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当代华语网络诗歌之见证 欢迎进入诗歌报论坛和全球华语诗人在线交流! 诗歌报新闻中心——做最好的网络诗歌新闻!
首页 | 新闻 | 纸刊 | 网刊| 专栏 | 理论 | 推荐 |专访 | 专题 | 随笔 | 大展| 出版 | 论坛 | 活动| 相册| 邮箱



    当代被忽略的底层歌词创造:广东“打工民谣”


      作者:孙文涛 2004-12-28 14:53:06 来自:《大地访诗人》 阅读指数:

热门新闻
 
  首发现广东“打工歌谣”应感谢二位素昧平生的江西萍乡籍青年——
   他俩仅是当年千万个在特区站不住脚,“败北”回乡的青春潮之中的两滴,但我崇敬他们,他们的精神风貌,他们的火热歌声,深留在我的印象中。1987年冬天,在海口开往广州的一艘客轮上,在甲板迷朦昏黄的光芒中,我曾用因颠簸和激动而颤抖的笔,记下他们高唱的歌词,这是一首具有现代伤感与嘲谑意味的歌,它在海南打工青年中曾广泛传唱——歌名叫《卖报歌》:
    “一边走,一边瞧,要不要《海南开发报》?
     一张报纸六角钱/好多人都不要!……”

   白描手法写出奔海南、找工作及打工的艰辛、酸楚、苦、甘苦中的乐趣,这首以“信天游”曲调掺和入现代摇滚的歌,一下子奇妙地沾在我的记忆上:
    “离别故乡两月多
     来到海南闯天下
     至今工作无着落
     大学生来卖报……”

   我由深圳乘坐整整一夜大巴车,黎明时分到达海安县——隔着琼州海峡,对面就是令人想往的海口市了。和原来想象的很不同,港口显得苍凉陈旧,但到处是呼喊叫卖“开发区报”的声音。倒给这里平添一股生气!“开发区报”——多吸引人的名字啊,哪个要进人海南的人不想读一读海南新的消息?但人们很少注意,卖报者多是二十上下,生机勃勃操着各省口音的学生。而人们更没想不到,他们此时经济的窘困,卖份报纸.今天竟可能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惟一一份工作啊。
   ——坐在五指山大厦装璜讲究的餐厅里,吃一碗用细纹蓝花瓷钵盛装的面条,面前站着两位笑容可鞠的小姐瞅着你吃完——竟弄得满头沁汗的狼狈.自我暗嘲为什么吃一碗面,非要闯进这么豪华的餐厅!一结帐,还付得起,12元,刚才虚惊一场。
   不知别人.我是这样来认识和了解海南的:在街边选一家大排档,或小粥棚进去,吃碗馄饨皮或大碗肉粥,跟业主或内地来的“文化青年”闲聊,找工作的艰难,生活费用的高昂,付出屈辱,思乡的眼泪代价,但他们不愿回乡,宁可再坚持下去,咬咬牙,究竟是为了什么,怕连他们自己也未必理得清原因……。
  两排冲天大椰子树在海风中婀娜摇曳,下轮渡.海口街道两旁到处是摊贩叫卖声——卖热带水果。椰子、龙眼和菠萝蜜。空气中弥漫着热带气味和海洋气味,还有浓烈的汽油味、尘土味。我猜内地来的人一下子就会喜欢上这儿。海南作为岛屿风光独特,也有些像广东、广西一些沿海地方风景。我喜欢那些崭新的楼房,贴了洁白或黄的瓷砖,不像内地那些陈旧的楼房,真干净!我喜欢早晨的阳光照耀下的街道,匆忙的人流,他们和深圳人一样,依我看,属于朝气蓬勃的一群,因为他们的经济在转动,整个社会热闹的像一条飞快运转的传送带,嘿,运动,含有快乐、振奋、活跃的分子。
  我也很羡慕海口人漂亮宽敞的办公室,有湛蓝游泳池的高级小区,绿地、别墅区———谁不喜欢这一切?我猜到在海口“混得最好的”是有背景、有资本的人——或称投资者,其次是有保障的工薪白领,还有就是像我这样平心静气地顺路观光“考查”一番就离开的人,心情也比较平和。感觉尚佳,一切振奋,惊奇以至好玩,别人的眼泪和苦楚对我们具有某种心灵的滋润。(虽然隐隐有某种失落和反差以及不平衡的隐痛。)
   那夜乘坐的客轮叫“玉兰”号,大概是港务局优秀包船组的关系吧,船上餐厅里所有值班的小姐均热情殷勤——特意为旅客们组织了一场“大家乐”(产自80年代深圳打工名词)式的联欢,由船员、旅客轮番上台表演,只收伍角钱门票。因而大受欢迎!那一夜浪大,有五、六级风,我因晕船之苦,早早爬上铺位躺下了,只在广播里迷迷糊糊地听着“大家乐”演唱晚会。
  ……夜已深,也许有一二点钟了吧,我忽然被一阵激越的歌声惊醒,这是什么样的歌?有众多人在混合齐唱……这像是混合了一阵时代的风雨,热烈、勇敢和火烫,瞬间电流般触动了我.一一知青歌曲!我首先想起类似知青歌曲,虽然它的唱法歌词与知青歌有天壤之别——但它们和知青歌曲怎么何其相似?它们从最近的岁月、最当前生活中产生,又十分遥远熟悉,这是能震撼人心灵的歌——真正的歌声永远饱含满青春汁液、力量和对生活的热望的。我披衣而起,奔向甲板外的甬道,全忘了晕船的折磨——
   一一是他们俩在带头唱呀!两个萍乡青年,从上船起我注意到他们——他们就在我这间舱室和我隔了不远的铺位,他们非常、非常的年轻,也许才只有二十来岁吧,携带各人简陋已极的旧布提包,令我想起我当知青的时光,咳,我们这些人从青年时代起已习惯于浪迹四方,无论在祖国的哪儿碰见谁都不会吃惊。他们唱的非常之投入,甚至很“专业”——
    “一边走,一边瞧,
     有家公司开张了,
     壮壮胆子,往里走
     好多人瞪眼把我瞧
     经理年纪不算大
     个子和我一般高
     我把自己来比较
     经理你要不要?……”

