仅这两地各集中几十万工人日夜劳动。为我国往昔东北密集闪耀“天下财富”群。
   
   
   银行:
   60年代银行没有保安之类,与客户间也没有任何隔离措施,就隔一道普通柜台,到银行来取钱的工厂会计,有时因忙只来一个人,就可把全厂巨额工资取回,不用担心坏人尾随,因为治安严格人心不乱。“你胆大啊,那么敢去抢银行吗”这样的年轻人触法玩笑话只产生于文革后。
   50、60、70年代直至80年代的前段,原大中型国企与国有银行是真正的“鱼水关系”,收入悉数全交银行,生产再从其一块块钱贷款;国家是通过银行操控企业命脉的。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多年运转良好,为国家积累巨大财富。改革后的经济起飞就奠基于这个基础。
   东北相当多有规模工厂90年代前后纷纷“倒闭”。最早其一个主原因是银行不再贷款。银行不再贷款是不讲理的。原因是企业的几十年积累统统存在国家税收和计划经济的产供销手里。工厂倒闭、及匆忙真假“改制”后的最大损失者是工人群体。工人的几十年财富积累突然找不到“认帐人”了,或找到了亦所剩无几。企业倒闭另一重要原因是近一二十年来原工厂负责人,层层将国有资产侵吞“私有”。
   
   
   “干部子弟”:
   在大型企业学校,自然班上有干部子弟,我经历了共和国由四亿多人(50年代),变为六亿人(60年代初)的阶段,人口少,干部更少,虽然在省城里,地市级干部就是了不起的大官了,我班还有副省级的,如有一汽党委书记的儿子(当年书记是一把手),长春客车厂厂长的女儿等,他(她)们的父母都是解放前的老革命,作风严谨,教子严格,他们按级别配备苏式“伏尔加”牌小卧车,从未见送子女一回,其子女吃穿用均与工人孩子差别不大,至今令人钦佩。
   
   
   
   前苏联:
   学前最街头学的城市民谣“苏联老大哥,骑着摩托车,苏联老大嫂,戴着罗马表……”,孩子们在街上常尾随苏联专家,他们常是夫妇一起走,还挽手,对中国人特别友好,无比真诚微笑着一定掏出糖或预先准备小玩具相赠(那种共建一种新人类新世界,由神圣信仰结成盟友互爱而非礼节性感情,今天环世界已很难找到,稀罕珍贵)。那时的苏联在我心中煌煌万丈,是世界上顶强盛伟大的国家,是我国未来高耸入云榜样。有的家长还特为孩子起名字带“莎”“卡”“夫”等以示纪念崇拜纪念。
   (苏联“解体”,东欧巨变,是我一生观察到最大“人类惨剧”之一。我以为此变化利弊参半,之初蒙受损失最大者那里半数以上底层百姓,受益最多的西方列强、本国少数新官僚、工商新贵、社会趁火打劫者、祖国财富瓜分者等。)
   
   
   “同志”:
   50、60年代人与人通称同志,包括干部,意指平等。
   “小姐”已废止,是指旧中国阔佬,和富人的女儿;外国洋人官商及旧国家阔者老爷才叫“先生”,但先生褒义另还可指年长的尊者,及旧社会私塾老师类。
   70年代后十几年中城里一般互尊称“师傅”,竞不分男女年龄,有点怪不确切。“老板”一词多年废止不用,指旧时资本家、大包工头吸血鬼。
   
   
   “小姐”、“先生”:
   90年代后又拣起称先生、小姐,不伦不类不准。试想一个50、60岁男人称20、30岁男人为先生对吗?而称一年轻女性为小姐又似含有轻薄意。先生,他是“先出生的尊者”吗?!“先生”“小姐”2词不符合已经历革命、建设、改革三阶段后的我国现今人际关系。
   称男士、女士,像是欧化词,男士,汉语原为男仕,有单人旁意指当官的人,这个代用也不合适,有違现代平等。我想既今实际已改当年共同“志向”概念,如无称呼,不如暂借民国初和抗战时“同胞“之称,虽有点旧。书面互称“尊某男同胞”“尊某女同胞”谓。(原五六十年代“同志”意指明确,谓引入苏联的革命含义“有共同志向”者。)
   今天最好再造一符合我国新历史发展名词。更不可死灰复燃称“老板”类,将劳动间人际关系倒退到革命前。
   
   
   人际关系:
   50、60、及70年上旬城市人际关系,主要靠两点维系,一阶级感情加共同信仰,二社会共同财产加劳动关系。
   经历了几十年,今我觉人际间说到底还是社会财产权、加劳动关系。50、60年代所以有很长一段人际大和谐,就是调整好了多数人劳动、与社会财产间关系,这个关系,原是任何社会人际的“基础的基础”(!)
   
