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当代华语网络诗歌之见证 欢迎进入诗歌报论坛和全球华语诗人在线交流! 诗歌报新闻中心——做最好的网络诗歌新闻!
首页 | 新闻 | 纸刊 | 网刊| 专栏 | 理论 | 推荐 |专访 | 专题 | 随笔 | 大展| 出版 | 论坛 | 活动| 相册| 邮箱



    大地诗景:庐山


      作者:孙文涛 2004-12-28 16:25:19 来自:《大地访诗人》 阅读指数:

热门新闻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当年四月游庐山,漫步赏桃花所写。

   总想写一下1983年匆游匡庐,但几番没敢下笔,“雾里深山雪里烟,看时容易画时难”。用文字说明白又何其不难?时时想起“百步坡”之上数里处的幽静峭壁,太像古中国画了,不,应该说古中国画太像它们了。(在此前我尚无机会游过一二座中国“名山”,故初游印象深刻)在谷中我看见来自武汉和北京的三位画家在雪中边搓手,边认真描摹。
   大雪不小,美在雪霁,那朝阳,那雾,雾中半山之傍,山石上刻着“仁、智、勇”及历代充满哲思语句。歇休之处,雾飘飘焉正碰衣袂。无怪古说庐山“仙境”,仙境总是少不得雾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而庐山既高,又得“仙气”。
   山谷中人很少,不,应该说攀山一天只见不下稀零二十人,雪大,又不是游山季节,但好的是落下痛快的寂静.野鸟在山谷里一声声长叫。
   到庐山必到牯岭,它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外国人“优先来避暑”所扩建。夜宿牯岭,一爿小旅舍,被子又冷又潮,脚下跋雪一天而鞋湿,裤子也湿了半尺,又没有火烤。
   早餐,找了几个饭店。都不开或者没有应时吃,喝碗半温吞豆浆,嚼了两只冷硬的隔夜油条,旅行嘛,走到天堂可能恰恰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招待你。
   印象最深的是绵绣谷,爬了两个多小时的山,我一直想像当年徐霞客考查庐山是从这条路下边悬崖上爬上来的否?苏东坡、李白都游过庐山,早在唐代前,这里就是江南名山了。杜鹃花粉色簇簇.从黝黑的山谷崖壁上蔓出,在冬雪里分外妖娆的美。路很窄.很滑,要小心跌下谷底。
   去看了仙人洞,花径,仙人洞没有人们形容的那么神奇。普通一个小岩洞耳,除去古时确有道家在此修行,只因它生存在庐山,沾了名气。
   好兴致是游山必备条件,好天气却很难常备。山者,必有风雨四时变化。以后我在地图上看,庐山实在很小,东西宽约十公里,蜗居于长江边九江之畔,但入其内,则大山矣,云缭雾绕,寻常难得看清,它的味道也正在于此,松多,雾缭山而居。
   谁不想避乱世而居此?谁不想闭门读书于此?谁不想退休闲居于此?但人们只能匆匆地来,去,因为庐山是属于地理的,大家的。
   白鹿洞书院,是建于宋代的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与睢阳、石鼓、岳麓并称,但遗憾的是,宋代建筑已湮灭于战火。宋代理学家朱熹,曾上书皇帝,重建书院(1179年)并来此亲自讲学,留下千载无量功德。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代苏轼游庐山所题

