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当代华语网络诗歌之见证 欢迎进入诗歌报论坛和全球华语诗人在线交流! 诗歌报新闻中心——做最好的网络诗歌新闻!
  返回首页 ← 
森林中的一棵树——诗人严力专访
文章来源:邮件来稿 作者:李天靖 发布时间:2006-01-21 19:56:02 点击数:

最新诗歌理论
论坛精华帖子


  严力很健谈.谈起生活,率性卓尔。
  第一次见面,在上海虹桥水城路一家火锅城吃火锅,诗歌报网站的小鱼儿、湖南诗人罗志成先生也坐陪。

  他的头发恰到好处地染成淡淡的暗红,抑或日久褪色.着条形衬衫,牛仔裤,显得潇洒利落而颇具现代。大家边吃边谈,一见如故,也许只有诗人往往能置身于现代人心理设防之外,独享一份自在自得的快乐。
  他说很小就随父母去了湖南的一所干校,在离父母很远的县城读小学开始独立生活,十五岁就学会插秧、割稻.他说,很希望有机会回去再看一看那个从小学习、劳动过的地方.
  他说生活不管把他扔到何处都能活下来——让我颇多感慨,这就是许许多多养尊处优者想成为诗人而终不能如愿的原因——记得在北京一次诗歌笔会上,邹静之先生说,谁能自栩为诗人?除了天赋外,你有没有一道春天的伤口?还需要学识,那就要不断地学习.严力留学美国,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学习,生活的种种磨难可想而知.为此,他写了不少关于《纽约》的诗,其中有这样的诗句:

  到过纽约就等于延长了生命/一年就可以经历其它地方十年的经验/集中了人类社会所有种族的经验的那个人/名叫纽约

  在纽约可以深入地发现/自己被自己的恶毒扭曲成弹簧/世界上许多有名的弹簧/都出自纽约的压力

  住在纽约的蜜蜂们/甚至学会了从塑料的花朵里面吸出蜂蜜

  严力说在上海曾尝试办了两个公司,但现在还是以绘画、写作为生.他经常北京——纽约——上海三地跑,但他的根在中国这个故乡.
  他在他的一首《根》里这样写道:

  我希望旅游全世界/我正在旅游全世界/我已经旅游了全世界/全世界的每一天都认识我的旅游鞋/但把我的脚从旅游鞋往外挖掘的/只能是故乡的拖鞋

  他将社会读如一本大书、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而一生的学习就在其中
  大半人生就这幺过去了.但作为诗人他却有幸获得了一种世界性的眼光。
  今年七月底要到爱荷华大学完成为期三个月的教学,每周上几节诗歌.这对他来说驾轻就熟而又游刃有余.
  他说,上海与纽约居住上没有什幺差别了,但在理念上、新闻上距离仍然很大。

  严力很健谈.却让他的画自己言说。
  他给我一本名为《从我开始修补的新世纪》的画册——当时,我有点意外。
  白封面凸现蓝天中的“我”字,勾撇锐利而张扬,笔画上却缝上不少补丁。这个意象的表现力,让我惊愕;画册的名字,显示了他画家诗人的勇毅、敏锐以及对人类终极关怀的热忱。
  作为“修补系列”,他给每一幅的命名都意味深长.譬如《在现代与原始之间》是一根蓝色电线,一端的插座插在电源上,另一端连通一把破旧不堪的折扇,令人联想到从扇子到电风扇以及空调的发明(文明)过程;《修补嚎叫的钢琴》则是一张布满针脚补丁的嘴巴,就连张嘴嚎叫微微伸出的一条肉色舌头上也缝上两块蓝布补丁……
  在他一幅幅画中,修补的意象触目惊心,有书籍、光线、褥垫、衬衫、领带、酒瓶、眼镜、天空、脸庞、阳伞、坐椅等等,意象多元的组合,使得一幅幅画获得灵性与自足生动的表达.每天被无数人目击而又屏蔽的世界,刹那间呈现出她的自身,既耐读而又发人深省.这个“修补系列”中出现几率最多的是不同颜色的苹果意象组合,都无一例外被或多或少打上了不同色块的补丁,诸如《养伤》《千疮百孔的欲望》《苹果的情节》《纽越连绰号都要修补》《甚至光线也是具有心灵的》等作品述说人类的情感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二律背反的现状,却又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他八十年代的姐儿们刘索拉说,严力近期的画有装饰性,苹果是伊甸园的春药,补丁是“创可贴”.严力说《修补更是一种审美方式》——只用画说话, 显得豁达、平和,显得形而上,而令人心悦诚服——哲人常说,形象总是大于思想。
  第一次我去严力家,走进他顶楼宽敞书房,两边墙上挂着显然是另一个系列的几幅画,它们是从窗景系列演变而来的:画中许多的具象,诸如人物、帽子、水杯、树的支干甚至树上的众多果实,以及高密度升空的气球都被画上严丝密缝砌墙的砖,令人窒息,飘在空中的气球居然是用砖头砌出来的!这种异化的大都市的和平被准确地表达出来,充满了对思维的刺激;对视觉的压迫感与冲击力.严力说这些画,就是他曾居住在香港、北京、上海和纽约等大都市里所感觉与领悟到的见证.城市异化的陷阱如今使多少人的生活目的渐次迷失,为争取几间砖石砌垒的空间,必须全力以赴地用一生中最宝贵的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来挣钱还清房屋贷款,这样大代价地用生命来换取砖头,肯定有什幺地方错了,肯定是一种异化.说到如何解决,严力说这需要大量的讨论,比如说把住房搞成一种社会福利,目的是为了让有限的生命,能够更多地发展其它方面的文明。计划经济的观念并非错误,关键是这个计划由谁参与,更多社会不同族群的参与,才会有所平衡。

