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当代华语网络诗歌之见证 欢迎进入诗歌报论坛和全球华语诗人在线交流! 诗歌报新闻中心——做最好的网络诗歌新闻!
首页 | 新闻 | 纸刊 | 网刊| 专栏 | 理论 | 推荐 |专访 | 专题 | 随笔 | 大展| 出版 | 论坛 | 活动| 相册| 邮箱



    现代诗“前导曲”——原野遗篇知青音


      作者:孙文涛 2005-08-29 17:24:19 来自:邮件来稿 阅读指数:

热门新闻
 
  有次突反思一个问题:1979年以来有轰动成功的“知青小说”(“伤痕文学”之一),但鲜有轰动成功的“知青诗歌”,为什么?
  北岛诗人代表的一小群,急速举起现代主义旗帜,并产生理论,否定昨天,——这中间,却缺乏了一个“内在联结”,完整地阐述知青一代的青春、文化,19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心灵生活史。舒婷的诗类似,却是城市诗。没有,没有成功的“田野的回顾”,怪哉。
  其实知青的诗歌,已经“创造”过了,就在知青歌曲里。老知青(1949-1951年出生)准知青(1952-1954年出生),他们叫“老三届”和“小三届”;是最早几批知青,也是知青文化的“主力军”;他们的“准青春”在1968-1972年之间左右,那是他们20岁出头的年龄,一大批知青自行创造的底层歌曲,如《南京之歌》《重庆之歌》等的歌词,就是他们所为。他们已被特殊年代历史圈定为“群体无名诗人”。这是命运。
  到了1979年,新诗潮到来,他们一般已30岁左右,“青春激情”被过早地挥发殆尽了。知青历为高、初中毕业生,特别“小三届”,文化结构单薄,外国、古典文化尤缺;这给他们进入中年后持久文化创作设置了天然屏障。
  什么造就一诗人?一本书、一首诗、一特定事件。和平年代经常有惊无险,台湾作家三毛比最大的“老三届”略大二、三岁,(1946年生)她“制造”的“文学事件”就是漂泊,远方,撒哈拉传奇,个人男女悲欢离合的升华戏剧化等,变成几本书,“万水千山走遍”,不外乎寻觅一份时代、青春夹缝中的幼芽般青嫩精神,她之所以选择的远方漂泊,其实与知青漂流大地是两种不同语境中的异曲同工。不幸知青中少有人有她这样出色的现当代文学训练。
  号称500万的老知青中竞没有一个歌德?历史似残酷地“一锤定音”。
  人类中多数或相当数量的文化命运是:湮埋、遗失。历史纪年常诉诸:忽略语。知青需要的是精神群体“大奏鸣”式的律动,而不是单个才华写作的诗篇。几十首、几百首“知青歌曲”广泛传播、共鸣于浩茫大地,知青本体汇入新的“人民”的一部分;他们以特殊的集体创造形式,融汇、改造了民谣民歌、历史歌曲、中外歌曲,回答了那个年代(10年之久)的“新人群”(城市青春文化迁移主体)的精神渴求。曾比诗歌更诗歌地在天地间、人心间轰鸣……
  精神产生的形式多种多样,视时代、需求而定。“知青歌曲”已悄悄开僻了一方鲜活水土,又从他乡流荡回城市,这里有继承,有探求,有独立而真实思考,有对生存本质的揭示,有对人类命运的远景瞩目,对一代人其后半生命运的预言,有思想“禁区”的最早突破,如:爱情题材,社会题材……“知青歌曲”完成了一次一代人青春的“大地述历”史篇;他们的上代人刚刚完成“风云战火”的史篇。其优美度、自然度、深刻度、广泛度并不亚于人类史上任何一次“诗歌革命”突破时空的创造!……大地霞光,氤氲尚披。
  知青,是“半文化”从群,当年500万老知青中竟无一人是大学生、研究生,更没有一个是研究音乐史、民间音乐史、诗歌史出身的,所以其后长久以来他们缺乏给自己浩大阶层进行文化总结的力量。以上是知青文化被长期遮蔽于专业研究领域外的最重要因素。
  其后知青中只有约1%的人进入“工农兵大学”生,加上1978年恢复高考念大学的亦只占5%左右,而且由于当年教育链条中断,即使这5%亦终生属半生不熟的知识分子。所以他们曾创造的这一批“大地珍宝”长期被荒芜遗弃并不奇怪。
  待进入1979年、1980年的历史“新时期”段,他们的文化使命早已悄悄告罄。而转递给因书面传播而热销一时的“小说革命”“诗歌革命”去续接了—
  这瞑瞑中可有一只看不见的“历史薪传”之手?!……


