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当代华语网络诗歌之见证 欢迎进入诗歌报论坛和全球华语诗人在线交流! 诗歌报新闻中心——做最好的网络诗歌新闻!
首页 | 新闻 | 纸刊 | 网刊| 专栏 | 理论 | 推荐 |专访 | 专题 | 随笔 | 大展| 出版 | 论坛 | 活动| 相册| 邮箱



    鸢飞鱼跃11家诗人掠影


      作者:孙文涛 2004-12-28 14:14:55 来自:《大地访诗人》 阅读指数:

热门新闻
 
    “诗人名片”

   2004年一天,我在北京某编辑部旧纸篓里拾得一名片,不知印于何年何日,无任何头衔,只有“安谧”两个字,下属其内蒙古一地址。孤陋寡闻,安谧为谁?祖国版图之大,人口之众,我不熟悉的诗者永远多于“过江之鲫”。
而我经常喜欢他们“沉默的大多数”。
名片后附印一首不知写于何年何月短诗:
    “《上马的时候》
  当我手扶鞍桥
  准备上马的时候
  无意中发现
  我投在地上的影子
  同年轻时一样笔直

  毁掉一个人不容易
  毁掉一代人就更难
  人民震怒了
  任谁也不堪一击”

  我把这个“诗人名片”钉在墙上凝视很久。
  这首诗给我打下深不可灭的烙印。甚至能背诵。


    “心地荒凉”

  这么年轻,“心地”怎么也“荒凉”?!
  李商隐句:“天荒地老心虽折/若比伤春折未多”(〈曲江〉)
  这是一个人的笔名,还是20岁左右一代人共名?
  长诗《5号女生楼:张小雀和我》网上很多人读后感想很多,其实是他由“自忆”完成了次“当代大学生行为与精神虚空”的“苍白“扫描。诗很长,他有诗的叙事才能,有逼近真实的能力。
  不久读到他寄来一本简印短诗集《悲伤的抽搐的细菌》(北京汉诗资料室编印),是啊,“细菌”今已与我们有缘了,我们自己生命又比细菌的一生强多少?封面的黑线条放射光芒,中间的小点点为一四耀不已的细菌!!哈哈、唉唉,一本诗集。
  他的短诗《中国劳工》、《谁也别想独自牛逼》、《幸运的时代》、《人民过着无动于衷的日子》都给我留下很深印象。还有一些性诗,他很会写性。这一代肯定都是论性高手,因为今之“神”已很少了。这是许多人的“崇拜物”。(可怜,不崇拜就去崇拜钱,不然崇拜个啥?)
  大学肄业,漂京,贫困中的爱……不少短诗写了京东一个叫管庄的地方,外地人宿舍。印象:写得很快,老得很快,成名很快,似乎一枝蜡烛在速燃……
  希望他……写得、生活得慢些,但希望有什么用,今天我们对任何人任何希望,与任何人对我们任何希望,却可能毫无具体的使用意义!……
  从未见过心地荒凉。听过他一回电话,听声音还是一个清秀、纯澈的大男孩子声音。我猜想他是与我在地铁东直门滚滚人潮中所见任何一苍白外省文化青年无异。

    川南胡应鹏与“民谣组曲”


  初见识胡应鹏,在陈蔚《中国诗歌考察:1998-2000》书中,提一句川南他长久居住小地方:会理县。次于翻读一本民刊,刊他一组长、短诗,名“西南谣曲”。
  经历是一个浪人,摇滚歌手,B兰色小调,诙谐不羁,嘲讽,抒情阵阵,他很会掌握“现代”火候。长诗《初约》叙述“五百万年后山摇地动”与新妻的一番交代之语,令人惊震。这是首真诗。他所写路过西南大盆地的种种感受,象一支支箭矢,射向别人和他自己揪心的“心房”,内涵只有诗人才会感悟的特殊东西。
  在祖国的最腹深处,在苍茫的无人记述时空底,在辽远飞驰的普通一班列车的车窗前,一个默无人知、深藏于民间和大地冈峦的写手、音乐家,激情潮湃。他笃定是一名土地民间自产儿子,民生的真实描者。
  ——这样的人得不到奖金,难登大雅堂奥,名份,——这些破烂与一个头脑露珠般闪亮星空般旋转的天成诗篇作者何干?黑漆漆的夜,大盆地的猛烈夜风在铁路两旁苍劲地吹。
  长诗引述不便(他写有不少较长的组诗——各首诗不可单独断开,有内在关连,——一支长长的汉、彝众族混奏的民谣,小号组曲,一只浪人的小乐队即兴的弹唱,无拘无束!)
  想引述一首短诗,看看他的概括力,(诗名《十年》,惜暂未找到原诗,憾,略。)
  胡应鹏2004年初曾与我通过一封信,言已离乡去川北的绵阳谋生。似尚无固定职业(?)唉,祝愿他吧!!