   我吃了一惊,好多人在台上唱啊,有二三十人之多簇拥在麦克风前,餐厅里很拥挤,有的听众竟感动得哽咽了。——我瞬时明白了,原来这船上载的绝大多数旅客全是由海南“退潮”下来的青年,他们此刻的心情可想而知!趁着休息,我抢着和他俩聊了几句,知道他们辞去原来单位工作,到海口,没有工作关系,中专毕业又没有大学文凭,到处打工,生活潦倒,坚持了一年多,如今“背起行囊,沿着海岸线”(梁小斌诗句)返回家乡。也许是激动,也许是喝多了酒.他们的眼睛发红、闪亮、手舞足蹈,那一夜很多人在表演,在唱,在哭,在笑,可以说,除了我们少数睡觉的,差不多全船的人都“疯狂了”,都拥挤到餐厅内外了。(莫非也是海水涨潮和遇到风浪引发了人心理亢奋情绪?)最后有一位老者,主动走上讲台,请求讲两句,老者风度稳重.五六十岁,很会讲话,声音略有些低沉沙哑,很巧,他也是我的东北同乡.他清了一下嗓子——
   “青年们!今晚我也很激动,真的,好多年没有这么激动了!”他指着台下一人问:““小同志,请问多大年纪了?”回答:“22岁。”,“22岁”,老者略有沉思,接下来的活却字字沉重又沉痛,“你们真幸福啊,22岁就跑了一趟海南。你们猜猜我22岁在干什么?在坐牢。因为写了一本历史方面的书而坐牢。”……
   沉默。
   一瞬间所有热度冷却下来,人们只听呼啸风浪在窗外哗哗地撞击船舷。后来我知道老者原来是一位老教授,一位知名的社会科学研究者。
    “一边走,一边想,
     我的仪表好不好
     为什么经理把头摇……”

