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当代华语网络诗歌之见证 欢迎进入诗歌报论坛和全球华语诗人在线交流! 诗歌报新闻中心——做最好的网络诗歌新闻!
  返回首页 ← 
北岛:对诗人来说 写散文像在放假
文章来源:联合早报网 作者:张曦娜 发布时间:2007-12-14 12:30:24 点击数:

最新诗歌理论
论坛精华帖子


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北岛一直占有一席之地。更准确地说,北岛的诗歌一度引起很大反响,具有强烈的震撼力,他创作于七八十年代的作品,反映了中国十年文革之后一代年轻人的心声。由于其早期诗歌具有很强的叛逆精神,他甚至被认为是“一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领袖”。

   近十年来,北岛在国际文坛上声名卓著,曾经数度入围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提名。

   北岛这次应国家艺术理事会与旧国会大厦艺术之家之邀,到新加坡参与“新加坡作家节2007”,他将于明日抵新,并于12月8日与本地读者面对面进行文学交流,这也是北岛首次在新加坡公开露面。

   我们在北岛抵步之前,与目前人在香港的他作了电邮长途访问。北岛在电邮中谈了他的“大学”、谈了朦胧诗,也谈了他对七十年代与八十年代的看法,以及《今天》杂志的创刊与复刊和他对“流亡”的看法……

  当建筑工人一生受益

   访问北岛,不能不提起他过去一段较为特殊的生活经历:北岛在中学毕业以后当过好长一段时间的建筑工人,曾经在离北京约300公里的山区建发电厂。而作为诗人,那段经历对北岛的创作是否起着一定的影响?

   北岛说:“我一共当了11年建筑工人:5年混凝土工、6年铁匠。那是我的大学。正如孟子所说:‘……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除了体力极限的挑战,我得以真正接触到社会底层的生活,这与我们所受的正统教育相去甚远。那是怀疑的开始,写作的开始。可以说,我一生都从中受益匪浅。”

   北岛的诗有“冷抒情”的特色,许多评论家认为,北岛的诗歌冷静而深刻,而经历了十年文革的北岛,其诗歌风格是否受到文革的影响?

   北岛说:“我们是在文革中成长的一代,文革当然会对我的人生和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但写作却往往有着更内在的原因,可追溯到一个人的童年——那是生命的源头。”

   “朦胧诗”命名和争论同样可笑

   许多人还记得,1978年前后,北岛和诗人芒克创办和主编的杂志《今天》,那是一本以诗歌为主的刊物,也是中国在1949年以来第一份非官方的文学刊物。《今天》还举办了各种文学活动,例如在北京举办了两次露天朗诵会。当时的重要诗人有顾城、芒克、多多、舒婷、严力、杨炼等。

   《今天》的诗作被统称为“朦胧诗”,“朦胧诗”深受当时的年轻人欢迎,并掀起当时写诗、办诗社、出诗集的热潮。但一些评论家对“朦胧诗”并不以为然,并曾经引发了一场中国全国性朦胧诗论战,作为朦胧诗的灵魂人物之一,北岛又如何看当年的“朦胧诗”?

   北岛说:“‘朦胧诗’是因为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而得名。命名本身和那场争论同样可笑。如今“朦胧诗”成了某种怀旧的标志——对八十年代的怀旧。对我来说,八十年代是很热闹,但远不如七十年代那么真实可信:那时我们真正处于地下,写作、读书,互相砥砺

 《今天》复刊是个奇迹

   《今天》后来于1980年12月被迫停刊。《今天》停刊之后,于九十年代又在海外复刊。

   在北岛的文学历程中,《今天》对他而言,显然别具意义。北岛说:“《今天》是1990年在海外复刊,至今已存活了18年,这几乎是个奇迹。这是中国文学处境最艰难的时期。由于距离关系,我们还很难判断《今天》存在的意义,但有一点我敢肯定:《今天》的存在,改变了当今中国文学那沉闷的风景。”

   八十年代也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那么,北岛又如何看待八十年代的中国诗歌与当今的中国诗歌?