    寒风翻飞“小鱼儿”

  在沪上“外省徽族”小鱼儿斥资创办网上与读者“共呼吸”,转眼已历三个寒暑。由此我的诗人随笔采访等得与最年轻的读者有了次珍贵的交流,真该说声谢谢!
  可是我与小鱼儿地隔南北,直到2003年冬才于“人大诗会”上见一面,未及谈上十句,他就被人“拉走”了。未及请上他饮一杯酒、一壶茶。
  一次网上偶遇,见小鱼儿在诗歌报网站上自述日常一组,文字寥寥,但形式新颖:几幅极“现场”的沪上亲历图片配以诗性自述,读之令人有点酸鼻!内有于寒风街道繁华一瞥,模特儿裸体橱窗怪绿惨红……与他之生存,打工真实,栖止、匮乏孤单形只,成“鲜明对比。”其中藏有他“沪上三味”,今之人生,漂泊百感,困扼艰辛状……种种。看他网上新闻制作所标时间,常有凌晨一时。商都之夜,文人所思。网外之诗,诗外之实矣。
  小鱼儿在风中。沪上我已有21年不去,沪上多水,而诗者尚渴于干涸!我在他那儿强烈受到了一点新的启迪:形式表述上我们还远远可以另僻“彩色世界”。

    纯生态诗集出现——读浙江女作者南蛮玉2004版诗集《水的手语》

  幸福啊,还站在28岁的秋天里写诗,阴郁,诡异的岁月远未及从后边包抄过来。在一山谷,一小镇,那儿尚有一点点山林,几抹淡黄。
  她还可以躲在“草木志”的身后。(——千万不要醒来啊)!
  喜欢静,喜欢画画——她与其丈夫李英昌的诗集中均有不少“同题诗”。互为濡沫。但并未泯其诗透出的女性气质:其味,其静,其淡。想起了席慕蓉风格。(注:《水的手语》2004年7月版,飞沙总策划)。关于纯生态诗,我国这一品种前此罕见。今年我还收到福建闽西山中沈河一本。有趣的是两个年轻写手同样供职于小地方林业部门,属林。
  莫非她(他)们于林中先看到什么?

    甘肃雪潇和民间叙事长诗《大地湾之歌》

  徐缓优美的抒情突然掺进快速强烈的荒谬和嘲讽——是雪潇式写诗的“一发明”。这种写手不多。它们紧紧攫住日常,生活一零件,铺陈展开,剖其真瓤,令人叫快。“现实主义+浪漫情怀+反嘲、解剖”公式。百怪千奇的顽痼现实,碰见了这把“外科医生”狠刀,其来路有点盯住现实病症“契珂夫”劲儿。
  读雪潇诗,要系统看,东鳞西瓜的杂志各取所需发表,偶读三两首不为完整。最好通看他诗集《带肩的头像》。《大地湾之歌》未公开发表,刊于民刊,后收入集子。偶有戏笔之作,不足取。
  甘肃有几个诗人笔名起得好,雪潇:西北大片雪,秦晋高原底城镇雪,乌烟障气,人各为已,生存万象。波眠:故乡西和县是亿万斯年前的海底吗,波涛汹涌,群山叠叠。小米:甘肃为乡民,不吃小米吃个啥?……


