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当代华语网络诗歌之见证 欢迎进入诗歌报论坛和全球华语诗人在线交流! 诗歌报新闻中心——做最好的网络诗歌新闻!
  返回首页 ← 
[采访日记]沿着杜甫流寓同谷之路
文章来源:诗歌报 作者:孙文涛 发布时间:2014-09-10 16:25:16 点击数:

最新诗歌理论
论坛精华帖子


                         沿着杜甫流寓同谷之路


采访日记

2013,11,27 甘肃 西和——成县

  上午,从西和乘汽车去往成县,到成县二个多小时,经一座特别高莽的山(不知名),汽车盘旋上下,良久,。这一带已经进入秦岭山脉,过山南,气候转暖,与山北迥然有别,见有油菜、青麦、偶见有花,多绿色,麦子也绿得油亮了起来,气温升了好几度。


  成县,古称同谷,是杜甫(杜甫,公元712——770)公元759年从秦州(今甘肃天水)一路南行短暂寓居过的地方,留有遗迹杜甫草堂。杜甫在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天,在“安史之乱”后数年,抛弃了华州司功参军一职,开始他“因人做远游”的艰苦旅程,他当年夏季偕家眷从山西华州出发,先达秦州(今甘肃天水),后经仇池(今甘肃西和县)等,向四川方向逶迤南行,中途于严冬时节辗转到达接近蜀地的同谷(今甘肃成县),短期居住,在这里度过他一生中最难堪的困苦时光,这一年杜甫48岁。


  大客车到成县,下车发现后备箱里的拉杆箱丢失,内有手提电脑,存有一路照片及文字,还有一些资料。见过诗友苇芒(蝈蝈)、铁翎。报警,后经查为沿途下车一乡里老汉拿错,几个小时后送回,老汉再三称歉,成县派出所的民警很负责,苇芒也帮了不少忙,感谢。报警,才发现,手机异地打110是必须先拨区号的,很不方便,(如旅客遭遇突然事件一时找不到区号怎办?)应一次改革为异地直拨110号就可。


  住在成县一宾馆,标间价100元,可无限线上网,此行甘肃一路为首家可上网的宾馆旅店。下午,与苇芒(蝈蝈)、铁翎,记者孙伊斌,步行同寻南山峡谷里的杜甫草堂(杜甫当年举家住在此一带山村),路在修,很不好走,据清代的成县县志记载:“子美草堂,在飞龙峡口,水带山环”,周围景物与记录基本一致。


  归来已近暮色,喝面茶,吃暖锅,途经南山下一村落铁翎的家,入客,见其陋室火炉书堆,他是1979年生人,在同时代人中读书之多,令惊叹,近年他常漂泊于京,弄影视剧本,充满理想热情、不避艰苦。


  沿途续拍“大地的一千条路“,此行程又增加几条,已经积累了各省的一些,此生要争取拍完,它们是我看见的一些“大地”道路,多数陈旧与古老,是我向大地的一次学习,礼敬,是老来路过祖国地理的铭刻与纪念。


杜甫在同谷写有《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录几句:


“四山多风溪水急,
寒雨飒飒枯树湿。
黄蒿古城云不开,
白狐跳梁黄狐立。
我生何为在穷谷?
中夜起坐万感集。……”(第五首)


  途见野棉花,并山谷中柿树正红,村落人家。想杜甫当年一定城居困难,才转而入山居住(杜甫当年是投奔在同谷县当小官员的朋友而来——应是给杜甫致过信的县令,但似乎并未得到实际的帮助)峡中路通向雄迈山谷,山厚体雄,虽看来壮美,但行路则艰难,今日亦险,可想千年前杜甫携带家小奔波颠簸劳顿之苦……


  一条村外路,山边余晖,落日渐下,见山坡修整齐肃的简朴坟茔,路边芦苇蒿草茂密,拍下,我说,这就是祖国的路,从前与今日的路,有祖宗安息的地方。……


  苇芒赠送来他的诗集《季节之书》,散文集《大野之香》,他的诗我在京数读,短诗印象深刻,敢写,有力,活泼,有自己的风格,见其人,儒雅安宁,一书生形象,原本印象里他应风风火火一警察,看来百思不如一见,他是做公安文职的,他的夫人做教师,为一画家,擅写美评。


引录苇芒短诗2首:

