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当代华语网络诗歌之见证 欢迎进入诗歌报论坛和全球华语诗人在线交流! 诗歌报新闻中心——做最好的网络诗歌新闻!
  返回首页 ← 
[诗歌大厅] 跟梁积林走了趟《河西大地》
文章来源:《诗歌报季刊》 作者:沈鱼 发布时间:2005-01-28 12:45:22 点击指数:

最新诗歌理论
论坛作品选读


五月底在《诗歌报》上第一次碰到梁积林,我向他问好,他说要给我寄诗集,很快他就寄来了他五月份印刚印刷好的《河西大地》(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这是第三次让我感动的事了,第一次是孙磊从山东艺术学院给我寄来《七人诗选》,第二次是天津的无花果(网名君儿)寄来她的诗集。我从中体会到诗人的真诚,我想我是不会哭出声来的,但是对于像我这样一个无名的诗歌爱好者来说,这真的是一件厚重的礼物。而我只能从他们的诗歌中去感受诗人们热爱生活善待他人的那颗火热的心。  

  从诗集题目《河西大地》就可以看出,梁积林不是那种“先锋”的或者“实验”的诗人,不是那种一鸣惊人或者怒发冲冠的人,而是跟大地靠得很紧跟河水靠得很近的人,生在河西大地,长在河西大地,爱着河西大地的山山水水日日夜夜春夏秋冬。他是甘肃省山丹县人,也是一个不大张扬的偏远县城,我想这也是形成他纯朴诗风的地域原因吧。序言《技艺与分寸》中雷霆先生认为他采用白描、比喻以及意象叠加的方法描绘了一幅幅诗意的风情画,诗歌形象生动,画面独特新颖,已明显形成他写作的风格。这一点我是肯定的。关键是不要因为技艺的过分雕琢而减弱了自然的诗意。而我读完他的诗作,更喜欢他诗中所涉及的河西大地的独特地理与风俗,以及诗中时时刻刻流露出来的亲情。  

  我是闽南人,四季对我来说只是衣服增减的问题,变化不明显。所以我津津有味地跟着梁积林翻山越岭,跑了山丹县的红庙子村、窑坡村、石沟村、峡口村,焦湾村、盆沟村,也去了趟他的老家梁家台,地方太多,记不得了。他还给我讲起了四季的变迁以及他的父母,他的亲朋好友,当然,还有他喜爱的马。我甚至啃过青玉米棒子,也叭嗒叭嗒地抽了几口烟锅。他说话的语气是不紧不慢,就像在河西大地生活着的人们,看着天色和炊烟数着日子。他们的生命是简单的,然而又是富足的。  

  那么我先向你说说春天。春天总是让人感动。春天的物,春天的人,都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姿态。一切事物都洗去了遮盖在头顶上的“厚厚的尘土”,我们随时可以重新开始盼望:此时积雪消融,农人播种,牲畜生产,生命生生不息。  

  一匹骡马向山坡走去  
  身后的马驹  
  捧着一条小溪  
  欣赏自己  

  更远处  
  一匹雪山  
  舔着阳光的泪珠  

  石崖后  
  一顶黑色帐篷  
  不知走了多久的路程  
  头顶上  
  仅是一层  
  厚厚的尘土  

         梁积林《春日 感动》(全文)  

  当然,也可能是一头黑牛的犄角替一个披着麻袋片的汉子挑开《斜雨》的帘子,我们只听到那个勤劳汉子的赤脚在泥泞中踩出吧叽吧叽的脚步声,这是大地的声音,这是春天最美妙的音乐。在这样的雨天里,孩子们也闲不住了,他们像小麻雀顶着塑料布向树林飞去,也许是去采集新鲜的蘑菇,而“一家院墙里/拾掇家具还是打造家具/反正叮咚声/一阵紧似一阵地/楔进雨里”,这暗示了生活收入的提高,这样的叮咚声伴奏着雨声,而雨水中的树木开始抽芽。  
    
  夏天照常有雨,不过更适宜出行。让我们去走走羊肠小径去看看农家小院吧。如果我们走得快些,可能在黄昏时到达那个小山村,“狗叫声的门环旁/那位老人搓着芨芨草绳/他把暮色/搓得滋滋作响”而“一个汉子把背着的一捆柴?墩在了暗外/我觉得/这个小村/就是这样,被他/墩进了夜里”(《黄昏 那个小村》)。另外一次,我们去山丹以南、离祈连山不远的霍城小镇,一开始就是凉风吹动,而“从河滩上/牵回一头奶羊的老人一瘸一拐地/他的风湿性腿疼病/告诉我,今夜有雨”,“场院里/人们忙着搭高麦垛/一会儿,又在上面/加盖着塑料篷布/我扶着揉红了眼的夕阳/向一个小店走去”(《今夜有雨》)。生活就是这样子的。平淡,然而真实。我们看到了这些感人的场景,然后忠实的记录下来。  