  严力谈诗.谈的最多的还是诗歌.
  他的这些画让我想起他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还给我》:

  请还给我那扇没有装过锁的门/哪怕没有房间也请还给我 /请还给我早晨叫醒我的那只雄鸡/哪怕已经被你吃掉了/也请把骨头还给我/请还给我半山坡的那曲牧歌/哪怕已经被你录在了磁带上/也请还给我/请还给我/我与我兄弟姐妹的关系/哪怕只有半年也请还给我/请还给我爱的空间/哪怕已经被你污染了/也请把环保的权力还给我/请还给我整个地球/哪怕已经被你分割成/一千个国家/一亿个村庄/也请你还给我

  即使是画,这些“修补系列”、“窗景系列”,也脱不开他一脉相承的诗的底子——一所谓的诗画同源.
  严力说,这首诗的内涵应该说很丰富.你看,诗中“锁”的意象,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那种浪漫理想的怀念,也是对这种与人为善的观念的不断强调,现在谁出门时身上没有钥匙?人与人之间的处处防备已经到了某种过于极端紧张的程度。至于对大都市环境异化的批判,他说生活在大都市的孩子们只能在电影和录音带里面听听鸡鸣与牧歌了;请还给我/我与我兄弟姐妹的关系,这个经验一部分来源于文革时期的经验,一部分则来源于金钱至上的现代生存竞争;最后,“地球上一千个国家/一亿个村庄”的意象,显然是对狭隘的国家、宗教以及种族主义的一种声讨.
  他说讨论社会,就要从根上说,诗歌更是这样:一是分析人性,二是发展新的观念.
  每一个个人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来冷眼看自己,针对社会事务,则应该发出自己独立分析和评判的声音,独立才能有机会批评自己,完善自己.,也许更能深刻地理解人性,包括人的动物性.
  他说独立是这样解释的:森林中每一棵树的位置是不可重复的!每一棵树看世界的角度都有差异,这是真理,无法改变。全面地看世界,就是互补,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去达到。
  他身上的一种酷,是内在的.他的言谈举止时时闪烁智性的光芒.在关于人的能量问题以及对于人的尊重、环境因素、文明的发展等方面,他都进行着深入的思考。
  他说人的本性中有很多能量往往是中性的,没有善恶之分,譬如嫉妒可以使人奋斗,但也可使人去破坏其它人;有些本性可以通过知识和观念甚至法律改造成积极的能量。作为个人,能从其它更多的人身上吸收营养来丰富和壮大,因此不能轻视任何人,譬如有些人反感某某人的某一点时,就把整个人否定了,其中也包括优点;在美国,对个人的尊重首先是用法律保证的,律师因为懂得法律条款,所以总统也是他们的客户之一。一个人的后天努力是必须的,因为有许多东西是不能选择的,譬如父母、家庭条件、母语等等,就因为这样,后天的努力更是我们评价人的方式,嘲笑他人所不能选择的母语、人种、家庭状况等等,简直是不能容忍的愚昧。说到文明,一句中国的老话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在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努力之后,依然是很不乐观的,文明在改造人的本性与动物性的过程中一直步履艰难,人与人的平等更多的是依靠法律的惩罚制度,也必须依赖公正的媒体监督。
  他还说,在美国,许多学生毕业后对母校的捐赠是很流行的,证明了教育对人的重要,还有许多捐赠是给公共设施,譬如博物馆、图书馆,与学校一样,博物馆与图书馆也是与教育有关的,这就显出了教育和法律的质量与作用在美国被公众认同的程度。这是社会积极发展所必须要有的价值观念,它可以升华为精神的优良品质。