  录知青歌曲二首参读欣赏:

  南 京 之 歌
1、
蓝蓝的天上
白云在飞翔
美丽的扬子江畔
可爱的南京古城,我的家乡
啊,长虹般的大桥,横跨长江,多么雄壮
生活的辛酸,你抛弃了我的理想

2、
告别了妈妈
再见了家乡
金色的学生时代
啊,未来的道路,多么艰难,威武雄壮,
巍巍的钟山,永耸立在我的故乡
 
3、
当我吻别了你
亲爱的姑娘
揩干了眼中泪水
去掉了心中的痛苦,和悲伤
啊,心上的人啊,离别了你,奔向远方,
爱情的花朵,永在我心中开放

4、
跟着太阳去,伴着月亮归
沉重地修理地球,是我们神圣天职
苦难的命运啊!
啊,用我们双手,修理地球,飞遍宇宙
美好的明天,永向我招手……

  (注:《南京之歌》约产生于1968年秋,“老三届”大规模上山下乡浪潮中,有不同唱词,但主体相似,作者为南京知青任毅,其后由于在1970年左右莫斯科广播电台播诵了这支歌,任毅以“反革命”罪被判入狱10年。这支歌的作者长期被知青忽略,以至当年作为“无名知青”创作的歌曲流传。此歌深刻地反映了一个特殊时代底层心声,其中“生活的辛酸”“苦难”“抛弃了理想”等反映人的遭遇的用语当年都是深为犯忌的,“吻别”等大胆追求爱情词语因“个人化”而非革命化也极罕有运用会遭思想意识批判)


惜  别

(男声)
1、
红烛将残,杯酒已干
相对无言无言
巡洋酒醉谁觉长夜漫漫
共君你一席话,明日里各天涯
终言惜别终须别
谁知何年再见妻

(女声)
2、
关山隔隔,梦运迁移
无翅难翔难翔
遥望云天,怀念故人泪沾巾
劝君你多勉励,望君你畅怀言
只要心心永相望
相隔两地又何妨

3、
如鹰爱日,如蛾爱火
吾婢爱男爱男
风波歌曲,昂首挺胸走向前
擦干了腮边的泪,脱下绣花的衫
温室不是我们的家
只有满天风和沙

(男声)
4、
爱情绵绵,如胶如漆
儿女情长情长
男儿立志,借有青年何悲伤
今宵与君别离,明日我归故乡
上天不负多情侣
深情蜜意永久长

  (注:此歌为20世纪早年历史歌曲,相传为郭沫若流亡日本期间的爱情故事,后移植改造成知青歌曲。当年被定为“黄歌”,即宣扬“人生无常”,“颓废,追求女人”和享乐至上。它的产生、流传在于暂时添充了知青广阔时空里心理、生理所滋生渴望,有错位式大胆突破“爱情禁区”作用,故为知青借用。研究此歌应还原20世纪二、三十年代历史、环境,弄清主人公男女特殊感情遭际、悲愤莫名的反封建,追求个人自由、自主的进步意识。知青原则上是“不许”搞恋爱的,所以隐喻式、精神式情结出现。
婢:20世纪早年女子对自己的谦称,此处非指一般意义旧时丫环使女。)

                                   2005,春,京郊
 
责任编辑:admin 该文已有篇评论,您可以查看或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 目录——谈诗小语专辑 (10/25/2007 12:49)
  • 谈诗剪辑:在首都联想诗歌。之一 (10/25/2007 12:48)
  • 谈诗剪辑:译文、古典 (10/25/2007 12:48)
  • 谈诗剪辑:一种尺度 (10/25/2007 12:47)
  • 谈诗剪辑:一个假设 (10/25/2007 12:47)


  • Copyright © 2001-2006 shigebao.com All Right Reserved.

    诗歌报网站 保留所有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