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当代华语网络诗歌之见证 欢迎进入诗歌报论坛和全球华语诗人在线交流! 诗歌报新闻中心——做最好的网络诗歌新闻!
  返回首页 ← 
 
【不能忘却的飞行】关于《忘却的飞行》——应《华厦文坛》之邀答客问
文章来源:城市诗人 作者:铁舞 发布时间:2007-09-05 17:28:13 点击数:



  客:最近好几个网站发布消息,《忘却的飞行———上海现代城市诗选》已经由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你是选编人,能说说你为什么要选编这本诗集吗?
  主:出版计划定在去年10月份,由于种种原因才拖到现在。我选编这本诗集,纯粹是为了试练一下自己的眼光,也故意想把一些人的视线从他们的既定向度上转移开来。
  客:这话怎么说?
  主:我自己也写诗,弄得“半个诗人”的称号。但不知什么时候起,我就更想好好做一个读者,历史上最好的读者就是编选《唐诗三百首》这样的人,他们是纯粹的选家;我想做半个选家。———这是我对前半句话的解释。我的眼光放在“现代”两个字上。说句心里话我对“现代”是抱怀疑态度的,书名没说现代主义,原因就在这里。我们有过什么主义吗?
  客:对了,你这本书有一篇跋,题目是《现代主义这只猫》。
  主:我在那篇跋里表述了这样一些想法:“现代主义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思潮,在中国的潜伏、产生、蔓延是很明显的。———但我们分明已经感觉到现代主义在中国无根情状的尴尬。“中国的现代主义的特征是什么,恐怕多见的只是接受影响。”“上海,作为东方一个大都市,未能成为世界现代主义文化的中心,这是由我们这座城市本身的现代情状决定的。”
  客:你不是说过城市诗是现代主义的别称吗?
  主:是的,我理解的城市诗歌是现代主义,这里面蕴涵着西方的标准。但我还提出我们究竟会产生出什么样的现代主义?问题的张力在于:要根据我们自己的想象力资源来指出诗的可能性。我编这本诗集是为了寻找这种可能。

  客:找到了吗?
  主:难说。我做这本书,一半是在做学客,一半在写诗;上海学者孙琴安评价:“本书作为一个研究项目,已经历了几年,今获此成果”,一点不假。我是有意识在搞一个组合,组合的名称就是———《忘却的飞行》。这是一次集体飞行。要追究的问题是,我们会产生什么样的现代主义?但这还是一个未解。但由一些人的诗我们会预测到什么样的可能,大家可以思考。
  客:你选了哪些人的诗,代表性如何?
  主:我不是从知名度考虑的,我考虑的是诗本身。我选的这些诗人大部分不是在诗坛上风光露面的,而且处于不同的阶层。上海的新闻晚报的记者在报道中是这样评价的:“这是一部体现了上海现代城市诗歌20多年发展历程,具有相当文献价值的诗歌选集,诗集收录了目前依旧活跃,但大多数没有浮出水面的上海现代诗人36家136首作品。”这个说法比较客观。我前面说的“故意想把一些人的视线从他们的既定向度上转移开来”,就意指这些。对上海的诗人,你不要只盯住浮出水面的那几个。书的《凡例》写道:“本选集特选曾被忘却或将被忘却的部分。这是对已有的先锋诗人的回应和发扬,也可以说是继宋琳、张小波他们的《城市人》之后的又一部《城市人》,并希望有所超越。”
  客:你选诗的标准是什么?
  主:我用不同的标准选诗,我理解不同的诗,这本诗集里的诗,每个人的面目是不一样的;如果一定要有一个标准的话,那就是:多元素。所以,我选的诗对作者来说不一定是代表作,但对这次“飞行”来说代表了一种元素。
  客:听说有些人已经不写诗了?
  主:是的,我不是从人的角度考虑的,有些人曾经有过一种写法,虽然时间短暂,但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思考,留下了文本。从这一点看我是有点学术心情的。
  客:你想寻求一种价值?
  主:是的,有些朋友把入选看成发表新作,要求换诗,那要看有没有理由。有的人,我主动把他的诗换了。
  客:这次你选的诗人都是上海的?
  主:是的,外省市的作者网上来稿很多,只能放在07年《城市诗人》年刊“八面来风”栏目里了。
  客:是否想再编一本《中国现代城市诗选》了。
  主:我还没找到理由,要编就先编一本我本人的《铁舞现代主义诗选》。
  客:这一会你加上主义了?
  主:对啊,主义可以是个人的,但不能强加在别人头上。也许我个人也不能匹配,那我就愿意做肥料。
  客:这一次你没选自己的诗?
  主:没收。
  客:为什么?
  主:理由在一开始就说了。这一会我是借大家的手写诗。一本书是一个整体,你们读这本诗集,有一种读法是休去看作者的名字,或者你把它看成一个作者写的,你就能读出其中的丰富和复杂来了。
  客:可能有人只关心自己的诗?
  主:那就有违我的美意了,我也没办法。
  客:你觉得你编的这本诗集有什么特点?
  主:女诗人少,但我把她们放在最前面,这不是“女士优先”的意思,而是她们的诗歌生活感特别强,读她们的诗能较快地进入状态,而且有一种亲和感。之后就是一大批男性诗人的丰富和驳杂了。最后一首诗导入的是人的终极关怀。诗人的先后是依据诗意的需要排列的。
  客:你有点自己的用意。
  主:是的。评论家孙琴安的一篇序值得一读,是我近年来看到的一篇很好的序。他从宏观角度提出“新诗少有大家,似乎已成定论”,对诗人们是一种惊醒。他肯定了上海城市诗人社的作为,“竭20多年努力的上海城市诗人社,于今把眼光放大、认定:上海的诗人应是立于太平洋此岸,背后是整个中国,面对的是太平洋彼岸,应该与美国纽约这样的现代国际文化城市对话。”“如此的集结,却可提供一个他们所设想的道地的“上海派”。
  客:整个一本书是有构思的。
  主:是的,我说我是借别人的手写诗。书中有一个凡例,说明编选的原则,这在现在已经很少有了。公开选编的原则,这做法很传统。诗集的最后我还附了《入选的理由》,读完全部诗集,读《入选的理由〉,你有必要回过头去再读一遍其中一些诗,这时候你也许会产生新的理由,很可能你会反驳我,这正是我希望的。一篇长跋《现代主义这只猫》,是我不同时期写的三篇短文,说明我做这件事情一直伴随着我的思考。我不想搞热闹,却注重它的潜在价值。说一句你听不懂的话:“城市:有诗或没诗,这是个问题”。
  客:你好象很认真似的?
  主:什么意思?
  客:没啥意思,一种感觉。认真好啊!
  主:我突然想送你我写的《观音山》一诗,只有两行:
    这儿的石头是干净的
        放心地坐下
  也许你也看不懂。不知你看过这本书吗?
  客:我看过这本书了,是一流的。但这本书现在市面上买不到。
  主:一流说不上,只是第1版印数很小。2版的时候,可能会向全国征订。

  (此文发表于《华厦文坛》2007年第3期)

责任编辑:
城市诗人

该文已有篇评论,您可以查看或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 未找到相关文章。

  •  
    Copyright © 2001-2006 shigebao.com All Right Reserved.
    诗歌报网站 保留所有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