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当代华语网络诗歌之见证 欢迎进入诗歌报论坛和全球华语诗人在线交流! 诗歌报新闻中心——做最好的网络诗歌新闻!
首页 | 新闻 | 纸刊 | 网刊| 专栏 | 理论 | 推荐 |专访 | 专题 | 随笔 | 大展| 出版 | 论坛 | 活动| 相册| 邮箱



    与邵燕祥一首西子湖诗华年相遇


      作者:孙文涛 2007-01-06 16:30:36 来自:邮件来稿 阅读指数:

热门新闻
 
知道诗人邵燕祥这个名字,是文革初年,我刚上初中不久,大约是1967或1968年,有次在长春客车厂的工人俱乐部图书馆借书,借到一本姚文元的文学评论集,书名记得叫《文艺思想论争集》,内有一篇批判及邵燕祥,当年能叫姚文元“批一回”很不简单!姚的文章若抽掉政治观点不论文笔也好,我借回读了一遍。于今这本书都写了啥,早记不清,印象清晰的却是文中引用邵燕祥50年代一首诗,记述游西湖的:

   不是乱花浅草三月,
   不是桂子飘香深秋,
   雨雪霏霏,冷雨穿袖,
   船娘笑我痴兴如酒。
   ……
   苏堤依旧,白堤依旧,
   山外青山,楼外又新楼;
   西湖歌舞,从今真个无休,
   还他格律,还我歌喉!

   姚在“还他格律,还我歌喉”上下了重点批语,认为作者想逃避大时代旋律,专门唱个人小调!
   诗人邵燕祥一生写了很多诗,可是我却只背下这一首,看来能记住一首诗也凭偶然,而且是在那种奇怪的环境。想想一是当年我文学读得不多故烙印深刻,二是那时已少有自由自在的诗篇,所以令我耳目一新。但由此仍可见一首诗的魅力。
   
   第二次印象邵燕祥,是1980年,我在吉林的工厂工作,身边的一位青年诗友给《诗刊》投稿,竟得一回信,落款日期大年初一,回信人是时任编辑的邵燕祥,他的敬业精神给人印象很深。后来知道,他那时也是刚恢复名誉不久,调来《诗刊》工作才一年。
   90年代又读过邵燕祥的杂文,右派诗人里一个公刘,一个他,晚年都写杂文随笔,都不次于早年的诗,这才叫诗人,诗人精神!他贴近民本,坚持人文,反腐败倡民主,都给我留下难忘印象。
   
   
   若说这首西湖抒情诗究竟有什么问题?得回到当年。从我当年的感受,嗅觉,这首诗确有点“小资情调”,你想,一个无产者、革命知识分子,在50、60年代,脱离时代不去讴歌主流,而是单唱个人情感,甚至还有点“软绵绵”的……但我还是喜欢诗里弥漫的某种说不清的美感,竟而忽略过内容有什么“错误”倾向……
   
   (前社会主义时期产生过不少优秀作品,但常受过左的干扰。要求“无产文学”过分纯粹、严肃,物极必反。文革喜欢“无限上纲”。但这一切其后又全不了了之,至今并无正确观念,如:什么是旧社会遗留的腐朽糜烂东西?什么又是应坚持的人类思想行动自由?之间的界限在哪里?什么是新美高尚境界?什么又是真正的多样性审美?个人与社会间融洽的连接点在哪里?艺术家们反复呼吁的个人自由有否底线?……
   应有的探讨并无结果,应有的思辩并未真正展开,有的展开又失之于简单粗暴。导致以后多年人们对前社会主义艺术割断脐带,并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反思后借鉴和运用,而是又次“简单化”处理,将探索过的东西重新荒废搁置。延至90年代后社会大变动,文艺观念愈发混淆不清,加之是非颠倒、真伪难辩……)
   
   人这东西真奇怪,越“禁”啥越想啥,等到这个东西“泛滥成灾”,又恐逃之不及。这就是我对今日许多所谓“性与爱”,“个人情调”,及真假小资们喜欢的影视、小说等文艺作品格调的基本概观。
   
   
   2006,12,16京郊
   
   注:文中引邵燕祥诗原诗暂未查到,据记忆。
 
责任编辑:红袖玉容 该文已有篇评论,您可以查看或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 目录——谈诗小语专辑 (10/25/2007 12:49)
  • 谈诗剪辑:在首都联想诗歌。之一 (10/25/2007 12:48)
  • 谈诗剪辑:译文、古典 (10/25/2007 12:48)
  • 谈诗剪辑:一种尺度 (10/25/2007 12:47)
  • 谈诗剪辑:一个假设 (10/25/2007 12:47)


  • Copyright © 2001-2006 shigebao.com All Right Reserved.

    诗歌报网站 保留所有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