  秋天,雨水变得更凉,大多数人呆在家里,但是“隔着牛肋巴窗户/我看见一个汉子/披着毡衣/赶着一群牲口/向东山口里走去”(《秋雨》)。天要下雨,而有些人仍要在雨天里流汗。如果是晴天的话,一束斜阳会落在小路上,而黄泥巴抹过的屋脊散发出牛粪味气息,在斜阳里,一个农家女子,“从蹲着斜阳的一根麻绳上/摘下了洗好晾干的衣物/和沤过的麻匹”,“这束斜阳呢/被她沤进西窗小屋/为她走西口的哥哥/纳鞋底”(《斜阳》)。从这首诗中也看到了梁积林心底那份醇厚的情意。也许,这是河西大地爱情的表达方式。他关注那些无名者的劳动者,关注田埂上劳作的妇女,关注沟道里赶着毛驴车拉田的人,他看到“一个喂猪的老奶奶/拄着炊烟的拐棍/叫醒夜”“伸出一只暮色的手/轻轻一按/小村就陷入了四野之中”(《秋景》)。瞧,这就是梁积林的意象并置,由此产生比喻的功能。“炊烟的拐棍”和“暮色的手”,并由一个观照客体“一个喂猪的老奶奶”顺水推舟不动声色地表达出来。他不用评述,只是说出,他对你说,事情就是这样的,我看到的东西你都看到了。现在,我帮你说了出来。并且在你头脑中描摹出来,相信你一辈子也忘记不了。这河西大地,多的是这样让你感叹不已的生动画面。就比如这样一个普通的夜晚:  

  沟道里的树叶  
  像两个劳动妇女,边劳动  
  边揣摸着家庭  
  听,谁还叹息了一声  

  一个割麦的人  
  惊起地里露宿的一声鸟鸣  
  像他划着了一根火柴  
  吸了一口  
  沉闷的咳嗽  

  猫头鹰的叫声  
  挑着一枚月牙的灯笼  
  在东山梁上  
  独  
  行  

          梁积林《秋夜》(全文)  

  慢慢地冬天到了。起初“天不算太冷/几朵雪花/开在拾粪老人的筐上”,但是如果雪下大了,最好是点起烟锅,暖暖身子。“店老头的烟锅/是一堆篝火/在我和他之间/燃着一个夜夕”,这是《投宿范营村》的事情。有时不巧,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就只好在野地里生起一堆《篝火》,此时“两个牧羊老人/将羊群合拢/两堆目光相碰”,使“我在深夜/被一句话点亮”,但这是一句什么话呢?他没有说,我也没多问。也许是一个故事,一个传说,也许只是一句寒暄的话语,但是这已不重要。  

  雨是绵延四季的,而雪只属于冬天。雪是美的。当你看到一匹马在啃着雪,当你看到送草车行驶在雪地上,当你看到一群牦牛“把雪地/烧了个大窟窿”(《牧场雪》),你能不感动吗?有时,牧人们会围着火圈谈点事情,而寒鸦就在头顶上敲敲警钟,显然,这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瑞雪兆丰年,但雪也可能是冬日的疼。“这个时节,长势最猛的/就是西风了/牧马人的吆喝/单薄成了几朵荻草的飞絮”而“几片雪花/在马鸣的伤口上/撒着盐粒”(《寒风马场》)。  
 
  河西大地确实有很多好故事。故事的主角都是些好人,比如卖羊皮的,小店老板,牧马人,背牲口过河的人,挖猪草的小孩,在井台上汲水的小姑,等等。唉,很多事情我也只是听梁积林说说。我听他谈起他的父亲母亲:“一声嗒啦声/是父亲要给牲口添草加料/提着猫头鹰的叫声/向后院走去”(《老家的那夜》),有时“父亲目光的吊桶/吊出了两桶/西风浓汁”(《秋场》),而“母亲背着一捆青草/揝进院门/扳在了土台沿上/弹了弹落日的羽片”(《下午》)。简单的场景,凝聚一片孝心。我们什么时候学会关注这些日常细微的局部,我们就长大了。我们才能说,我们学会生活。  

  跟着梁积林走了趟《河西大地》,看了很多东西,一时也记不了那么多,比如还有蘑菇圈、马莲沟,还有青稞地、泉滩,还有沙枣、玉米地、北滩、黑河。好多的。你如果想去,跟他说一声,不过路费最好自己出,人家也要过日子嘛。相信梁积林会同意我这个建议。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真想和梁积林喝掉一桶青稞酒,醉倒在马场或者玉米地都行啊。“呵呵,就是这个姓梁的家伙,就是他灌醉我的。不过哪,这小子也醉得不行啦!所谓英雄,彼此彼啦~:P 嘿嘿~~~~~ :)”  


           (沈鱼2002年6月9日晚18:49于上海南京东路)

责任编辑:
小鱼儿
该文已有篇评论,您可以查看或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 [刊首语] 一个诗人的力量 (01/28/2005 13:11)
  • [开篇大作] 三青年诗选 (01/28/2005 13:09)
  • [挑战者]  精华热贴:《沙发》 (01/28/2005 13:05)
  • [挑战者]  沈鱼自白:在诗与生活的边缘徘徊 (节选) (01/28/2005 12:59)
  • [挑战者]  诗人力作——雪松3首 (01/28/2005 12:57)
  •  
    论坛作品选读
    诗歌报超级访谈
    翻译诗歌
    Copyright © 2001-2006 shigebao.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