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当代华语网络诗歌之见证 欢迎进入诗歌报论坛和全球华语诗人在线交流! 诗歌报新闻中心——做最好的网络诗歌新闻!
  返回首页 ← 
牛粪哥哥,一位浪迹的诗人
文章来源:衢州日报 作者:徐肖富 发布时间:2009-12-18 10:51:06 点击数:

最新诗歌理论
论坛精华帖子




  方根龙真正追求的,并不是诗歌本身,而是诗歌之外一种顺其自然,享受所有。



  方根龙的这间小屋虽然简易,却依旧充满了色彩。

  12月15日中午过后,雨一直下个不停,迎着一直飘落的梧桐树叶,记者终于在金华市区胜利街476号,见到了方根龙。虽然还是首次见面,但关于眼前这位“牛粪哥哥”的故事,记者早在今年上半年便已有所耳闻。他今年46岁,是开化县中村乡曹门村人。

  早在4月,方根龙便凭着一曲《鲜花爱牛粪》MV,着实在网上火了一把。继此之后,最近的一曲《杭州我爱你》MV,则又使他成为了众媒体关注的焦点。

  然而事实上,作为一名接连成为众媒体关注焦点的网络红人,方根龙的真实角色,应该是一位浪迹天涯、时刻为生活奔波劳碌的城市打工者,同时也不乏诗人气质。

  兴趣使然
  一番寒暄过后,趁着中午休息时间,方根龙邀请记者去他住宿的地方坐坐。从工作地到住处,大概有十多分钟的路程,隔着几条马路和一片生活区。

  在一边走一边交谈中得知,现在的住处,是方根龙20多年的浪迹生涯中,第一次单独拥有的一个房间。以前住的都是集体宿舍,经常人来人往,吵闹得很,远没有现在清静。

  方根龙喜欢清静,是因为性格如此。爱好文学的他,虽然连初中都没毕业,但从小酷爱读书看报,热衷写文创作。之前住集体宿舍的时候,他就经常趴在床头床尾写诗撰文。《鲜花爱牛粪》和《杭州我爱你》,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创作而成的。

  经过一条由木板隔开的小道,进入方根龙住的房间。那是一间临街的只有十余平方米大小的简易小屋,一张床,一张桌子,一个柜子,一张凳子,便是里面的全部陈设。桌子上放着几张稿纸,稿纸上是一篇方根龙尚未完成的创作,题目就叫《我不是歌星》。

  方根龙说,自己之所以会去创作《我不是歌星》这首诗歌,是因为前段时间被众媒体关注之故。12月初,方根龙那曲《杭州我爱你》MV在网上火了之后,吸引了众多媒体记者来联系采访,工友们知道后,便不约而同地给了他一个“歌星”的外号。可事实上,方根龙从没觉得自己是歌星,他写诗撰文录MV,全系兴趣使然。于是便有了创作《我不是歌星》的想法。

  简易小屋
  在那间简易小屋里,方根龙一边招呼记者坐下,一边从抽屉里拿出一大包开化龙顶泡茶。看着热茶端上来,记者注意到,杯子表面还留有“麦芽糖”的字样,喝着不仅有一股茶香,更有一股麦芽糖的香味。就像方根龙的这间小屋,虽然简易,却依旧充满了色彩。

  记者还注意到,在简易小屋的一堵墙上,张贴着方根龙近几年的创作见证,是一些各类民间奖项的获奖证书和媒体关注的相关报道。

  交谈中,方根龙告诉记者,自己在外打工已有20多年,其间去过杭州、上海、绍兴、常熟等多座城市,做过小工,当过工人,现在是金华一家饭店的冷菜厨师。这中间,诗歌一直伴随着他一路走过。

  做小工的日子,是方根龙打工生涯中最艰辛的一段岁月。那时候他才二十来岁,刚开始外出打工,什么都不懂,所以只能靠出卖自己的体力来赚钱。因此,方根龙至今难忘做小工时的艰辛,他在前面拼命干活,老板在后面不停催工。不过,这样的日子虽苦,方根龙却并没有因此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自己编了一段顺口溜来安慰自己:“累死不要紧,只要心里顺,为了赚俩钱,拼死你老命。”

  既然是打工者,每个人心里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无奈。方根龙也不例外。记得2000年在上海的时候,他跟着一个包工头做装修工,给一家酒店做装修。几个月下来,工程终于完工了,可是钱却一分都没拿到。后来,方根龙通过向劳动部门求助,找到了酒店老板,可老板说工程款他已经跟包工头全部结清了,包工头携款逃走,他也没办法。最后只发了200元回家过年的路费。

  于是无奈之下,方根龙又为自己创作了一首《雁难飞》,大倒“无钱难倒英雄汉”之苦。

  2006年的时候,方根龙通过一位老乡介绍,到新安江一家酒店做学徒,学做冷菜。因为觉得生活又有新奔头了,方根龙心中甚为顺畅,便在来到新安江的第一时间里,为自己赋诗一首《有缘新安江》,企盼能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顺其自然

  “创作源于灵感,灵感来自顺其自然,只有顺其自然,才能创作出好作品。”这是方根龙自己给自己总结的创作名言。

  采访中,方根龙还拿出一本用透明胶粘贴起来的小册子给记者看,里面收录了他创作的25首诗歌,每一首都是一个生活片段。小册子的封面上还写着“浪天涯”三个字。方根龙说,这是他的笔名,也可以是艺名,寓意自己是一个浪迹天涯的打工者。

  对于浪迹天涯的打工者来说,孤独感或许是他们共有的一种情愫。不过与其他许多打工者相比,方根龙有所不同的是,还有诗歌相伴。

  因为一直在外漂泊,赚钱过生活始终是方根龙最需要面对的现实,所以回家的机会自然就少了,每年有两三趟算是不错的。这种情况下,他在想念妻子和孩子的时候,就只能是寄情于诗歌了,一首《七夕相思梦》和一首《中秋狂想曲》便是他的心声:“又是一年七月七,抬头望月空叹息,牛郎织女鹊桥会,我与妻儿各东西,何日才能相聚首,待到冬雪压梅枝。”“入秋桂花香满园,出外打工几十年,又到中秋佳期日,月圆饼圆人难圆,笑对嫦娥空无奈,何时才能不流浪?”

  说实在的,方根龙的诗歌,相比真正意义上的诗歌,还相距甚远。不过,这对于方根龙来说,都不重要,因为他所追求的,并不是诗歌本身,而是诗歌之外一种顺其自然,享受所有。

  这便是一名打工者的诗人气质,也是一种能把任何“酸甜苦辣”都转化为“小事”的诗意生活。(记者徐肖富文/图)


责任编辑:
admin


相关文章:
  • 文化与人化 (04/13/2012 11:30)
  • 诗歌归来者现象探微 (07/21/2011 12:02)
  •  
    Copyright © 2001-2014 shigebao.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