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当代华语网络诗歌之见证 欢迎进入诗歌报论坛和全球华语诗人在线交流! 诗歌报新闻中心——做最好的网络诗歌新闻!
  返回首页 ← 
梁小斌、叶匡政、潘洗尘访谈
文章来源:梁小斌、叶匡政、潘洗尘访谈 作者:李天靖 发布时间:2007-03-10 16:12:51 点击数:

最新诗歌理论
论坛精华帖子


  2007年3月7日晚上8时,在上海撒娇诗院举行由默默、郁郁主持的与“梁小斌、潘洗尘的见面会”,以及叶匡政为“当代文学默哀”讨论会。与会有来全国自各地及上海的诗人袁晓庆、老刀、祈国、小鱼儿、海岸、叶青、陈忠村、阿角、冰释之、梅花落、凡斯、阿钟、袁小泓等共50余人参加。
笔者对梁小斌、叶匡政、潘洗尘三位诗人作了现场采访。
  由《诗歌月刊》、“撒娇诗院”、“清水洗尘诗歌论坛”、“天问文化传播”机构联合主办“让诗歌发出真正的声音”主题诗歌活动,提出了8条“天问诗歌公约”, 2007年1月29日在哈尔滨诞生。
“天问诗歌公约”主要提出了,“每个诗人都应该维护诗歌的尊严”;“反对诗歌无节制地娱乐化”;“诗人必定是时代的见证”;“唾弃对母语丧失敬畏的人”;“传统是我们的血”等。 
在公约上签名的有:车前子、叶匡政、冯晏、芒克、老巢、宋琳、张清华、树才、梁小斌、莫非、桑克、默默、潇潇、潘洗尘等诗人。

    梁小斌为人不苟言笑。
  说起他于1979年写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广为流传、脍炙人口,被称为“新时期文学”朦胧诗的代表作之一。现在读来,诗中对曾失去的童贞、失去浪漫的爱情的渴望,以及对于信念执著的追寻……依然震撼人们的心灵!
  “‘天问诗歌公约’是不是与他朦胧诗时期的诗歌精神的某种对接?”
  梁小斌说:“作品是有血有肉,感人之深,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观念也在变化,一些作品已无人问津;因此不要躺在原来的功劳簿上,要考虑所面临的问题。”
  梁小斌说:“五四以来的新诗不管流派如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追求自由。新诗发展到今天,没有注意很重要的问题,‘天问公约’破天荒地提出了自律的问题,即诗人在生存场合注意的事项。在网上,诗人之间的争吵要求对方自律,而‘天问公约’特别要求诗人自身的自律,并由自身的自律到自省。”
  问起“关于他的一篇《我为《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的忏悔》,是不是有作秀之嫌?”
梁小斌说,“不能睹住网络的嘴。提出‘忏悔’这个概念,是陌生的,我先作出忏悔,不要等历史来判决。”
  他的这种勇敢、自省令人敬重!
  “在我写《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之前,上山下乡我写了《进村》,插科打诨经常在与不同的场合朗诵,当时的确由衷地抒发过第一次进村的情景,讴歌知识青年到农村的那场运动。我记得,当写道“公社美景看不够”时,到底‘把麦苗采到手,还是把穗拥在怀’,颇费心思。还写过‘中途开完欢迎会’等诗歌,写作时亲近它、亲热它,发自内心;而实际行动我逃脱上山下乡的劳动。
  “当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听到了外面在敲锣打鼓欢庆‘十月的胜利’(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大家载歌载舞,在写作时思绪飞快转动,立即把‘卷着红旗到食堂去吃饭’的质朴生活,说成一个‘苦难的心灵’,在当时苦难被谁最先说出,谁就是当代诗人!”

  在见面会上,梁小彬说:上海是诗人云集的地方,撒娇诗院菜肴清淡可口,边吃边想诗歌的问题,这么好的饮食、宜人的气候并不妨害诗歌的传承、激烈的情怀,真正的诗歌圣徒源于上海,有发人深省的思想。
  “关于恐怖,网络是娱乐的广场——诗歌的信仰者、世界的恐怖、各种各样思想的存在,集中到一点要为我们的诗歌多想一想——我们前辈的写作,是有血有肉的诗歌;要学习前辈的创造;五四时期我曾读过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表达对劳动人民类似母亲的热爱,控诉了封建的父母压迫;第一必须控诉现实,第二有感情,有血有肉,任何一部作品都要有血有肉,比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深深地感动了我。
  “综观诗歌,‘解构’写作从伊沙开始,伊沙在长城上小便——口语诗由此发端,带了很坏的头,长城作为一种象征,因此‘当别人把腐朽的大厦盖起来之后,他们猛然成为了拆建筑的人。’写诗的人会产生恐惧思想,怕被伊沙骂,而骂人是不是勇敢者?其实,懦弱之人恰正是恐怖者。诗人要有自省的精神,如何转变,要研究,要反省!

  叶匡政说,“提出‘天问诗歌公约’,有芒克、默默等各个领域的诗人,我代表了中间代;开始是由于理解的不同,争论了一天一夜,经过一番周折,最后达到了共识而签了字。‘天问诗歌公约’,还在于清算打油诗、口语诗,当时口语诗作为一种反叛,有优秀的诗人像于坚等,后来出现口语诗的摹写者,我个人要对口语诗彻底清算,包括‘梨花体’——当代的打油诗。公众对于诗歌的怀疑,是没有找到打油诗这个词,这是通俗文学,像伊沙、沈浩波等写的都是这些。另外‘诗江湖’开了不好的文风,就是辱骂,‘天问诗歌公约’就是打击这邪恶轴心,即诗歌的恐怖主义。”于会,叶匡政朗读了曾发表于《南方都市报》上的《当代文学的14种死状》。并充满希望地说,“2007年是中国文艺复兴元年。”

  潘洗尘说,“当初开的一家公司名叫‘天问’,多些忧患意识,托屈原老人家的福。‘天问诗歌公约’的提出,是基于去年整整一年诗歌变得很热,出现了乌烟瘴气的诗歌现场,诗歌虚假,不再圣洁,要“让诗歌发出真正的声音”。因此,于今年年1月提出了‘天问诗歌公约’,2007年是新诗90年,提出‘天问诗歌公约’想把诗歌的声音引回来,因为很多人逐渐远离诗歌。韩寒在网上的言论还是代表了一部分人的看法,尽管有无知的一面;诗歌本身出了问题,因此要自省。‘天问诗歌公约’提出八条,即诗人的自律,历史上是第一次,这是每一个诗人目前所要做的一件事!”

责任编辑:
admin


相关文章:
  • 子川VS何言宏:谁是子川? (03/13/2014 10:14)
  • 李天靖专访严力:你同时踏入了两条河流 (02/19/2014 00:36)
  • 龚璇:推开窗户是诗人 (04/20/2012 10:24)
  • 陈仓答[诗歌报论坛]网友问 (07/21/2011 12:33)
  • 严力:韩国之行 (01/24/2011 21:37)
  •  
    Copyright © 2001-2014 shigebao.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