  他说作为一个诗人,一是人与人平等的良知,二是对母语之发展的贡献。
  说起语言,它的困境在于表达人性的丰富性面前常常捉襟见肘.譬如汉字,是不是已经够用,回答是否定的,因为人类内心的许多东西还要靠感觉、表情等等的肢体语言来完善,对一种情绪的描写,可能已经发明了四到五个词组,但还是有空间来创造新的词组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生事物(电脑等等新科技事物的命名和相关的操作名词),在当代的写作中这些新的词汇就可以移情和象征,譬如“点击”这个操作电脑的词,就很有生命力. 严力马上现身说法,譬如,“我用激光般的速度点击再点击/追了十几个网站/当我终于可以下载你的感情时/你的版权却已经被他人收购.” 严力还说,而另一些以前的词会被淘汰,不再对现代人有移情作用,譬如“蓑衣”,很多现代的城市人看都没有看到过,怎幺能用它来象征或移情呢?譬如我在某篇文章里提到我祖母用的缝衣物时的顶针箍,许多现代人也没见过,当他们读到这个词的时候不产生此物的形象和相关的情感。所以,语言有时就像衣裳,挂在衣橱里五年不穿,就不会再穿了. 因为有新的在不断替代。另外在外来语中,尤其是英语,有许多值得互相借鉴的语言表达优势。说起现代诗的出路,严力说,前不久还与江苏“扬子江诗刊”的副主编子川说起此事,他说,出路之一在于大力推广现代诗歌的朗诵,让它发出声音和诗人的表情,形成诗歌的立体性,完善对他人的传达。他说,他渴望经常朗诵,主要是朗诵自己写的诗.他对我说,他也很想到中学,甚至到小学去朗诵自己的诗.他已经从他二十多年来的诗歌写作中选出一些比较适合朗诵的诗歌,其中有:《蘑菇》《穷人》《根》《失约》《还给我》《我和太阳之间隔开着你》《永远的恋曲——维纳斯》等等。
  严力在纽约十多年,他认为:“我无法想象一个已经写了五年十年中文母语诗的人还可以用第二语言去写诗. 也就是我无法想象不用母语而用其它语言写诗能够成为优秀诗人.”只有在异国他乡,才更体会一个人与母语的血液关系,才更体会母语更能抵达表达的深度,文字
有它的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必须把创作拿回母语的环境中让人阅读,只有同一母语器官的人们才能吸收全部的营养,不然总是有所欠缺的。
  他说,世界上一切牢笼都可拆卸,惟有母语的牢笼无法跨越——这也就是为什幺他在美国从1987年以来,与朋友创办汉诗《一行》诗刊的真正原因.至今《一行》已出版了总25期,发表了近千多位活跃在中国诗坛诗人的作品。
  与严力见了两次面,真正的了解是在不断阅读他的作品(包括他不断创作的画和小说),没有比这更真实、更透彻、更深刻的了。

注:上海文艺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了严力的两本书:
  1.《母语的遭遇》中短篇小说集。
  2.《遭遇9·11》长篇小说。

(此文系2002年与严力先生等在上海初次见面时的专访)

责任编辑:
小鱼儿


相关文章:
  • 蓝角:写作是灵魂的一次出走 (06/09/2014 10:58)
  • 李天靖专访严力:你同时踏入了两条河流 (02/19/2014 00:36)
  • 严力:韩国之行 (01/24/2011 21:37)
  • 同时骑三匹马——萨迪·优素福专访 (10/17/2009 23:17)
  • 我不会死——诗人黎焕颐逝世两周年祭 (07/13/2009 11:58)
  •  
    Copyright © 2001-2014 shigebao.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