《马兰》


从大片马兰跟前路过
有一点秘密无法表达
扑下身子,这条紫色的
河流,会像爱情的深渊
埋藏我们的一生


《清明》


清明前后
栽瓜点豆

豆子点到地里
心上就舒坦了
只等着儿子
跳出豆荚
下一辈子
就有了指望
坟头的黄土
就常会是新的
地下的眼睛
会看到
阳世的光阴


  苇芒出身农家,后读书进城,他的诗歌多是反应农业和风物的,常有怀旧。


  言,成县旧时既商贸发达,又有铅锌矿。言,西和县的文化自古就好,连百姓家门楣都标明这里有文化,笔墨间流露书香气,西和古来民风好,西和人外出抱团,各种文化人也抱团(团结),与他县均不同。但西和人农民意识强,喜欢盖房建宅,因农业深广。(前此在西和,诗人魏旭说:西和乡下女子,古来敢爱敢恨,又巧手得很,所以留下那么多动人的陇南民歌!波眠说,康县的民风很淳朴。)言,成县因工商业,历史上生活好些,人也容易“懒”,这里气候温润,有陇南师范在此,是整个陇南地区最重要的大专院校。


  我说,离开天水、西和,我以后会怀念那里的一碗“浆水面”。(酸汤面)


  成县的庄稼一年两熟,秋季先种冬小麦,收割后轮种荞子、或蔬菜、黄豆。


  与铁翎、苇芒谈。诗歌的边缘化,影视剧应以大众为中心,但后者乱相丛生。文学要以光明和亮的东西引导人,黑暗就会自行黯淡。(如,混乱的什么半身,色情文学、口水战、炒作文学,回溯在80年代后期它们的始作俑者是“痞子文学”,那时有的文人还以为什么美事来了)也要清除文化、文学中的现代“病毒”“污染”。诗人应忙着改造自我,让心静下来,谐和下来。


  成县已经有污染,河边有垃圾(一条很清澈激流的河),空气有烟味混合,但山城在冬阳里很美。有山,有河,就是一座不错的城啊,还到哪里去找好家园呢?(而今天人人“错把异乡为故乡”)
杜甫于公元759年约11月经由西和县走积草岭、泥功山到达同谷县,在这里只流连了20多天,在此期间,他会见了山中儒生在长安时的旧相识李衔,因同气相求赋《同谷七歌》,在12月初就冒着严寒离别同谷,经两当县、徽县南下,最后由今略阳的白沙渡进入四川蜀地后到达成都。他一路记叙歌咏,成县、两当、徽县都留下诗篇,在两当县写有一首拜访京城旧交不遇的诗(访吴郁),录写于徽县的《木皮岭》几句:


“冬季携童稚,辛苦赴蜀门。
南登木皮岭,艰辛不易论。……
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


  杜甫此行虽为逃难,但也是地理意义考堪,民风人间观察等,对祖国西北的万千景象的记录,是对一条祖国大地之路的记叙,所以这些诗篇既是艺术也是珍贵史料。


  杜甫在整个陇上所流寓时间接近半年,之后在蜀地居住十年,国内可能有几十个杜甫草堂,都是诗人曾到过,后人为纪念他留迹而建,杜甫在整个漂泊甘肃境内时间都没有住房,都是寓居,只有在成都郊区才真正盖有“草屋”。


  杜甫在甘肃境内的古秦州的流寓路线:由(陕西)华州至秦州境内的社棠、天水县、天水市,再至赤谷、皂郊、铁堂峡、平南、天水镇、盐井、盐关、寒峡、法镜寺、西和县,而后东南行经青阳峡、龙门镇、纸坊、石龛、牛心山、积草岭、泥功山、成县、红川、木皮岭、徽县、大河店、青泥岭、虞关、白沙渡(由此进入四川)。


  如果看这个路线,我们进入成县前经过的那个盘旋许久大山,唐代时就应是积草岭一带。至此,我们已经走了杜甫当年走过道路的十之七八。


  成县的风景有:泰山庙、杜公祠、鸡峰山、西峡、有汉代的石栈道、1800年前汉隶石刻等。沿途所见错落于山谷中的村落亦很美。


2013,11,28 甘肃 成县

  成县,一东河流过城中,此水注入白江,最后汇入嘉陵江、长江,水不大却是长江之水的一支上源。


  上午,20元车资,看南山的杜公祠,门票20元,此祠历史上既有,历代有修缮,有宋元明清及20世纪历史名人题写的碑林、杜甫雕像、及庙堂中诗翁的雕像。拜。碑林书法(抄录杜甫诗句为多)中有:苏东坡、于右任、毛泽东、郭沫若、李可染、启功等。竹林,四山巍峨,壑谷静,附近山下是当年杜甫村居之地,有山鸟飞鸣,大如黄莺。


  步行过河,数里,到一山,名泰山庙,下有古柏,村落干净,齐整,富强,有农家饭馆,有公共车通于城内。


  铁翎说,西和民俗上人情好,语言和气,会来事,历史上多有西和人来成县务工。(我觉得西和的一切好来源于它的文化合成好,既历史上就以相同文化在人们中融会贯通,达成统一)


