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当代华语网络诗歌之见证 欢迎进入诗歌报论坛和全球华语诗人在线交流! 诗歌报新闻中心——做最好的网络诗歌新闻!
  返回首页 ← 
恒久之物的道路——德国艺术家、诗人舒尔德访谈
文章来源:WWW.SHIGEBAO.COM 作者:李天靖 发布时间:2005-06-19 20:06:09 点击数:

最新诗歌理论
论坛精华帖子


  铁质的转换,它的方向是指向消逝的时间?
  海格德尔说存就是时间,不是别的东西.在少时,居住之城的小街旁的翻沙厂黑黢黢的,常有一些工人抡起18磅富有弹性的铁锤,用落下重力加势能将巨大面包状的铸铁砸断,然后投进一旁熊熊的炼铁炉.在炉外看着它们熔化成鲜红的铁血后,倾入柑锅,再提着依此灌入黑沙做成的铸模.仿佛点豆成兵做想要的任何铸件.
  它们的存在,其实比我们更久远: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
  舒尔德铁质的雕塑展,从废弃的旧工厂找来的一些铁铸件与废旧的机器部件安放在不到30平米的暗室,打上幽幽的灯光给人以出奇的想象. 这些在进入了“艺术” 的转换之后,就像拭去铁黑的绣斑,看见它们先在的肉身,熠熠闪光,鲜活动人.它们先在的知觉,只是不为人知.
  黑色的,铁锈色的,暧昧而端庄地带着那个时代的气息;复活在人们心中已淡出的记忆.孙子说: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它们静静地摆在幽幽的灯光里,但仿佛在呢喃.雕塑转换成新的意义,重新的组合:甲与乙或与丙与丁;多元的组合之成为转换的“新”.
  重要是给人新的理念,新的形式也即此在的意义是共时又是历时的.艺术的呈现,其形式以艺术家心灵的方式崭新地指向未来.亦如舒尔德所说:这些就像被墨西哥阿芝特克人王国带有粉红色帆的船捎来黄金做成的花,你注重它们,会高兴地注重它们.会尊敬它们.而在这样做的时候,你会尊敬你自己的想象,你的创意与反应的思维.
  舒尔德是被时尚杂志(VOGUE)列入“100个德国人使德国值得居住”的名单里.但他却永远生活在别处.在纽约生活和工作了三十年之后,他在最近五年内将注意力转移到了中国.在此次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铁质的想象力的雕塑展之前,在中国已举办过模特儿系列、墙的系列摄影展.
在四川大邑,挂时装的模特儿吸引了他.这些模特儿脸的表情是西方的又是东方的混合.使他产生了拍摄一个系列的冲动.舒尔德通过朋友问欧阳江河.欧阳江河说:“他看到了一种有趣的混合:模特的眼睛,鼻子,嘴巴是按西方的样子长的,却同时示意是用中国特色的审美方式打扮的.樱桃嘴,悬胆鼻,丹凤眼,蛾眉,像刘海一样的蛾眉.这些化妆妙法是中国古典美人发明的,现在暗渡陈仓地出现在西方模特的脸上.现代性和封建性,西方和东方竟如此不可思议地混合在一起.”
  当然1000个哈姆雷特有1000个读者.众多的模特, 或端庄,或文静,或秀美,或刚毅,或沉思,或专注,或忧郁,或童真……舒尔德的这一系列化的摄影的选择耐人寻味,这是他的过人之处.面孔白晰,眉清目秀,双唇鲜红,年轻性感,时髦而艳俗却充满活力. 他喜欢中国这些年的变化. 其隐喻意义不言而喻.
铁质想象力的雕塑有一种悲喜交加的意义.“说不清.”舒尔德笑着说.但时间在流逝,这是一种存在.15年来,他说这是他一直在考虑的问题.他说为此他还做了个关于墙的系列摄影展.他走村穿寨,去发现、去拍摄城镇村落墙面上涂抹的标语口号.岁月沧桑,墨迹漫漶已大多不可复辫.色彩与墙体一起斑剥陆离.其纹理质感富有绘画的效果.
  关于墙的系列摄影作品里有一些是十年动乱时期的.历史无情.一个时代的消失,恍若隔世;其痕迹还依希存留于断垣残壁之上.独体的一个赫然的“造”字拍摄得格外清晰, 触目惊心!可以想见当时如何地专横跋扈. 舒尔德作为德国的一位卓越的艺术家,从一个历史的角度切入,以陌生而熟识、木然而敏锐的眼光捕捉到这弥足珍留的情景!这些仿佛是一个民族历史巨大而远为愈合、思之弥痛的伤口!
在谈及诗歌时, 舒尔德常出语惊人.他说想做语言里铁质的,模特的,和墙的东西. 想用英文或德文来写.他诙谐地说,有一次一记者采访他问道,你是否写过一首关于中国的诗?他说他写了一首只有一行的诗,叫“毛主席万岁!”.