   北岛说:“很难做笼统的比较。再说,时代只是诗歌的背景之一而已,重要的是有没有留下好诗。有时候一场轰轰烈烈的诗歌运动过后,什么痕迹都没有。”

   近年来,北岛的新作多数是散文集,例如《蓝房子》、《午夜之门》等都获得不错的评价,但对于写散文,北岛说:“我写散文先是为了谋生,后来才真的写进去了。那是一种自我调整——包括年龄、心态、语言的转换。写散文对诗人来说多少有点儿像放假,危险在于,弄不好就回不去了。诗人还是要面对诗歌的挑战。


   对诺贝尔文学奖:不关心

   北岛自1989年移居海外,先后去了法国、瑞典、丹麦、美国等国,有人称他为“声誉最隆的流亡诗人”,他自己又对“流亡诗人”这样的称呼有何看法?

   北岛说:“‘流亡者’可不是什么值得自我期许的称号。我看那些整天把流亡挂在嘴上的人,脑袋一定出了毛病。其实它不过是所谓全球化的另一个镜像而已。”

   有人说,作家应该扎根在自己的土地上,在海外生活20年的北岛却说:“老实说,这是一种陈词滥调,因为它基本上无视二十世纪以来的人类生存的现实:有多少重要的作家远离故土,在另一种文化中扎根。”

   当然,访问北岛不能够不提诺贝尔文学奖,北岛曾经数度入围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提名,而且一度呼声很高。多年来,不少人看好他有一天会戴上诺贝尔奖的桂冠。

   然而,问及诺贝尔文学奖,北岛只是简单做了这样的回应:“对不起,这不是我关心的问题。”

   为这篇报道写上句号之前,突然想起诗人的另一首广为人知的诗作《宣告》:

   也许最后的时刻到了

   我没有留下遗嘱

   只留下笔,给我的母亲

   我并不是英雄

   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

   我只想做一个人。

   ……

   北岛简介:

   北岛,原名赵振开,祖籍浙江湖州,1949年生于北京。毕业于著名的北京一中,1969年当建筑工人。1970年,开始创作中篇小说《波动》,1978年,他和诗人芒克创办非官方刊物《今天》,并开始发表诗作,成为朦胧诗歌的代表性诗人。作品有《北岛诗选》、《归来的陌生人》、《午夜歌手》、《零度以上的风景》、散文集《蓝房子》等。北岛曾著有多种诗集,作品被译成二十余种文字,先后获瑞典笔会文学奖、美国西部笔会中心自由写作奖、古根海姆奖学金等,并被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终身荣誉院士。

   北岛有一首流传很广的诗《回答》。

   《回答》对不公的社会现象作出愤慨的控诉,引起不少读者的共鸣。他在这首成名作中写出了极为响亮的诗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两句诗,目前已被公认为中国传诵最广的新诗名句之一,也可以说,成了北岛的“标签”。

   提到《回答》,北岛的回答是这样的:“《回答》根本就不是我的代表作,只是它被人们记住了,如此而已。左右事物的往往是很多偶然因素,难以预料。对我来说,最好的作品是那些尚未写出的。”

   回答

     北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北岛在“新加坡作家节2007”的活动:


   《与作家面对面:北岛》

   日期:12月8日

   时间:下午2时至3时

   地点:旧国会大厦艺术之家Blue Room

   (北岛将朗读他的诗歌)

责任编辑:
admin


相关文章:
  • 二毛的诗歌与美食 (07/25/2014 17:21)
  • 比海子更寒冷,比烟花更寂寞 (06/12/2014 19:43)
  • 习近平到北大考察参加纪念五四诗会 (05/05/2014 00:46)
  • 北岛诗歌的技术性研究 (08/29/2013 15:48)
  • 《中国新诗百年大典》入选诗人名单引争议 (05/16/2013 12:39)
  •  
    Copyright © 2001-2014 shigebao.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