    由宁夏农民诗人张联的《傍晚集》“热”联想

  这些同题“傍晚”的百余篇诗(据说他20年来共写有3000首“傍晚”同题词,其实只是这位生于60年代中期作者真实的“乡村笔记”,忠实,甚至纯自然地录记下他的今生,日常、困苦、快乐、心思等,顺手画摹下附近宁谧中的一些近景:浮尘、村路、公车、孩子、晚饭、落霞……乡村近景。这些诗引起诸大城市诗人注意,并被一日本女教授译为日文出版。
  奇怪的是,这些貌似平凡普通的叙述,题材,技艺并不“突破”呀,且出自一居住僻远乡民之手,为什么会引起不少人浓厚兴趣?奥秘何在?
  可以设想一下:今之人们印象中“理想诗歌”:应源于一个神秘、渺远处所,而诗者呢,应集神秘性、完美性于一体,甚至,应该诞生在一个“遥远的地方”……!
  茫茫京城,我从未听一北京人夸“京都风景”,而纷纷夸赞西藏,阿里高原,雪峰,仿佛那儿才是仙境,其实那儿气候恶劣,不适人居,不毛荒漠为多。只是“人迹”罕到……
  19世纪美国人在乡村找到一个终生幽居的狄金森女诗人,又在东北部森林湖畔寻得一宁静不与世争的自然主义诗意作家梭罗,她(他)们一共同点:栖止附近,从不远行。
  今之都市人还津津乐于神禅,密宗类什么,皆因它们还“藏诸深山”。
  ——那么,众之所求的“诗歌之神”今究何者?!

    “汗血珠三角”:徐非、罗德远、许岚、张守刚……


  当代中国有三个“打工诗人群”体:广东打工,沪上打工,“北(京)漂集团”。其中“北漂”来自各地杂类,白领文化打工为主;“广东诗群”来路最篮缕,多为四川、湖南等地农民后代,在广东又多历外资工厂“炼狱”,故他们作品紧叩生活,来源下层憾动人心。我曾在《诗前沿》刊编发过许岚“一个白领丽人的自白”等诗及“潮湿广州”组诗,呐喊撕心裂肺,凄美击人。徐非的诗湿润,不干巴,悲惨人生,桃惨柳酷,“我在玩具厂做鸡”“征婚启事”读之令人久已萦徊,为青春、为命运、为风雨,嗟叹不已。张守刚有一本标准“打工诗集”《打工卡上的日历》。
  罗德远2004年版的诗集《在岁月的风中行走》收入广东工厂6年,打工编缉5年的经历,内收诗篇近百首,其中“广州生活”、“南方见闻”等可令人咀嚼。录罗德远《后记》自言:
“诗歌,其实就是努力抑制住泪水和感激”。
  “这些未必深得过蟹穴,但阔得过花园的文字”。反剥削、压榨、不公、黑暗、扭曲,年轻、朴素的思考直接源于亲历事实。这是些广东外省人90年代生活“第一手底层资料”实录。南方汗血精华的闪耀。
  2004年,夏天,我在炎热北京见到来《诗刊》参加笔会的徐非,现在距广州不远的一座小城当打工编辑,寡言,黝黑瘦削,身体痕印着曾于少年从事过重乡间劳动的体质,一家三口,分居三地,妻打工另城蕙州工厂,幼子送回四川老家,而他为学诗进京一次要花去一月汗水工资,穿着广东“最便宜的”那种西装。
  广东诗群还有不少诗人,境况与上大同小异,如写“过街天桥”长诗撕碎伪装现实的郑小琼,80年代出生,女,四川人,长年打工于一繁重的镇上五金厂;先此有直呼登高的写“为5千万打工者立碑”的许强……还有,要查《打工诗报》各期。
  他们创造了共同财富:南方“打工精神”……当代汗血劳动诗。炫目的一代真实心灵史,青春史、爱情史、变迁史。
  他们共有的特点:直面现实、针贬时弊,不失乐观。(但正是后一点可能恰造成最终在诗歌到达深度上的某种“失真”)。

  2004年10月17日 北京
 
责任编辑:admin 该文已有篇评论,您可以查看或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 目录——谈诗小语专辑 (10/25/2007 12:49)
  • 谈诗剪辑:在首都联想诗歌。之一 (10/25/2007 12:48)
  • 谈诗剪辑:译文、古典 (10/25/2007 12:48)
  • 谈诗剪辑:一种尺度 (10/25/2007 12:47)
  • 谈诗剪辑:一个假设 (10/25/2007 12:47)


  • Copyright © 2001-2006 shigebao.com All Right Reserved.

    诗歌报网站 保留所有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