  诗歌重要的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转换.舒尔德说:“你是否驾驶比较大的汽车?——是的!那你是不是要喝点白酒?”自始至终做翻译的诗人严力,在一旁也被迫作妙趣横生的脑筋急转弯.我们(还有中日双语的《蓝》的主编李战刚)也不时开怀大笑!舒尔德说他从小生在一个富有的家庭,但也经历了贫穷的日子,在战争年代.他的家族是开有名的海运公司的.他继承的是到世界各地去看看——这就是他家里每天要吃的“面包”.他继承了享受思维,没有继承财产;家庭的信念是,我们为这个世界做了什么?
  他谈到了诗歌的行为,用他的朗诵来说事.他19岁第一次朗诵——第一本诗集名字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一群人用石头把围在中间的诗意砸死了.他说他朗诵诗,听众认为是什么就是什么,就这么简单.记得第一次朗诵,听众很激动,脸是红的,血管暴起,这就够了——一个人在叫,他愤怒极了:你的诗我四岁孩子也能做.舒尔德说,如果你再重复做一次,你就惭愧了.其他的诗人能让你这样愤怒么?诗到处能拿到,你能拿到?人们对他作品的看法,他从来都不在乎,也不听;他朗诵诗的时候,仿佛是别人的事情,你的愤怒与他无关,这就提出了一个置身事外的理念.诗已变得不重要,他说他用中文辞典里的词连缀组合成诗在汉堡进行朗诵,这样就碰到了后来他中国的太太——诗是过程,是坐交通车,在车上碰到了他的朋友、他的太太.
  谈及他酷爱的写作与形象的关系,特别是谈到中国的书画同源时说,他在中国真正地看到了写作与形象之间的完整:中国的画与书法用的工具是毛笔,又都用的是墨,这对表达的一致性有帮助,也更贴近与完整.
  “请赐我们以双翼,让我们满怀赤诚/返回故园”诗人荷尔德林在步入诗人生涯之后,他的全部诗作都是还乡.舒尔德似乎一直在寻找他的故乡.在四川发现绿色植物很密集.他还特别注意到一寸长的绿与三寸长的绿是不同的绿,表情也不一样.那里的农民不寂寞,永远能与绿色对话.他欣喜地发现了农民与植物蔬菜天然、健康的关系.在集市竹篓里在地摊上,他可以直接去摸到绿色,在西方只能在超级市场见到,感觉自己和蔬菜一起被包装在一座房子里。他在太太的故乡四川大邑发现了新天地,他戏称那边红土壤上长出的绿色叫“红绿灯”地区.
  他曾在北京找一住所,印刷厂的宿舍出租,有纱窗和移动窗,玻璃蓝色的那种窗.他说难道北京没有蓝色的天空——于是就想换上普通的玻璃,可是这很麻烦还要自己花钱.第二天早上10点钟左右,他移开人造的蓝色玻璃窗,发现窗外真实的天空是雾蒙蒙的,有一团发亮的粉红色是被云层遮住的太阳,整个天空在粉红色中变化,他觉得再也忍受不了这蓝色窗玻璃了——到傍晚5点左右,所有蓝玻璃就被全部换掉了.舒尔德就他的生活方式幽默地说:“诗的作者所形成的生活方式,如果让一个商人来体验,用不了几天他就要打退堂鼓了,原因很简单,那里没有买卖!不过,我也在想把生活过得舒适一些,我是在尝试买卖以外的可能性。”
  值此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汇,这位享有国际声誉的德国艺术家、诗人对中国艺术的一往深情,对中国天人合一精神方式的如痴眷恋,在与我们的对话时流露出挚着的神情令人动容,让我们生出“民族自豪感”;更让我们不胜惊讶的,他由衷地说:“中国就是我的家.”
  作为诗人的舒尔德又是怎样看待语言文字的呢?他说:“我们的许多日常文字被各种大企业的名牌转换了意义,这一点越来越严重。比如<DOVE>这个词是鸽子的意思,可是这个词被大企业命名为一种肥皂的名字,变成了一个品牌,所以一提到这个词,人们马上想到的不是鸽子,而是流行的肥皂,是买卖和商业。这样的例子很多,也就是商业社会把许多文字的联想改观了,这是很不好的趋势。”他的这一说法让我想起了大企业在中国销售的雀巢咖啡,一说到雀巢,就想到了咖啡,而真的雀巢已经被转换了。谈到当下诗人的生存状态时说,很多诗人与世界妥协了.但文学的力量包括诗歌,对一部分人是重要的,它们就是神经;它们永远不会成为商品,我们却渐渐失去了思想的习惯.但哲人海格德尔说:“思最恒久之物是道路.”它允许我们在思的道路上自由徜徉.

李天靖
2005.6.19

责任编辑:
admin


相关文章:
  • 子川VS何言宏:谁是子川? (03/13/2014 10:14)
  • 李天靖专访严力:你同时踏入了两条河流 (02/19/2014 00:36)
  • 龚璇:推开窗户是诗人 (04/20/2012 10:24)
  • 陈仓答[诗歌报论坛]网友问 (07/21/2011 12:33)
  • 严力:韩国之行 (01/24/2011 21:37)
  •  
    Copyright © 2001-2014 shigebao.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