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当代华语网络诗歌之见证 欢迎进入诗歌报论坛和全球华语诗人在线交流! 诗歌报新闻中心——做最好的网络诗歌新闻!
首页 | 新闻 |月刊 | 书讯 | 诗论 |专访 | 专题 | 随笔 | 名家 | 年鉴 | 出版 | 文库 | 艺术 | 活动 | BLOG | 论坛 

诗歌报

当代华语网络诗歌见证

责任编辑:admin
 
 

《新城市诗刊:十年的远可以有多远》
发布日期:2009-10-26 14:26:07 作者:NEW CITY  点击数:



  上海新城市诗刊走过了十年岁月,是到了总结和回顾的一刻,也面临新的征程。黄灿然在为多多的诗集《阿姆斯特丹》作序中说到,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大抵都有个十年一轮回的现象。我们理解,这轮回可能就是应该好好地总结并且寻找新的起点。
  我们在《十年》同题诗征集中看到,很多诗刊同仁用凝练的构思与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诗歌的热爱、对诗刊的热忱和诗友之间的热心关怀与帮助。诗刊创始人玄鱼写到“城市火柴以及诗人、父亲之源/都来自远古火种/来自传说与结绳记事/那一环环的生命连接”,十年中,不断有新人加入进来,不断有诗人召开作品研讨会,不断有好的作品发表或者诗集出版……我们试着与诗刊骨干成员进行连线,作一个简短的采访,让大家谈谈对诗刊发展的体会、十年来一起走过的酸甜苦辣、诗歌对个人的影响、对新城市诗刊所提倡的磨难主义的理解、对诗刊寄予怎样希望、诗歌活动如何更有利于相互交流等,我们不求面面俱到,只是觉得这样的文字记录,也会是很珍贵的。

  问:请说说新城市诗刊如何诞生以及生存轨迹?
  玄鱼:说十年的发展,可以谈很大篇幅,很多事情大家也都知道。我先说创刊头几年的情况。1999年,酝酿多年的《新城市诗刊》终于应运而生。新城市诗群广泛结识全国各地青年诗人,先后得到了庞余亮、小海、凸凹、叶匡政、谭五昌、庞清明、彭一田、姜佐、默默、郁郁、中岛、谢宜兴、缪克构、张键桐、杨秀丽、未泱、王乙宴、陆华军等青年诗人的大力支持,一炮打响。
由于注重青年性和探索性,《新城市诗刊》得到了全国青年诗人的广泛好评。2001年,《新城市诗刊》作为一个重要的民间诗刊出席了由《诗选刊》杂志刊举办的“全国首届民间诗刊研讨会”,进一步交流了诗歌创作与民刊编辑的心得和观点。并通过《诗选刊》、《作家》、《星星》、《诗林》、《诗歌月刊》、《绿风》、《上海诗人报》、《青春阅读》等多家官方刊物的专栏推介,展示了新城市诗群的创作态势。
  通过广泛交流,我们了解了其他地区的诗人是如何创作和交流的,使我们清醒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再一次敦促我们反思上海诗坛的现状,如何与其他省市的诗人并驾齐驱,共同为现代汉诗作出一份应有的努力和贡献。在办刊经费方面,前五年由同仁自费集资,后五年有幸得到了闸北区文化馆的大力支持。

  问:新城市市十年来是如何交流与发展的?
  林溪:我们每年出版二期刊物,除了重视推荐本地诗人外,也注意同外省诗人的相互交流。新城市诗群十年来的生存和发展,也证明了交流是民间诗歌刊团的生命理由,是整个文学事业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刊发外埠诗人作品,尤其是多次集束型的刊登某一省份或城市(如四川、江苏、南京、吉林、苏州、“第三条道路”等)的诗人作品,我们更深切体会到交流的不可或缺。至于新城市诗群内部的交流活动,我们则是通过多次举办成员如陈忠村、姚健、石淼、陆华军、王乙宴、林溪、罗琳、南鲁、宋国斌等人的诗歌讨论会以及网络诗歌研讨,我们还举行了陈忠村、程林、陆华军三人诗歌大型朗诵会等活动,来达到交流提高的目的。到目前为止,我们共出版20期《新城市》诗刊。

  问:请谈谈对磨难主义的内涵有何认识:
  陈忠村:新城市的磨难主义理论方面主要是玄鱼在做,新城市诗群近年来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三大诗歌主张:一是磨难主义写作,主要针对当下汉语诗坛绮靡奢巧、贵族矫情以及轻滑口水等现象;二是激活大民间的真正内涵,是针对误以为民间就是粗俗不堪、或草寇或颓废的乌合之众的偏狭认识,弘扬民间诗人的尊贵、自由、与傲骨;三是倡行地面上行走的先锋,这是青年诗人庞余亮提出的观点,旨在提倡和实践关注现实的探索创新,反对蹈空凌虚。这三个诗歌主张属于新城市诗学纲领的一个整体,三者各自独立却又互相交融。并且虽然是各自独立的,却也有一些主次区别,即磨难主义诗歌写作是新城市诗学纲要的领军主张。更是新城市诗学体系的基础,是无限的向度空间。