   白居易在江州谪为司马(江州为今日之九江市),曾遍游庐山;李白曾五上庐山;苏东坡在庐山游历十天,写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名句;岳飞亦曾在戎马倥偬中游历庐山;徐霞客曾上山考查六天;李时珍曾上山采药;而最早的晋代诗人陶渊明晚年则归居田园,退居庐山脚下星子县,“采菊东篱下”。庐山还有李太白所写名句,是形容庐山南部香炉峰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也曾在另一首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的“错误”在于他天性太喜自由了,以他的性格和世界观,当年的山深林茂的庐山正符合了他的审美观念:“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湘西的“桃花源”——陶潜发现的净土有股“世外田园”的味,而庐山则正有“天外之山”的气势。
   以后我走了许多名山大川,才知道,作为一个自觉的旅行者,除了对历史,文化感兴趣,还要向徐霞客学习,特别对“地理”关注,“一山一水,亦必得其源而探其脉。”(徐霞客游庐山日记)也就是说,仔细地用自己崭新目光去审视已有先人定论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找出新的发现来。遗憾的是,我只有两天限时庐山逗留,没有去山南,而“庐山之美在山南”,一憾。
   据说庐山四时之景美,当在五月开初,届时山花烂熳,溪泉峥鸣——庐山泉实多,百鸟和旋有迁鸟冬季来此避寒,(庐山鸟类冬季也不少)。大自然里值得我们关注的东西并不小于人类。
   一个人布衣行囊,风尘仆仆独在山间走,确是种至上享受。英国史蒂文生说:“我不要金钱、爱情、友谊,甚至希望——我只要行万里路。”如他当年曾来到中国九江之畔,登上庐山,一定大叫不冤也!庐山对于百种好奇心,千百种不同性格、阅历、气质的人都同样包涵,并让他们满意这种景致一一世界上只有少数景观,有这种全能魅力!但我想只有中国人才能特别喜欢探讨庐山,因为文化、历史的影响,庐山又可说是中国的“文化山”。
   如今登庐山,也许冬天也有汽车代你爬牯岭,但费用也直线上升。1983年我是由赣州回来,途经九江出差,匆促中游览一下的。庐山把它的风味传给我,叫我以后见不少人试图徒然向他们介绍它。其实,游庐山最少应住上五至七日,才能好好“体味”一下它的底蕴意味。但是我们总得和“机会”相处,没有办法。
   做为生在北方的人,冰雪见得太多了,但江南之雪有所不同;沾在黄梅花上,洒在山茶或杜鹃枝头,楚楚动人,也不十分真的会冻人,倒是平添了不少情趣。所以,江南才子比北方人才真的爱雪,只可惜它落的太吝啬。庐山雪中之景,我想可画,而不可言传——语言会令它融化。
   含鄱口是庐山的眼睛一一在那里眺望几大湖泊之一的鄱阳湖,真可惜我没有眼福,去那里需再耗费二天的时问,只好凭想像来增加获益了。
   用出差来顺路看风景有一大好处:省钱;有一大坏处,太匆忙,什么也难看全。心情还没“投入”到融进环境,就喘一口气离开了。
   庐山海拔不到二千多米,却是南方夏季避暑的好地方,江南不像塞北夏天昼热夜凉,几乎不用“避”,暑就过去了,在中国几大“火炉”城市里,如武汉、南京,近年据说夏天七八月份去到庐山小住,则是市民们最奢侈的梦想了。
“庐山之美在山南,
山南之美在秀峰。”(古语)

  转了二天,原来连山南边都没摸到,叹哉!


   附资料:
  ①1997年走京九线,重经九江上庐山,总体感觉是今日庐山已太挤、太吵、太脏、太乱,早“开发”过甚,牯岭成了一个浩大的“拉客”与“售货”的大旅游市场。九江码头车站市声鼎沸,直抵山下,先已叫人减了六分游兴!相比之下,倒是新开辟线路的井冈山苍翠可人,但愿它的绿色不要污染过甚,对80年代初有幸“寂寞”地一瞥庐山,并存有庐山一梦多年已不胜侥幸且唏嘘了。
  ②庐山,名匡庐,因周朝匡氏兄弟在此修道而名。据说夏禹王疏九江,秦始皇南巡,都曾登此山。海拔1474米,长约25公里,宽10公里,多块岩,瀑布,产茶,竹。名胜有花径,仙人洞,小天池,龙首崖,含鄱口,五老峰,东林寺,植物园等。以雾多著称。
  ③游庐山可顺便看一下山脚星子县,是陶渊明故乡,有三国时期旧迹古城台,并在那里邻近鄱阳湖港,可一观。
 
责任编辑:admin 该文已有篇评论,您可以查看或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 目录——谈诗小语专辑 (10/25/2007 12:49)
  • 谈诗剪辑:在首都联想诗歌。之一 (10/25/2007 12:48)
  • 谈诗剪辑:译文、古典 (10/25/2007 12:48)
  • 谈诗剪辑:一种尺度 (10/25/2007 12:47)
  • 谈诗剪辑:一个假设 (10/25/2007 12:47)


  • Copyright © 2001-2006 shigebao.com All Right Reserved.

    诗歌报网站 保留所有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