  谈及诺奖该给谁,铁翎说,该给一个中国诗人。我说,总比给外国人强。但这事莫衷一是,发奖是个背景复杂的事,东方的汉武帝说“赏最难”,不知西方人以为如何。


  路途见山民栽的核桃树,柿树很多,后者红果映冬。


  此甘肃行,沿途所见诗人,诗友,作家,艺术家,谈来每人似乎都有一段辛酸史,(他们多出生农家,以后受教育进城)看来受苦成就文学,没有丰富的人间阅历,怎么表达人间呢?(杜诗为证)人间永远是有不同的苦的,只是后人以为可以从此享福了。


  鸟类。东河边见有白鹭,落在芦苇丛,为水鸟,形体较大。说此山中亦有朱鹮,难得见。此地山大,林间动植物不会少,山坡有竹树及灌木相杂,山顶有险峻崖壁。


  杜甫曾在公元759年冬,寓居同谷(成县)近一月,因经济窘困,合家曾以采食橡树的果实为粮,他的《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等作品中均有记叙:


“此时与子同归来,
男呻女吟四壁静。
呜呼二歌兮歌始放,
邻里为我色惆怅”。
“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
三年饥走荒山道。……
山中儒生旧相识,
但话宿昔伤怀抱”


  在杜甫于当年深冬12月,离别同谷,准备进入四川时,写有《发同谷县——乾元二年十二月十一日,自陇右赴剑南纪行》(陇右:为唐代甘肃一带的行政辖区):


“忡忡去绝境 ,
渺渺更远适。
停骖龙潭云,
回首白崖石。
临岐别数子,
握手泪再滴。
交情无深旧,
穷老多惨戚。……”


  现今成县11月下旬,气温为零下5度至零上10度左右。但杜甫离开的时候是阴历12月,正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并杜甫住在山里,山村较县城气温低很多,那时更加人稀山深,夜里严寒。


  西峡,位于县城郊外,山中一蜿蜒幽长峡谷,内有黄龙潭水流过,此峡谷可步行观赏几个小时,有汉代摩崖石刻,汉代古栈道等。途见峡谷中松鼠、白鹭、鹰、及其他野鸟,见植物漆树,此山体高大,林木丰茂。


  杜甫在同谷期间,曾登凤凰台、游万丈谭,因困顿上山采黄独,都有诗歌记录。


  晚,见苇芒、及成县文友牛旭斌、谭会明,均为写诗歌及散文。谈及,当代教育的严重偏颇,周边县域文学创作的组织力差,要有一个热情文学又具能力的人主持文联,有活动。谈及成县本地的酒,至今还保持用传统的方法酿造,故好喝(今天世界真的白酒已经不多了,各地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本土品牌)


  由于一直在访途,多为路过县城山区,地辟上网不便,今知诗人韩作荣近日作古,并50后诗人梁小斌患脑血栓,网上正给他募捐治病,一惊。前不久老诗人牛汉谢世。夏天我们去内蒙期间,著名的当代油画家朱乃正辞世,我曾在以前的散文里提及朱乃正的风景油画。我曾于80年代末一篇诗人随笔中写过呼吁社会发梁小斌一笔终身年金,以表彰他为新诗所作贡献。韩作荣六七年前我曾与他在一次外地开会酒桌坐在一起,我与他玩笑:你的《人民文学》什么都有,就是没“人民”也没“文学”,他笑了一下并未反驳,那时他快要退休。想到佛家说的世事“流转”之快。


  谈及,70后现代诗人胡应鹏的诗,对应小县生活,90年代的10年间生活在他的诗歌里有深的披露。70后一些人。对理想的执着与奋追。70后一代是历史的一个“拐点”。而50后是历史的一座“桥梁”。苇芒说,70后诗歌诗人不应是一小群,而应是更宽泛的(大意)。谈及在《诗刊》工作过的编辑尚无人到过成县,我是第一个,我笑说,这里交通太偏远啦,除非专门来。说几十年前著名诗人公刘先生在世时曾来过成县。我说,20世纪里诗人郭沫若到过的地方最多,江山处处留有他的痕迹。


责任编辑:
admin


相关文章:
  • [后记]透过90年代浑蒙烟雨—— 《大地访诗人》一书的后记 (09/05/2014 14:27)
  • [访谈阐释]但“大地访诗人”永远只是一个象征 (09/04/2014 14:46)
  • [民间专访]打工诗人凹汉访谈 (09/03/2014 14:25)
  • [访途札记]大凉山日记 (09/01/2014 17:13)
  •  
    Copyright © 2001-2014 shigebao.com All Right Reserved.