  问:磨难就是生活的隐喻。请谈谈对磨难主义的理解。
  漂之雨:新城市成立十周年之际,作为半路出家的“诗人”而言,我不无感叹。有道是:“创业难守业更难”!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首走过的路程,是否发现时代的变迁所产生的动荡和发展?“人生本来就是一次磨难的过程”。十年前的相对于知识分子的创作而今已成为“文本”意义上的语言表达形式,难以被广大民众接受。十年后的贴切于生活的语境所产生的共鸣,早已成为现代诗歌创作的主流。磨难中产生的诗人或磨难中诗歌语境的生活化,造就当代无数的优秀诗歌作品。摈弃和发展本来就是一对矛盾。如何在矛盾中解构发展过程中记忆的羁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信十年后的新城市诗刊,会更自然更成熟地发展!

  问:有人说新城市成立十周年了,有关磨难主义的原创精神而今是否有继续存在的价值?
  玄鱼:首先感谢各路诗友对磨难主义的关注。是的,磨难主义也曾经被不少人认为是不合时宜,既不时髦也不响亮。然而时至今日,我依然觉得:
  1、磨难主义仍有存在价值,就像物质文明再发达,“居安思危”的原则永远不过时;
  2、“人生(或者诗歌)本身就是一场磨难”,这的确也是真理,关键是,此话如果已成为每个诗人的座右铭以及写作戒律(尤其是“临屏创作”),那么磨难主义就十分的多余;
  3、其实“使诗歌磨难”,特别是注重诗歌的内在结构,从对诗歌的锤炼和提高的角度看,似乎也不会过时;
  4、我不太清楚“磨难主义”对新城市诗刊成员的写作产生过那些羁绊?
  5、至今来看,磨难主义主张没有大张旗鼓宣传过,没有专营取巧什么话语霸权,只不过是否有理由生存而已,我想这一点诗友们应该没有迷惑,况且新城市诗刊自始至终都在提倡先锋创新的多元写作,不存在任何的精神枷锁。
  6、说应该摒弃磨难主义,如果是觉得其不合时宜的话,前面我已经认真回答这一问题,如果是认为本来就不应该有任何主张和观点,那么就有点“秀才遇见兵”了。新城市诗刊应该能拥有新的发展空间,这并不需要毁掉原有的某些元素。
  7、最后一点就是磨难主义所具有的"自我救赎"的重要精神,这是每一个正直的诗人所不应该回避的。

  问:十年来,不断有新人进来。能否说明新城市始终保持着活力,一直“新”着?
  南鲁:新城市诗刊十年了,我仍说它“新”;我和你认识才不过两年,就成“老”朋友了。作为老朋友,我们又常会欣喜地说对方的诗写出了新意。城市是钢筋和水泥做成的,有着坚硬和易腐蚀的特质,城市再新也会成为古城。而城市里的诗歌是柔软的,它是城市里那些静美的月光,是波光粼粼的湖色,是一片叶一片叶四处生长着的爬山虎,是几声低低的虫鸣……是城市里一切可以落入思绪,沉入心底的圣物。一个城市有了诗歌,就像一个甲壳虫展开了翅膀,驭着时光飞行,在时空交错中与已逝去的和未来的人们进行精神对接,心灵连通。有了诗歌,我们的城市才不会变老,一直“新”着。

  问:诗刊十年不容易,其实也是诗人“磨难”十年,不容易呵。
  秦华:是诗歌的魅力让我融进了大上海的诗界,认识了这么多先锋的、传统的诗人,了解了这么多流派。让我从中学习到不少好东西,使自己的诗歌有了质的飞跃。从2001年榕树下我发布了第一首诗歌到2009年,我的诗生活已经走过八个年头。融入《新城市》也是整整三年。三分之一的十年中,我从大家的友情中体会到温暖,(尽管有时候也许会有争论,那是对生活与诗意的升华)体会到诗人们博大的胸怀。获得了快乐与健康,这些是无法用钱买来的。都说患难见真情。在诗歌的“磨难”中,我们更提高了自己的心境。新城市中的兄弟姐妹来自五湖四海,相聚时,诗歌迭起的乐趣,促进更深的友情。我祝《新城市》越走越远,越办越美、越来越好!