   80年代.你有多少疯狂、多少梦!南下深圳广东,南下海口。青春成潮!可是你们中绝大多数人运气也只能像当年我们的“大串联”似的,学习一些“特区”经验,然后返回。(希望你们学习经济,头脑比我们当年更科学、更理性,而不是重复搞一次“经济大革命”;希望你们理解到人类幸福是慢慢建立的,而不是一夜之间把钱挣足;希望你们知道人类社会是循序渐进式的、有条理发展的,需要汗水、努力和岁月,而不是狂躁和性急。)而今,你们就要像种籽一样散落到鲜为人知的四面八方,你们,以后怎么办呢?学业、工作、生活——唉,生活会为你们敞开特殊的照顾大门吗?今后会为你们洒下阳光,来照耀你们此后布满障碍的人生道路吗?
   人在旅途邂逅,有时是可以成为朋友和知已的,只是那需得一个特殊的时刻,心灵的潮水陡涨,忽然间人们的血热了起来,充满了对人的理解,对人的祝愿,从内心里深深爱着别人,关切着别人的命运。这一夜海上航行就是这样的时刻.歌声,不幸的青年们的歌声敞开了所有人的心扉,歌声里的回顾、现实、忧伤、消沉和感奋,还有青春不羁的坦率、嘲谑,——我看见许多人一夜间忽成为他乡知己,凑近了用小纸片交换地址.又紧紧地互相握手,握了又握,在本子上用笔记下对方的名字、电话……
   我也有幸投入这一洪流,我在两位萍乡青年口述下,匆匆记录了歌词,我猜它们很粗糙.有不妥之处,还不够艺术化。但它大胆、真实,触及生活的多种境遇、思索和青春的道路——这样的歌有可能成为“艺术坯子”的原型,在将来也是有研究价值的第一手索材,类似知青歌曲。它们是自发产生的,类似民歌,自发流传的,以口头和传抄形式(而不是音乐作曲家坐在靠椅上,领着工薪,喝着茶水,悠然编造出来的)。听说海口有不少这样的“打工民谣”,但我猜其中大多会淹没无闻,只有绝对有生命力,有艺术,成熟度的才会流传下来。(80年代变化很快,人们的心境也随之物化,生活之轮不断地转舵,风向不定,)我担心有一天,这些歌也消寂于大地。但我想不会再有人“查处”这些歌曲了吧——这是时代的一个飞跃进步。
  说起来“下特区”也很悲哀可怜,海南岛,看起来很大。实则可供“打工一族”选择处差不多只有海口市,再就是三亚了,其它地方,虽亦属“特区”,但并不比内地一般城镇“特”多少,偌大国中人这么多,而“特区”又只有两三块可令开拓者“投奔”水泊.能不人满为患,拥挤不堪?无怪乎潮水般涌来,又潮水般退去,如此往复。那些在“特区”扎稳脚跟,插入“立锥之地”的.哪个人不经历过常人难以想见的打拼?多少代价,得乎失乎?怕连他自己都品味不出酸甜苦辣麻各种滋味来了……
   海口有很多故事。每个来这里拼世界的人都有一段隐秘不为人知的遭遇。它们大同小异,却又极不相同。做为一个旅行者、参观者,你可以细细和他们聊聊,也可以远远瞄上几眼,了然于心,保持缄默。
   ——那一夜,我忽然很感激,我感到自己是幸运的,所幸的是我已经历过大串联,文革和轰轰烈烈远赴边疆的运动的往事,所幸我还拥有一份工作,一份成熟可以不挤上这趟人满为患的青春列车——既然曾经拥有过,为什么不能安下心来,不急、不躁、不悔?(数年后我发现这是不可能的,也发现我这一代人的局限性,实践与认识的远远没有完成,我们从单一性的理念、思想走来,而“生存”险恶之浪突从天降)我亦很感谢这群青年和这彻夜的歌声——它们唤醒了我的梦,使我看清时代新的潮水涌来,唤起我因回忆咋日而拨动的心弦……
    “海南海南我爱你
     生生死死为着你
     愿将青春火热血
     永远献海角!……”

   唱下去吧,唱下去,催我的中年,不要沉沉入梦(这几句歌辞以后多年都在我心每每冲撞)。无论前途如何我都祝福你们,两位萍乡青年,还有同船诸多陌生朋友!愿命运赐福你们!歌声里我也再次确信,光荣属于不息寻找开创新生活,并为之奋搏不计成败的人们……
   那一船灯火,那一船星光……


  附资料:
  ①回思80年代许多热情,许多理想,包括对经济分享和理想,有序进步和繁荣的理想,冰冷和湮没于90年代残酷无情的“市场”中,淡漠中,急速生存中,少数私人的膨胀,掠夺,恶劣,挤压中……
  ②旅游海南,景点有海口市,红树林,三亚,天涯海角,五指山,五公祠—1097年苏轼(1036——1101)曾被贬于此,位于琼山县;海瑞墓—海口市郊滨涯村,海瑞(1514—1587)生于琼山县;海南第一楼古迹,载酒堂—儋县,为苏轼在海南住得最久的地方,共3年;东山岭,六连岭,通什,鹿回头海滩,等,以观热带海岛风光中椰林,海滩,山海构成为主。如乘船去沿途可观赏琼州海峡。
  ③海南岛为1950年解放。为我国20世纪开发最晚的一个大岛,生态物种多样,森林茂密,几乎毫无污染,直到1980年代中旬。
  ④诞生于80、90年代的南方“打工民谣”,至今我并未见有人整理。亦未有统计数字。
  ⑤海南在80年代中期已另为省,但历史上它是广东省一部分,并现在“经济圈”上它亦应属泛广东范围,故本文将其归入广东“打工民谣”)。
 
责任编辑:admin 该文已有篇评论,您可以查看或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 目录——谈诗小语专辑 (10/25/2007 12:49)
  • 谈诗剪辑:在首都联想诗歌。之一 (10/25/2007 12:48)
  • 谈诗剪辑:译文、古典 (10/25/2007 12:48)
  • 谈诗剪辑:一种尺度 (10/25/2007 12:47)
  • 谈诗剪辑:一个假设 (10/25/2007 12:47)


  • Copyright © 2001-2006 shigebao.com All Right Reserved.

    诗歌报网站 保留所有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