   
   
   “出身”:
   很奇怪,改革后,许多旧中国穷得无裤穿的穷人后代,却偏偏把曾给他们父辈分田地财产、分工作的人骂个底朝天。而我这个一直受到“思想改造”的旧社会剥削阶级子女,却什么都不想多说。这倒真有点似“涅磐”经历,错位换置。
   我生在解放后的1952年,故从未享受过一分比别人多的田土,也未见过旧时的我家一件财物,却受直到26岁前的压抑。从佛理因果角度我觉得上一辈占有大地财富过多,造下贫富悬殊“罪孽”,秧及于我。
   
   “饿死人”、“三年困难”:
   困难期间基本是1960-1962年左右三四年。但80、90年代里人们似乎喜欢夸大了。
   饿是有的,但据我亲历身边的省城,却未见一个真正直接饿死的。原因是当年城镇供粮管理高度公平,超乎今天想象的严密。事隔20、30年又有人说饿死几千万啊,几百万啊,当时中国一共才几亿人口呀,若如此摊到我这城市还不尸横满街?我当年亲历亦未听说乡村饿死那么多。估计是跟着西方的调子夸大其词。
   
   
   
   “地主”、“资本家”、“子女”:
   (今我觉即使换位站在当年“无产阶级”角度回看探讨),对地主,资本家等解放后已失去财产的人,有最多8~10年劳动改造已足够,然后沦为平民,历时20多年超长。
   而她们的子女,解放时未成年的,特别是新社会出生的,应与其他工人,农民子女平等,施加“思想改造”全无必要。60年代黑人在美国受歧视是因看得见的“肤色”,而他们仅仅为一个业不复存的“财产概念”。坏出身者当年入团,入党,招工,提干,参军,乃至长工资,分房,好工种,婚姻等,一切政治经济利益均蒙受损失。
   
   
   “农民进城:”
   解放后50年代农民均可随便进城工作。严格意义上的户籍制度产生在1957年之后。当年的城乡隔离是必要的。我小学,及初中,城市罕少看见要饭的人,很快会被匆匆带走。我几乎从未看见一个真正意义失业的人,因为除了判刑者,谁都不可“没单位”。到1960年后,农民不经允许进城为“盲流”。60、70年代鼓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几千万知青及干部、知识分子下乡进一步巩固了“新农村”概念。这个主体方向是正确的。
   (今1亿5千万农民进城利弊参半。何不鼓励青年文化农民建新型乡镇?过度的城市膨胀会造成类似南美城市混乱、犯罪增加、贫富悬殊社会毒瘤。我们不是欧洲小国,人少秩序好)
   
   
   社会福利:
   50、60年代,令我永生怀念、赞赏者为:“就业,医疗,教育,住房,劳保”这5项。这5项确充分体现了所说“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世界上其他制度比拟不了的”。当年这几项城市里已做到,几乎是免费的,虽今看水平不够高,已造成人人经济“大平等”。
   无论将来社会怎么变化,此5项不能减少或取消;并要长期为之奋斗;因为它们含有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存、平等福祉。
   
   
       “民主生活会”、“群众监督”:
   若说50、60年代有几样最重要的好东西,这是一。学校,工厂,机关,至少每月开一次。会上请群众提意见,真的不是假的,主要是给单位干部,各级领导,各种不合理事务。提了立即整改。群众的积极性就是从这里来的,因为他们感到自己是天下真正主人翁。
   文革前的工厂、机关“坏头头”最怕工人及群众这种监督。这个好传统约隐没于文革及后。
       
   
   游行、公共广场:
   50年代游行最多。游行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公众“释放感情”的极嘉方式。60年代初也不少,五一、十一、一切节日,庆祝日,令人兴高采烈,类似拉美民众狂欢节。升起一种人之间共同感、亲爱感、平等感。游行时候人们美好一面天然性释放出来,竟都自觉互关互爱(当时城市人少并无太多交通问题。游行没有人会“闹事”,因为大家意见高度一致)。任何国家都不能禁止游行,禁止游行是对国民的蔑视。
   广场当年全叫公共广场,或大或小,上植花草树木,不收费,每个大城市都有十几个乃至几十个,国家免费维护,为一种大众休息场所。
   公园直到70年代还是免费,80年代初象征性收一点。公园昂贵是荒谬的是对纳税人的侵犯。
   城市广场毁灭于80、90年代,扩路,改建等。公园、广场之所以呼“公”字,是因为它们是一种重要“市民环境福利”。
   90年代起各城市不少广场改叫“文化广场”,匪夷所思。广场的公共性和集会性才是她的灵魂。
       
   
   误诊、交通肇事:
   50、及60年代之初,骑自行车需安装夜间车灯,没有车灯夜间骑车需拿一手电筒,以保障路人安全。
   50、60、年代我几乎从未听说医生误诊致死病人,更不可因无钱不给治致死,会被追索法律责任。
   轧死人的司机几乎会立即逮扑,情节重者量刑,故无人敢造次。有一次我看见一个给人撞成轻伤的中年司机吓得停车蹲地抱头大哭!60年代居民丢一点微小东西派出所听说了会主动访查上门,追查到底。(法律从细微执行,严厉难以徇私,故秩序不紊)(法纲初次松懈从文革中后期始)
   
   
   “公有制”“私有制”
   积个人几十年经验:
   公有制从利他开始,到利己告终。
   私有制从利己开始,到利他告终。
   人们昨天把“公有”吹上天,今天又把“私有”吹上天。它们综合比较,各有利弊。半公有制半私有制混合体也可存在。万能良药人类根本没发现。重要的是具体怎么做,公平、和均衡多数人的利益等。
   