  问:有人说写诗的人是另类,真的是这样吗?
  罗琳:不会打麻将打牌,不喜去K房唱歌,作为一个爱看书、读诗、写诗的人,我常常在热闹的群体活动中被同情地定义为“生活没有乐趣”。我也常常暗笑:我们这类人的乐趣,不足为外人道也!然否,我的同道,我的诗友?很自豪地意识到自己是“新城市”的“老居民”,在这座诗城中和它一起生活了整整十年。当年被创始人玄鱼兄长引领,从懵懂地爱诗到清醒地写诗,得到了玄鱼无私的帮助和诗友热情的鼓励。十年,弹指一挥间,挥不去的是新城市诗刊为上海乃至全国的诗坛添写的浓墨重彩。
  有一次上海图书馆举办诗歌朗诵会,当我看到走道里站满了人,地上也坐满了人时,听到音乐声中著名播音员的动情朗诵时,我的眼睛湿润了,心里在默默告慰离我们而去的酷爱诗的诗人:看啊,还有这么多爱诗的人,永远都会有!因为爱诗,我们还不断结识着新朋友。也是在上图,有一次诗歌朗诵会结束时,一个美丽的女孩向我走来:“你就是罗琳老师啊,我很喜欢你的那首《圈子》呢。”……于是我们新城市,又多了一个写着独具一格的清新诗的年轻诗人。
  永远有爱诗的人。新城市诗刊,也永远因了新鲜血液而朝气蓬勃,欣欣向荣。

  限于篇幅,没有和更多的诗人连线。幸好以上几位诗人的话,已足够让我们看清楚新城市诗刊十年所走过的路程。那是一条酸甜苦辣的路,但我们相信,对于爱好诗歌的人,应该是幸福感更多一些。毕竟,十年是有收获的。新城市诗刊《十年》同题诗中,宗月有这样的句子“一匹马奔跑/十年的远可以有多远”,借用他的句子作题,因为他的回答是我们大家要说的,“我相信答案就在心底/我相信十年决非瞬间不能轻易忽略/我相信耕耘之后的成长/我相信坚持”。
  面对过去的十年,我们相信,今天是一个新的起点,更高的起点!新城市诗群将以更齐整的面貌,呈现在上海乃至全国诗坛,为中国诗歌与文学添写新的浓墨重彩!

  2009年8月31日



《新城市诗刊》(诗社)简介:


中国的古今诗歌曾经和中国经济社会一样,经历过长时期的农村田园范畴(至今仍是重要的一部分). 但毕竟城市化发展已是人类社会提高文明程度的大趋势. 1999年由诗人玄鱼、庞余亮、郁郁、达陆、张健桐等人创办的《新城市》民刊(已出至~~期),正是顺应了这一社会进程. 虽然新城市诗群早期并未明确提出相关的诗歌主张,但他们具有清晰的办刊理念,即从弥补官办诗刊的不足来更好体现诗歌在民间的“生态化”。基本以城市生活为主要素材,而对愈来愈呈现多元化有序发展的新诗本身来说,城市化已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创作范畴. 近年来新城市在当下诗坛推出了以磨难主义写作为主导的新城市系列诗观。

《新城市》诗刊从2001年迄今被《诗选刊》、《诗林》、《作家》、《诗歌月刊》、《新诗代》、《诗家园》、《诗歌评论》网刊等十余家重要刊物整体推介。


办刊理念:

我们之所以要创编《新城市》诗刊,主要是体现了诗歌在民间的诗性追求,是对城市诗生态的一种补充,从中表明我们对优化城市诗生态的不懈努力.

《新城市》与诗生态是怎样一种关系?繁言简述,试从四个方面来看:一是文野不悖(仅写作风格而言),粗放与细幽各吐心曲,和睦相处;二是高下不捐,手指伸出来还不一般长,只盯着名角儿,势必画地为牢,有违诗海皆兄弟的办刊初衷;三是不妨适度呈良莠并存状(并不与第二点重复),对无伤大雅的本性流露,或狎谐或刁钻,以相应的原生态宽容性视之;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经常保持一种类似爱国卫生运动的爱诗卫生运动程序,决不允许口吐狂言(涉嫌政治)或诲淫诲盗之徒玷污缪斯的清洁和宁静。

文/宗月 玄鱼整理

 

相关文章:

  • "知音汇——新诗与古琴"朗诵演奏会举办 (06/17/2014 20:29)
  • [朗诵会预告]3月9日,沪上诗人总动员 (03/07/2014 21:25)
  • 浦江诗会2014年3诗歌活动预告 (02/23/2014 21:47)
  • 一个痛,爱着另一个痛-上海女诗人诗歌朗诵暨研讨会实况 (08/29/2013 14:45)
  • 《城市诗人》2013年卷目录 (08/19/2013 14:35)

     

  • Copyright © 2001-2014 shigebao.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