   
   学校、学费:
   50、60、年代学校无权开除学生。只有量刑或劳教后才可以,理论是,学校就是教育学生的地方,不可推卸责任给社会,再造成其它社会问题。故小学到毕业,几乎没有开除的。(今天我认为这个理论与实践仍是正确的。)
   学杂费低微,各别交不起的,学校要求家长单位开具证明,免除,但无论在此前后,学校均无权停止上学。当年无一份假介绍信,会几乎等同违法.学费基本国家负担,九年制义务教育。
   
   
   “教育改革”:
   60年代中旬有个提法“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历许多年,我觉这两句对当年既非常有针对性。但其后并未获解决。
   1980年代中小学比文革前加重课业,过度重视考试敢比旧“科举”。迷信“文凭”风嗡起,80年代初一切“选干”只看大学文凭,此根本不符合当年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有限、各地城乡间差别大的国情。
   
   
   旧上海、旧香港
   私有制是世界“万恶之源”,因为导致贪欲,争夺,倾轧,多数人贫穷,少数人富有。旧上海是骗子手、大亨、冒险家的乐园,半殖民地城市,一方面灯红酒绿,一方面穷困不堪。香港是殖民地,畸形的社会,商业繁华,生活腐烂,贫富两极分化。我国新建的各新兴城市绝不能学这个坏样子,要繁荣工商,生机勃勃,人民管理,平等幸福。(50、60年代人们对如上城市印象)
   
   
   币值:
   1元钱在1962年的币值:五口家一天买菜约5分,看场电影5分,理发3分。收入:熟练工30余元,中老年工人40余元,一般最多50、60余元。干部工资略低于工人。
   家中有一人就业,其余人均可跟随享受50%医疗报销,按人口享受分房,柴煤,物品等。冬季采暖费早期免费,其后象征性交,但较少。房费5分,大房8分,水电费几分。婴儿出生,家属大病住院,老人丧葬等,几乎全额报销。
   
       
   工会:
   文革前工会在大中型企业权威很大,故领导人敢叫“主席”,承继了旧中国工人运动几十年流血奋斗争取到权益。工会领导属于工厂重要领导,极受厂方、工人尊重,也极大解决了工人工作、权益、生活等诸方面的问题。例如,人口多,疾病,伤残事故,困难,退休、死亡丧葬、家属就业等。工会有经济补助权,升级,分房,福利分配等一切与工人有关事物决定权,工会主席必须由工人投票选举,厂方无权任免。工伤事故处理也必须经工会,大企业受过工伤的工人“很牛”,可以从此保证轻工作定期疗养等,企业终身负责。当年没有“工伤纠纷”一类词。
   
   
   娼妓、赌博
   戴金戒指,戴墨镜,扎耳孔,按摩,搓澡洗脚,赌博,酗酒等,文革前即已基本取消;人力车,当保姆,等,被文革取消;以上认为是旧社会奢恶习惯,生活不朴素纯洁,资产思想,剥削观念,伺候人不平等。童工,妓女,吸毒,我小时从未见过一个,也绝不相信这辈子会看见。观念里认为是坏东西的还有,股票,彩票,皮夹克等,前者想不劳而获,后者疑像“特务服装”。至1972年20岁之前,我从未见过一副真正赌具、或麻将牌。
   
   “集体领导”:
   指国有、集体所有制工厂由几个,乃至十几个干部组成的委员,共同实施一切权力,为分治。好处可避免专权,相对民主,有利管理公财。这一多年行之有效社会主义管理制约方式涣散于1982年左右。此后工厂“一支笔”产生,人财物全归一个厂长管,好处是集中,坏处是集权,浩大工厂从此一个人“说了算”。90年代前后、大批惊人国有资财流失,假亏损,假破产,假股份制,大批失业,等,概与此最初“国有资产管理崩溃”有关。
   
       
   “股份”:
   60年代已有“股份”一词,指旧社会资本家在一九五几年改造私有化时将原股份加入国营。(农村地主、富农土地财产建国时已为国家没收,无股份)
   我认为今可理解为:改制前,国家是用《宪法》里公财共管的法律形式与城市全体公民签订的永久契约,既每一个城镇建设者,以及任何年一满16岁城镇公民,本质意义持有“国家股”、加所在单位或小城区的“公共集体股”两种股份。没有任何一个公民例外


   2006,春,京郊
 
责任编辑:红袖玉容 该文已有篇评论,您可以查看或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 目录——谈诗小语专辑 (10/25/2007 12:49)
  • 谈诗剪辑:在首都联想诗歌。之一 (10/25/2007 12:48)
  • 谈诗剪辑:译文、古典 (10/25/2007 12:48)
  • 谈诗剪辑:一种尺度 (10/25/2007 12:47)
  • 谈诗剪辑:一个假设 (10/25/2007 12:47)


  • Copyright © 2001-2006 shigebao.com All Right Reserved.

    诗歌报网站 保留所有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